讲真的 你了解车辆的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吗?|精准科技大数据

小伙伴们下午好啊

一想到明天就能舒舒服服睡个大懒觉

小准就美得冒泡泡

但是想归想

该做的工作咱们还是得好好完成不是

要不然怎么在领导面前留下一个好印象?

早上来的时候

同事正在办公室讨论买车问题

说现在大多数人买车都只看颜值、空间和动力

似乎最重要的安全性能反倒不提了

这点我是真真儿的同意

要知道

全世界每年有135万人死于交通事故

而我国就是世界上受道路交通安全伤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所以汽车安全尤为重要

同事转头又说

以后买车还得买经撞的

日系车就不能买,皮薄

还得买德系车,皮厚安全

让我这个日系控听着可不乐意了

就算客观从汽车角度出发

车辆的安全性能也得是看它的安全配置

而不是单看经撞与否

所以今天

小准就利用精准科技的爬虫和大数据挖掘技术

好好为大家讲讲车辆的安全配置

在购车时别片面地看车辆经撞不经撞了

(数据分析基于精准科技30000+车型产品库数据,2T用户评论数据整理而得)

汽车的安全系统由汽车主动安全和汽车被动安全组成,接下来,小准就分开讲讲这二者有什么区别。

汽车主动安全

主动安全是指能够使汽车主动采取保护措施,避免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或配置。说白了,就是在车辆发生事故之前,预判到可能会发生的故障,并开始介入的安全配置。通常会和行车电脑搭配使用,是一些辅助提示软件系统。那么通常我们使用的主动安全配置有哪些呢?

1.ABS防抱死系统

虽然现在很多车的配置非常多,但是部分车型的入门版本还是没搭载ABS配置,安全性方面会大打折扣。这项配置通常在紧急刹车时会用得上。在遇到紧急事件时,我们通常会下意识的猛踩刹车,这时候车轮就很容易发生锁死。如果前轮锁死,则很容易失去平衡,后轮锁死的话,又容易发生追尾事故。这时候ABS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它能够自动控制制动器制动力的大小,使车轮不被抱死,处于边滚边滑的状态,以保证车轮与地面的附着力在最大值。

2.ESP车身稳定控制系统

车身电子稳定系统在干预时,一定是车辆已经处于失控状态,驾驶员即将交出车辆的控制权了。不过现在一部分车辆的电子稳定程序干预有些太频繁了,甚至车辆并没有到达极限,ESP依然会制动。造成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工程师不希望驾驶员把车辆逼到极限,也可以说让汽车提前感知到了危险,随之做出响应。这也正是很多跑车、性能车即便在关上了电子稳定程序之后,依然会在适当的时刻介入的原因。为的,就是不让驾驶员在撒野之后,承担不了可能带来的后果。哪怕这会损失他们口中所谓的“驾驶乐趣”。

3.TCS牵引力控制系统

TCS牵引力控制系统和ABS的作用模式非常相似,主要是用于防止轮胎打滑。车辆行驶在光滑的路面上时,加速时驱动轮很容易打滑,甚至导致方向失控。在TCS应用时可以在仪表板显视出地面是否有打滑的现象发生,并依靠电子传感器探测车轮驱动情况,迅速调节该车轮的输出扭矩,同时和ABS相互配合,对打滑的驱动轮进行适当制动,以此来保障行车安全。

4.LDWS车道偏离预警系统

车道偏离预警系统能够减少因车道偏离而发生的交通事故,当车辆偏离车道时,系统会发出警报提醒驾驶员修正。它由图像处理芯片、控制器、传感器等组成,当车道偏离系统开启后,摄像头会采集标识线,图像处理位置参数。当我们想变线时,会发出警告声。但是,如果打开了转向灯,正常变线的话,那么车道偏离预警系统便不会再做出提示。

5.主动刹车系统

在不少高端车型或者高配置车型上,都会安装主动刹车系统,虽然目前各个汽车厂商对于这项技术的命名并不统一,但是目的都是一样的:为了更安全。这项功能能够让车辆遇到突发危险情况时,能自身主动产生制动效果,从而实现车辆减速(但具备这种功能的车辆并不一定能够将车辆完全刹停),以提高行车安全性。但是目前来看,由于配置的灵敏度调试不一致,所以会出现正常行驶过程中突然出现紧急制动的情况,反而会出现一定的危险。

汽车被动安全

在短短十几年前,汽车工业远没有像今天这么发达,主动安全系统还是处于概念之中的产物,不可能被实际应用。那时候,人们真正依赖的“保命稻草”其实全部源于汽车的被动安全系统。时至今日,像C-NACP、N-CAP、ITHS等等碰撞测试机构检验的,也正是汽车的被动安全系统。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从万米高空坠落,主动安全系统指的就是你身上的降落伞,而被动安全系统则是陆地上准备迎接你的那块巨大柔软的海绵垫。随着汽车工业不断发展,被动安全系统已经有了革命性的提升。下面咱们就说一下,那些耳熟能详且随时待命的被动安全配置。

1.车身架构

这是对于车辆来讲最重要的被动安全配置。试想一下,如果你坐在一辆坦克里,你还会怕被人追尾吗?当然,这只是个不太恰当的类比,却实际的反映了车身架构的重要性。现在大部分汽车之所以不全部采用金属,除了能降低成本之外,更重要的还是能大幅吸收撞击时的能量。换言之,只要能保证乘员舱金属架构的坚固,其他部位都可以用高强度塑料替代。一来是碰撞时可以将能量吸走,二来也能够将碰撞物体的伤害降到最低。

2.安全带

如果你经常在北京坐出租车的话,你一定会发现大部分司机都是不系安全带的。我这里倒不是强调什么社会现象,只是很多老司机总把安全带当成累赘,认为捆在身上很难受,不能活动自如。殊不知,其实这才是“罗生门前的最后一把锁”。

自从1958年尼尔斯.博霍林发明三点式安全带起,这个不起眼的配置已经拯救了数万人的姓名。而且得益于穿戴方便,可靠性高,世界各国早已将它列入“开车前必要的准备工作”。回想一下,你考科目三时旁边的那位同学,是不是就因为没系安全带而被考官从车上踹下来了呢?更重要的是,安全带的真正作用远不止于此,因为它和另一个被动安全配置的结合,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1+1>2!

3.安全气囊

曾何几时,一辆车安全气囊的数量成为了判断这辆车是不是安全的标准。虽然有些片面,但也确实道出了安全气囊的重要性。相信大家都明白,这个配置的主要作用就是在车辆外部收到强烈撞击时及时弹出,保证乘客不会直接撞在中控台上。请各位注意!现在大部分安全气囊的弹出条件是:乘客必须系好安全带。否则气囊弹出时强烈撞击会让你的内脏变成豆腐花,谁也不希望发生“明明躲过了交通事故,却被安全气囊杀死”这样的惨剧吧?

4.其它

上述几个安全配置均是现在车辆的标配,没安装的话是不允许上市销售的。不过也有很多厂商愿意多设计一些被动安全配置,保证驾驶员的安全。咱们这里也简单提一下,比如:座椅安全系统、内饰的阻燃材料、吸能式的方向盘和转向柱、发动机下沉技术、行人安全气囊等等。相对的,使用这些配置的车往往价格也会高出一截。除了显著提升了成本,工程师在开发时绞尽脑汁的创意也是有价格的,这些自然都要平摊在消费者身上。

不知道看完了以上内容,大家对汽车这个看似简单的工业产品,有没有新的认识呢?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技术解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2433关注 | 155作品
+ 关注
精准科技,引领行业数字化转型。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1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