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好像用了中国元素的汽车设计都很奇葩?


众所周知,好看是能当饭吃的。

 

对于汽车而言,拥有受欢迎的外观最终会极大影响其销量表现,因此近些年来崛起的自主品牌也开始愈发重视新车型甚至整个品牌层面的美学设计。

 

不过多数情况下,厂家一厢情愿的具象化元素,要么就是八竿子打不着说像也不像,要么就是强行生搬硬套既尴尬又不好看。尤其是某些刻意采用中国元素的,直让人想按着他的头对中国道歉。



那么怎样的设计才是既美观又能自然表达理念的呢?或许第一步就是忘掉“要为了像什么而设计”吧。

 

反例实在太多了,今天举一个正面的例子(并不是中国元素)。


1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魂动红”,这个在几年前还算挺火的词。

 

对于马自达车主,加价2000元,你就能获得这个骚到极致的马自达专属颜色。



魂动红以改良版色漆层代替传统中涂层和色漆层,但又区别于一般的免中涂技术,这一特殊涂层叫做“反射层”。

 

而在反射层和透明层之间,另外又加入透光层,使用高彩度红色清漆,即自带颜色的清漆,调和最终显色效果。(清漆原本的作用是为了保护色漆,为纯透明)



这样一来,透光层较淡的红色叠加到色漆层较深的红色上,混合出艳丽为主,深邃为辅的魂动红。

 

不同的角度展现出从暗红,深红,到亮红,艳红的变化效果,流光溢彩,极富质感。

 

当然了,因为是多层叠加出来的颜色,一旦刮花了,修补费用远高于普通车漆。而且非常蛋疼的是,这种多色层叠加的组合拳,一般的4S店根本不会。花了大价钱修修补补,仔细一看还是和原厂不同。



这个传说历时5年研发的颜色,孤傲地诠释着品牌中小而美的精髓。

 

可如此费劲吧啦地在终端售价不超过30万的车上花这么大的心思,是为什么呢?

 

要知道,在第一代魂动设计上,马自达希望把“运动”和“力量”融入到产品中,让观众感受到,即便车子是安安静静地停在路边,它仍旧具有活力。

 


魂动红通过在不同光影变化下营造的动态变化效果,正是为了死死扣住整个“魂动设计”的命题。


2


而到了第二代魂动设计,马自达给出的进化方向是——生命感。

 

于是有了2017年东京车展的VISONCOUPE和魁(KAI)。



“LESS IS MORE.”

 

这是近年来频繁出现在了各种新车宣传中的高频句子,简化不必要的细节线条,最终留下“上下”,“腰线+前后肩”的设计语言。


但这还不是 “极简”的极致形态。



发现没有,魁挑战的是取消腰线,取消前后肩的终极“简洁挑战”。

 

没有了稳重的腰线固定车身姿态,区分车身层次,降低视觉中心,使纵向修长感更有张力,观众的视线就无法得到引导,车身比例也失去了把控的利器。

 

不过,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条重中之重的线条,却也成了让设计变得有“生命感”的最大阻碍。

 


有了腰线,很经典,很有力量。但同时也定死了上下身的比例,杜绝了“变化”。


马自达通过控制三维面的饱满度来控制光阴变化,用连贯平滑的曲面贯穿车身,借助光阴勾勒出一条虚拟的“腰线”。而下一秒,换一个角度,又变成了另外一番风味。

 

就像大自然中没有任何一种生物的线条会给人以机械感,魁行云流水般的曲面处理,一举脱离了生涩的固定线条,而变化,不正代表着“生命感”嘛。

 

再加上提亮色度的魂动红,随着高光变化而发生律动的色彩变化。



正如日本传统美学中提倡的“余白”(留白)一样,简单勾勒主体,留下大篇幅的想象空间,突出光影和色彩的变化,感受更纯粹的优雅。

 

---

 

其实就像汽车机械技术需要沉淀和积累一样,美学设计同样需要沉淀。

 

单纯通过“龙”或者“流水纹”等所谓中国元素贴靠中国设计,并不能称之为真正的中国设计。我们拥有足够庞大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单凭一个图形、一个花纹,或是一种颜色,根本不可能反映民族文化的深层思想。

 

请别再把“祥云”和“十二生肖”夸大为中国设计了。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新鲜趣闻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5982关注 | 489作品
+ 关注
汽车知识类动画节目,用简单易懂的动画和通俗幽默的大白话,让汽车从未如此好玩。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