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机油乳化”疑云难开?这或许能让你释怀

近来丰田“机油乳化/增多”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丰田中国对此高度重视,已于3月15日做出了正式回应,并就用户最关心的相关问题做了简明陈述,换言之:“机油乳化/增多属正常现象,不存在产品质量问题,也不影响汽车的正常使用。”

官方的一锤定音让车主心中悬挂良久的石头终于落下,然而,针对部分消费者关心的诸如“为何此次事件集中在丰田几款车型爆发?此次事件与同期美国召回事件有何关联?……”等问题,官方并未做相应的回复,可以理解,毕竟,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为此,针对此次事件和上述问题,我们着重从技术层面做了个更详细的解读,希望能对那些仍旧心怀疑虑的消费者有所帮助。

什么是机油乳化/增多?

字面含义不难理解,但要明白机油乳化/增多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就必须知晓机油乳化/增多产生的原因。实验表明,产生“机油增多/乳化”现象无外乎以下几种情况:

机油+水=乳化明显

机油+防冻液(含水)=轻微乳化

机油+汽油=不会乳化,但汽油会稀释机油导致“机油增多”。

换句话说,但凡有油气或水汽(油气蒸发后的凝结水或冷却水)进入发动机缸体内部与机油发生混合(以下简称“油水混合”),即可能产生机油乳化/增多现象。

反之,既然机油乳化/增多现象存在,那必定有油气或水汽进入到了发动机缸体内部并与机油产生了混合。那么问题来了:油气或水汽如何进入到发动机缸体内部?这是否真的向丰田官方声明的那样,实属正常现象而非质量问题呢?

机油乳化/增多原因浅析

接下来,划重点!

首先,我们来听听坊间各路大神的观点:

划重点

01

发动机缸垫密封失效导致油水混合

发动机中存水最多的地方便是水道,流经发动机的除了机油以外,只有冷却水。由于发动机缸体上的油道和水道距离很近,一旦缸体上某个密封垫圈损坏而失去密封性(如反复压力变化或化学腐蚀造成的气缸垫老化),就会让冷却水渗入机油道中,进而产生机油乳化/增多。

然而,鉴于此次出现问题的车型都是新车或准新车,上述原因导致的概率不大,故排除。

划重点

02

发动机缸体缸盖铸造砂眼/裂缝导致油水混合

事实上,发动机在铸造过程中,会经过一系列的排查,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发动机在装配过程中,都会经过一种名为“试漏机”的专业设备的反复检测,将各部件间的“泄漏率”(发动机并不是一个完全密闭的系统,每个工件之间都存在一定的空气泄漏,绝对的“不漏”是不存在的,即“泄漏率”)控制在严格的数值范围内,方才合格。仅这一项,就可以筛选出比较明显的缸体缸盖砂眼/裂缝问题。所以,无论是从机加工铸造工艺、装配流程亦或质量控制标准,缸盖缸体的砂眼/裂缝问题都是非常罕见的个例。

同样,对新车或准新车而言,发生上述问题的概率极低,排除。

划重点

03

“湿壁现象”导致油水混合

本次机油乳化/增多现象,多发生在丰田TNGA架构下主推的2.5L和2.0L两款自然吸气发动机,两款发动机皆采用了基于实现快速燃烧理论打造而来的双喷射系统,即主流的“缸内直喷”。加之发动机本身就是一个非完全封闭的系统,这就使得部分雾化燃油气体在高温高压的喷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从活塞环的四周渗入到曲轴箱内,加之发动机冷启动和低转速时温度过低,导致发动机缸体内部少量的凝结水不能蒸发,进而产生“湿壁现象”。

不难发现,当前出现问题的很大一部分问题车型,都是搭载有全新2.5L阿特金森发动机的油电混动车车型,而混动的一大特点就是在发动机运行过程中会频繁的冷启动,无法稳定保持较高的工作温度,导致湿壁现象,最终,凝结水以液滴的形式混入到机油循环中造成机油乳化/增多。

而这,也与丰田官方给出的回应基本吻合,也是目前广被认可的原因。

划重点

04

“呵护型”的开车习惯导致油水混合

对相当一部分消费者而言,汽车乃家之“重器”,日常使用过程中对其倍加呵护,甚至舍不得深踩一脚油门以免转速过高损伤发动机,诸如此类。且不说汽车作为一种交通器械,本身各方面都经过了严苛的性能测验,而只有当运行到一定的状态时,部分零部件才会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在此要提到发动机上的一个专门给曲轴箱强制通风的小部件——“PCV阀”,其作用就是从曲轴箱内排出经过活塞环渗入到曲轴箱内的气体,减少“湿壁现象”的发生。而PCV阀与进气管相连,由于进气管是负压,处于常闭状态,只有当人们深踩油门加速的时候,进气管内真空度下降,弹簧恢复部分压力,进而打开PCV阀来释放里面的气体进入气管二次燃烧。换句话说,PCV阀是通过油门大小开启的,所以,开车过程中时不时地深踩油门,还是很有必要的。有时候,过于的谨小慎微,对汽车而言反倒是一种伤害。

划重点

05

用车环境温度过低导致油水混合

此次问题爆发的节点正处温度较低的冬季和初春,更会加速机油乳化/增多现象的发生,这或许也是类似问题北方多于南方的原因。加之疫情的“助攻”,动车较少或行程较短,导致发动机尚未达到最佳的工作温度(尤其是混动车型),进一步加剧了该现象的产生。

……

基于发动机系统不是完全的密闭系统,产生的“湿壁现象”也在所难免,或多或少地产生机油乳化/增多,确实是正常现象而非质量问题。真正的问题是:什么程度的机油乳化/增多,才是个问题?

机油乳化分两种——局部乳化和全面乳化。

局部乳化,主要表现在机油加注口盖中出现乳化,是不同品牌、不同车型、不同国家和地区都普遍存在的现象;

全面乳化,顾名思义,即所有机油发生了乳化,会导致发动机损伤甚至报废,这才是个问题。当然,2018年本田因发动机设计缺陷导致的大面积爆发机油乳化/增多,则另当别论。

回过头来再看此次丰田机油乳化/增多的部分车型,曝光的皆属于“局部乳化”现象,这也难怪丰田官方可以笃定地告诉大家:一切正常。

同期美国召回事件

让部分消费者不解的另一个问题,发生在美国。

由于同期的丰田及雷克萨斯在美召回事件,引发了消费者心中的猜忌,甚至吐槽丰田“双标”。


早在今年的2月6号,丰田便在美国召回了4.4万辆于2019-2020年间生产的凯美瑞、亚洲龙、RAV4和雷克萨斯ES车型(正是这次国内机油门事件的主角们)。召回的理由:发动机缸体加工缺陷,可能导致冷却液泄漏。

一边是美国的发动机缺陷可能导致冷却液泄漏,一边是国内相同车型发生机油乳化/增多,以致部分消费者怀疑“此地无银三百两”。

然而,事实是,此次美国召回的车型为“海外特定发动机制造工厂在特定期间所发生的制造问题”,而国内车型由于发动机供应工厂不同(美国市场供应的A25系列发动机由美国自产,中国市场供应的A25系列发动机则源于日本进口),故二者不是同一个问题。

此外,关于“此现象何以发生在丰田的几款新车型上”,实属有点“后人遭殃”的味道,机油乳化/增多固然存在,只是在此次集中曝光之后产生的聚光效应而已。要知道,丰田与雷克萨斯共用的这套混动系统,早在2017年底就已投放市场,已经过了两个冬天的考验。这套动力系统也是目前丰田集团使用最广泛的混动系统,是市面上公认最好的混动系统,以出色的能耗表现、可靠性和平顺性著称。

至此,你的心中是否还有疑虑?

关于解决方案

对于那些依旧不放心的车主朋友,可参照丰田中国的官方回复(解决方案),任何问题可与当地4S店联系需求帮助。

温馨提示:面对网络上大量的真假难辨的各抒己见,车主们切勿盲目地“骚操作”,而应当遵循官方的指示,到4S店寻求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

写在最后

一言以蔽之,机油乳化/增多不是问题,也非丰田个例。作为全球第一大车企的丰田集团也绝不会傻到通过“忽悠”来解决消费者的问题,更何况,这是丰田及其重视的中国市场。所以,抛开不必要的疑虑,尽情享受车轮上的生活,向着阳光,一切照旧。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8.1万关注 | 5033作品
+ 关注
成都驾道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2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