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设计的“后浪”,是怎么奔涌的

那些口口声声说,一代不如一代的人,应该看看古今发展。汽车虽然只是一个交通工具,但它们同建筑、服装、家居等设计分支一样,映射着人类社会的点点滴滴,留存着文化脉络与审美印记。可能,很多老一辈的人看到最新的车,会满怀羡慕。


它们把传统的变成更现代的,把经典的变成更流行的,把奢华的变成更大众的,把难用的变成更易用的。我们今天就先从大家第一眼就能看得到的“外观”说起,看汽车从发明至今,后浪是怎么推着前浪的。

早期的汽车设计风格,往往是由技术与产品驱动,体现在某一风格兴起之后,几乎所有汽车品牌都会跟进,品牌与品牌之间没有明显的不同。


在这个阶段,汽车厂商通过长期的产品积累,逐渐形成了一些品牌独特的元素,但他们并未有意识地将“品牌形象”与“设计风格”挂钩,也没有像今天这样,以积极推演品牌本身的设计风格为产品竞争力之一。

直到20世纪初期,人们对汽车的理解还停留在“装了内燃机的马车”这个概念上,作为英法贵族们的新潮玩具,他们竞逐的设计风格是类似马车升级版的顶级豪华座舱,比如1907年初版劳斯莱斯Silver Ghost。当然,这类模仿豪华马车的流行风潮早已成为汽车博物馆的展品,不再出现于现代汽车设计风格之中。


接着,由英国人开创的赛车风尚快速风靡整个欧洲,布加迪、法拉利、兰博基尼、阿斯顿·马丁、莲花等知名跑车品牌相继诞生。专为赛道而生的车辆需要更强劲的功能,自然也就拥有相应的外观风貌。

为了更快的速度,工程师们安装了越来越大的引擎,于是引擎舱(不管是后置、中置还是前置变得非常巨大,形成了长长的“大鼻子”或者“大溜背”;为了减少风阻,同时增加高速稳定性,车辆被设计得又矮又宽,而且整体轮廓趋向于流体动力学优化后的圆润饱满,车手的座位也一改马车的高高在上,变得紧贴地板。此外,为了强调车辆的运动感,人们开始把早期挡泥用的“轮眉”设计成具有肌肉感的翼子板。


直到今天,这种功能至上的设计理念对汽车设计美学依然有着深远影响。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跃升与大批普通民众的实用性需求,催生了“汽车平民化”风格。尤其是二战结束后,欧洲百废待兴,汽车不再只是有钱人的玩具,大量紧凑实用、满足日常需求且利于大规模量产的车型推向市场。

颇为有趣的是,很多今天以“情怀”为卖点的经典车型,比如大众甲亮虫、 宝马MINI等,在那时却正是以“实用”为主打卖点而精心设计的。举例来说,设计者亚历克·伊西格尼斯爵士以“内部使用空间最大化”的设计理念研发了第一代MINI,这款经典车型的可爱风格背后,是极其高效的空间布置法则,而不是仅仅为了向消费者“卖萌”而已。从初代Jeep到初代MINI,汽车设计风格的多样化在这个阶段爆发,堪称汽车设计史上的“文艺复兴”。


而大洋另一边的美国则与欧洲的境况不太一样,没有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炮火洗礼的新大陆,成就了战后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直接导致了乐观主义与消费主义的繁荣。这一时期,经典美式的“科幻风格”与肌肉车大行其道,车身宽大质长,马力十足,大量使用镀铬件,加上夸张的恍若飞机火箭的翅膀和尾翼都是美国“黄金时代”汽车设计风格的鲜明烙印。


这种极尽夸张浪漫的嬉皮士风格,在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胀之后迅速消散,而由日本车企引领的更实用、更经济的“小方盒子”风格恰逢其时,迅速占领全球市场。

这种风格与二战前在德国发源,并快速蔓延到全球的“现代主义”设计风潮在某些点上不谋而合,于是很快被欧洲的设计大师们加以发扬,形成了经典的楔形风格。


改革开放之后,最早为中国老百姓所熟识的三大神车大众桑塔纳、大众捷达和神龙(后改名为雪铁龙)富康,就是典型的楔形风格。

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楔形风格影响了全球几乎所有汽车品牌,这种硬朗的、带有强烈机械感的设计风格出现在从紧凑两厢车到超级跑车等各类车型上。


尽管在1990年后,很多品牌开始加入略微柔和的曲面,但并没有改变模形风格的本质。真正颠覆性地勇敢打破这种“方盒子”风格,还要等到2000年前后,那时,有一个人在宝马的设计团队中逐渐掌握了话语权,他便是克里斯·班戈( Chris Bangle)。


克里斯·班戈是一个设计风格的“极端分子”,他开创了“火焰曲面”的设计,还用了大量圆角、凹凸面、锐利的线条,当时他设计的宝马7系、宝马Z4仿佛就是可以上路的概念车,看起来相当特别和张扬。很多人认为,正是班戈和他的设计团队帮助宝马在2005年超越了神一样的竞争对手奔驰,成为全球销量最佳的豪华汽车品牌,但也引起业界很多大咖的不满。


福特前设计负责人J.Mays曾公开表示不喜欢班戈的个人风格;福特欧洲的设计负责人Martin Smith则批评班戈的“火焰曲面”把汽车设计搞成了“玩弄曲面的把戏”;另一位知名汽车设计大师,来自雷诺的 Patrick le Quément则认为“火焰曲面”的“凹面”缺乏基本美感;目前在苹果任职的全球知名工业设计大师 Marc Newson调侃说“火焰曲面”造型语言的开山之作宝马Z4“像是用砍刀砍出来的”。


但这些设计大师们也都不得不承认,“火焰曲面”风格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并且深刻影响了之后的汽车设计风格,在它的引领和启发之下,各大品牌纷纷抛弃原有的看上去有些过时保守的设计思路,效法宝马走上设计风格创新之路。

实际上,基于“火焰曲面”的成功,班戈创造了“曲面语言”( Surface Language)这一系统性汽车设计理论,并将其作为一种非常有效的“营销策略”。他指出,汽车品牌应该有意识地投入设计资源,研究品牌在当下应该具有的设计风格,并不断迭代,以不断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刺激消费者购买新车的欲望。


在此之前,尽管整个汽车行业中设计风格层出不穷,但是并没有被品牌系统地规划与执行,更没有被视为一种强有力的商业策略。

以往,汽车的设计风格往往是由于整个时代审美的变迁(比如新古典主义时期雍容华贵的老爷车们),或是国家、民族、地域性审美的差异(比如美国独有的肌肉车们),又或是整体技术的革新(比如二战后工程师们将战争时期对飞机导弹等流体力学方面的深入研究应用到汽车上面)等带来的整体变迁,这种变迁往往是全行业、跨品牌的。

因此,20世纪六七十年代,意大利的汽车设计工作室曾经红极一时,才华横溢的设计师们作为外部设计咨询机构,为不同的品牌设计或类似或各异的爆款汽车。这种模式下,汽车品牌并没有贯穿所有产品线的、一致性非常强的品牌设计理念。


这种情况从20世纪末开始转变。各大汽车品牌纷纷有意识地投入大量研发成本,成立内部设计团队,招揽全球设计人才,这些设计团队的任务除了设计每一款可以赚钱的车型以外,还有一项重要任务,那就是持续探索和建立品牌的设计风格。

每个汽车品牌都开始意识到,拥有自己明晰的、与众不同的设计风格,对于品牌和产品竞争力有多重要。这种与品牌互相强化的设计风格,被人们称为“品牌DNA”、“品牌设计理念”、“品牌设计语言”等不同的名字,但它们的作用都是一样的,那就是通过某一设计风格的建立和不断更迭演化,来促使消费者更关注自家品牌、更多地购买新车。

不过,人的审美总是会疲劳的,虽然现在各个品牌都奉行这样的造型设计商业思路,但似乎并没有谁真正做到出类拔萃的突出。直到2019年特斯拉亮相的Cybertruck,首次计划在量产车上采用“朋克风格”,着实让人们耳目一新的感觉。


但特斯拉这种风格不纯是搞样式主义,而是新的迭代——因为它采用了更坚固的材料,而这种材料冲压加工起来很有难度,所以才无心插柳形成这样一种风格。如果Cybertruck上市后取得较好销量,可能未来会有越来越多品牌采用这种“朋克风”,我们拭目以待。

由此,我们看到汽车的“外观”在不断变化,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无论那个时代都掺杂着理性和感性。你没办法去判断谁对谁错,就像人类社会的发展,没有一条最完美的公式去套用。如果你需要我们对当代新车的设计风格做一个评价,那么就是——奔涌吧,后浪!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车系: MINI Cybertruck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8265关注 | 882作品
+ 关注
中国首家专业汽车博物馆,与你一起探索好玩和有趣的汽车文化与故事。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