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帮倒忙” 的汽车创新,你用过几个?

汽车工业过去10多年来,做了一些给用户带来麻烦多于价值的所谓“创新”。这些创新的根本动机,是为了创造卖点,让产品更好卖,而不是去优化用户的体验……又或是名为优化体验,实际上却顾此失彼,造成“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效果。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取消备胎。取消备胎,美其名曰增加行李空间,减低负重,降低油耗。实际上拿掉备胎,增大了多少行李空间,这些行李空间你有多少时间用得上?更别说重量了,一条备胎连轮圈最多三十多公斤,也就相当于多坐一个小朋友,对实际油耗的影响不如你多踩两脚油门。

但是拿掉备胎后给用户带来的麻烦,可就是很多人都深有体会了。我想用车超过三五年的用户,没有人没试过扎胎的经历。对于没有备胎的车型,你只能就地叫救援,而救援到了大概率没法现场处理(除非他们带来一条备胎,这种情况极其罕见),只能拖车去就近的维修店处理。

本来是就地拆装几颗螺母换个备胎就能解决的小事,却变成了大费周章,大费金钱,最重要是极度耽误时间的麻烦事。最关键的是,中国的用车环境,轮胎被扎几率很可能远远高于发达国家,所以就中国的用车环境来讲,我绝对不赞同取消备胎的做法。

第二个所谓创新,就是大轮圈和薄型轮胎。好看也许是事实,但厂家还会宣传这类轮胎有更好的性能。实际上薄胎的缺点非常明显:一是大大削弱了轮胎的吸震缓冲性能,导致细微震动增加,薄胎的胎噪也大于厚胎,舒适性明显下降。二是受到沟沟坎坎冲击的时候,薄胎容易鼓包,轮圈也更容易被磕变形。三是日常停车时靠近马路牙,轮毂容易刮蹭到马路牙而受损。

用厚一点的轮胎,不但更舒服,而且应对复杂路况的安全系数更高。而根据我多年试车的经验,除了个别高性能调校的车辆,真能够感受出薄胎对操控的提升效果外,绝大部分车从薄胎换回厚胎,舒适性提升显而易见,而操控削减的程度可谓难以觉察。

所以我是薄胎的坚定反对者,也奉劝身边所有人,如果为了贪漂亮想把厚胎换成薄胎,一定要三思再三思。

第三个“创新”,就是动力系统了。这些年来,汽车的排放标准从国1、国2持续进化到国5、国6,尾气排放和油耗确实都下降了很多。这是切切实实的进步,又怎能说是牺牲用户体验?对于动力总成环保化,我当然是支持的。但也要看到一个事实,就是环保的代价,是牺牲动力和驾乘体验,并且大大提高了成本。如果你开过20年前比较优秀的1.3升-2.0升自吸发动机,再对比一下今天同等规格的新车,会发现新车的动力响应,乃至驾驶乐趣,反而都不如以前的老车了。20年前豪华车标配的V8、V6发动机,那种运转的平顺、安静和舒适度,今天的绝大多数发动机也比不了。

与此同时,今天的新发动机增加了不少“环保”的成本,包括三元催化、启停装置、电气化技术等,无不占用了相当高的研发和生产成本,这些成本最终都由消费者买了单。如果我们仅讨论车开起来的爽快、好开、高级感……那么我的感觉是,整个汽车工业20年前就达到的水平,今天都没有被超越。

虽然,用客观的、宏观的眼光看,我们是应该鼓励创新,拥抱变化。那些被业界广泛接纳应用的创新,也必有其价值。但作为消费者,明辨之心还是要有,只要选择还在,我们依然可以保留用钱包投票的权利。

所以……除了我上面所列的几条,你还想到那些“帮倒忙”的创新?留言说说呗。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技术解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103万关注 | 5998作品
+ 关注
汽车KOL平台,资深车评人YYP颜宇鹏、袁启聪、曾颖卓共同出品内容。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51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