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定制汽车,真有那么难吗?

不久前520,很多人为ta送上精心准备的礼物,不少商品店在那几天都推出“定制化服务”,比如根据客户的需求,设计出不同造型的U盘,或不同图案的手机壳等,如果汽车能轻而易举地“定制化”,那该多好。但你可能不知道,早在一百多年前,汽车几乎只有“定制化”生产。

众所周知,世界上第一辆四轮汽车。是戴姆勒先生将一台发动机加装到了一辆豪华马车上,之后的数十年中,马车仍作为传统主流交通工具与新兴的汽车并驾齐驱 ,直到20世纪20年代之后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因此 ,兴起之初的汽车制造业难免承袭了马车行业的种种印记。


马车制造商自然不用兼营马匹喂养 ,于是当时的车身制造商只需要负责生产装载乘客的部分 ,而动力部分(发动机 ,相当于以前的马)则由专门的发动机和底盘制造商提供。今天大家熟知的许多著名汽车品牌就是以这种模式开始经营的。

那时候 ,贵重商品往往都需要预订 ,汽车这种新奇时髦的奢侈品自然也不例外。如果你想要买辆汽车 ,首先要去底盘制造商那里选择一款" rolling chassis" ,也就是完整且已安装好发动机、传动系统和控制机构的底盘 ,然后再去心仪的车身制造商那里为它量身定制一个车身 ,安装到之前买好的底盘上。


当“马”和“车”合二为一之时 ,一辆定制汽车才算正式诞生。即便当时也有一些制造整车的厂商 ,但从其产量和生产方式来看 ,仍旧属于“定制车”的范畴。所以,早期的汽车,个性更加鲜明,同一款车会有非常多的版本,外观、内饰区别都很大。


比如我们上海汽车博物馆珍藏的 劳斯莱斯幻影II,采用半敞篷的设计,车身也十分圆润、优雅。

上海汽车博物馆的幻影II

如果你在网上搜索,几乎找不到跟这辆造型一样的劳斯莱斯幻影II,因为我们这辆馆藏车是一辆上校定制的车型,可以算“孤品”。即使是其他的幻影II,也很难有两辆是完全一样的,它们的差异都不小。

但为什么越到后面,个性化定制就越少了?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第一,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汽车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工业生产方式来看 ,伴随着战争对工业制造的推动 ,全面机械化和大规模生产不断挤压手工制造的生存空间 ,加上战后各国纷纷推出超小型廉价车的冲击 ,汽车的成本和售价不断下降。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 ,旧有体制逐渐瓦解 ,欧洲的王公贵族随着战争和战后各国人民的民主化运动逐渐失去了自己的财富和地位 ,昔日的金主们日渐衰落 ,风光不再。

第二,更重要的原因是,从技术角度看 ,轿车中的大梁式车架正在逐渐被承载式车身的结构所取代 ,同时市场对于汽车安全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伴随而来的就是重新设计车身的难度大大增加。

从前 ,车的底盘和车身是两个几乎互不影响的部件 ,底盘用来承载整车的重量和整车行驶过程中的各种受力 ,车身则只负责为乘员提供遮风避雨的一个舒适环境。

而更新、强度更好的承载式车身 ,则是将车身和底盘合二为一 ,整个车体就好像一个鸡蛋壳一样 ,不论哪一部分都对整体的强度有重要的影响。因此 ,如今只有载重量较大的卡车和大巴以及某些特殊用途车辆还在继续使用“车架+车身的结构 ,市场上销售的绝大多数乘用车已经都是承载式车身设计了。


随着乘用车设计逐渐转向这种新的结构 ,传统的车身厂遇到了难关:从前因为有大梁的存在 ,可以相对自由地任意设计 ,现在由于车身对整车刚性的贡献大幅度增加 ,如果要改变车身设计 ,势必需要考虑整车动态受力 ,同时承载式车身大部分都是使用具有高强度的钢板冲压制成。这样一来 ,不但设计上需要大量的计算工作 ,模具成本也非一般小产量企业所能承受 ,开发门槛直线上升 ,个性化定制的车身变得越来越不合时宜。


战前几乎所有档次的汽车都能定制,新车身的市场环境 ,在短短十几年内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20世纪60年代时 ,定制车市场已经几乎完全被限制在手工、小批量的高端运动车型上 ,加上前面提到的其他因素的影响 ,车身厂逐渐消失。

2006年 ,美国的B级电影制片人James Glickenhaus在著名的法拉利论坛Ferrarichat上发布一系列图片 ,在汽车收藏界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许多法拉利爱好者为此激动不已。这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也标志着定制车的大规模复兴。


Glickenhaus发现 ,现代超级跑车的结构设计 ,从某种程度上又给予了车身厂自由发挥的余地,像Enzo这样的超跑 ,多半有一个强度非常高的车架 ,车体则由质量轻但较脆的碳纤维制成。这和60年代管状车架跑车的结构方式有着非常大的近似性。

事实上 ,法拉利自己就制作了一辆以Enzo为基础的定制车玛莎拉蒂MC12。经过仔细思考 ,以及同著名车身厂和设计公司Pininfarina深入交流后 ,借助最新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新的生产方式和工艺 ,Glickenhaus的梦想得以实现。


2008年 ,法拉利发布了一台以F430为基础、为日本收藏家平松润一郎定制的特别项目SP1 ,就此开启了法拉利官方定制车项目。到目前为止 ,十年间已公布的就已有超过15个车型。伴随着市场对个性化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其他厂家也在效仿法拉利推出定制或小批量特别版车型 ,定制车又迎来了一个小小的春天。


当然 ,随着社会财富分配的变化 ,定制车市场的主要客户 ,或者说“资助人” ,已经由最早期的皇室贵族 ,逐渐过渡到影视明星 ,到今天的新兴富豪。毋庸讳言的是 ,当年的贵族和皇室成员大多受过极其严格和全面的教育 ,客观上讲 ,他们的知识结构、文化层次和个人修养与普通大众相比确实不在同一水准,而这些“新有钱人”与“老有钱人”最大的区别就是他们的品味和对艺术、设计的理解相差很远。

因此当前条件下 ,某些新出的定制车难免品味参差不齐 ,定制车“设计前沿风向标”的地位现在只能依靠专业厂家的设计继续维系。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宋徽宗 ,上世纪定制车的“黄金年代”很难再出现。

不过,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未来新的个性化定制潮流可能会再次流行。因为电动汽车的零部件较传统汽车大幅减少,结构也简单得多,除掉车身外,剩下的部分就像是带着四个轮子的平板,设计师在外观上有更多发挥的空间,专业的车身设计工作室可能再度流行,人们甚至可能在线上设计属于自己的汽车造型。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人们评论一辆汽车不再单纯看零百加速、耗电量,还会看不同工作室、用户设计的车身风格,想想都很有意思。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文化历史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8265关注 | 882作品
+ 关注
中国首家专业汽车博物馆,与你一起探索好玩和有趣的汽车文化与故事。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