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碰硬 | 肩并肩 梅赛德斯-奔驰 长轴距GLC vs.英菲尼迪 QX50


尽管国内疫情已被控制,

但我还是想把当时拍摄的

北京奔驰长轴距GLC

和东风英菲尼迪QX50 的“硬碰硬”

看成是“肩并肩”,或者干脆比喻为“炸酱面”

对“热干面”的鼓舞。



没有刺鼻的火药味,空气中满是温情,双目对视,没有仇恨,尽是“中央”对“地方”的关爱和支持。来自首都的长轴距GLC是去年上市的中期改款版本,两年后则将完成彻底换代;而产自武汉的全新一代 QX50前年问世,今年还会推出小改款车型,但新车计划有可能被推迟。 



GLC现在只有加长版,

好在加长的部分没有直接放在后门上,

而是均匀地洒在B柱往后的地方,

所以车身依旧很协调,

而QX50则没有这个烦恼。



英菲尼迪最擅长运用曲面来塑造产品性格,在QX50上我们找不到一根硬朗的直线,全部线条均带有漂亮的弧度。进气格栅面积巨大,并采用了经典的波浪纹路,弯月形D柱也已成为英菲尼迪的外形特征。车尾整体感更强,后45度带来的既视感极为优雅。




反观GLC,即便有AMG套件加身,也依然是一派沉稳风。全新多光束LED大灯组与“满天星”中网相得益彰,展现出SUV应有的精致肌肉感。而奔驰新一代SUV尾灯组“外部圈圈+内部葡萄颗粒”的设计手法,也已正式成型。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两款车的车头Logo都够大,可谓霸气十足。



必须承认,在造型上,QX50拔得头筹,GLC则希望在车厢内扳平。如偿所愿,这套奔驰风浓厚的内饰,确实在同级没一辆能打的,哪怕你顶着“十佳内饰”的光环。新增的AMG三幅式方向盘、12.3英寸全液晶仪表、全新MUBX系统加持下的中控宽屏/触摸板,以及64色氛围灯,将精致二字推向了极致。内饰材料的搭配,奔驰更是颇有心得,胡桃木、亮面金属和软塑料的组合,堪称经典。



毕竟是拿过奖的,QX50也仅仅是惜败。非对称的中控布局、不同配色及饰件勾勒,令车内氛围灵动且富有层次感,本人则对小巧的电子换挡杆情有独钟。座椅一直是英菲尼迪的核心卖点之一,QX50采用源自航天技术的零重力座椅,能最大程度保证座椅靠背与人体脊椎曲线相贴合,材质则为半苯胺真皮。试驾车虽未选装圣托里尼套装,但内饰工艺完全不输对手。



空间和配置的较量将为上半场画上句号,率先出招的是奔驰。这款中国特供车的后排坐垫进行了加厚设计,腿部支撑也做了30毫米的加长,对大腿的承托变得更好。加长100毫米后的轴距,都快赶上大哥GLE的了,后排腿部空间可谓格外宽敞,来个“北京瘫”也不在话下。同时,新车还为后排客户预备了七种专属体验,比如化妆镜、天窗遮阳板控制器和发光迎宾踏板等。




除了丰富的后排舒适性配置外,GLC顶配车型还具有道路交通标示识别、内置行车记录仪、手机无线充电、运动风格座椅和座椅通风等功能配置。其配备的越野技术组件,在原车5种模式上又增加了“越野”和“越野增强”模式,还可提升20毫米的离地间隙。不过,新车在使用上还是有些槽点:拿最基本的听歌来说,多功能方向盘不支持一键切歌,需要分散注意力来手动操作屏幕;另外,前排设置的是需要转换器的type c接口,不太方便。



对比奔驰夸张的后排空间,2798毫米轴距的QX50的后排腿部空间只能说够用,‍‍脚如果要伸到前排座椅底下‍‍是有难度的‍‍。‍‍坐姿也稍显拘谨,但由于靠背支持角度调节,‍‍头部空间倒是非常充裕,因此整体空间表现算是中规中矩。好在后排质感还不错,中央扶手、空调出风口也都是标配。


鉴于试驾车为中配款,公平起见,我们将拿QX50的顶配车型做配置的比较。很明显,这款车的主动安全配置水准和对手一样出色,例如车道偏离预警、随动转向大灯、远近光感应系统等。其他亮点配置则包括远程启动发动机、车载WiFi、可变转向比和HUD抬头显示。当然,毕竟10万元的差价在那摆着呢,这个回合英菲输得并不丢人。



带着“两球”的优势进入下半场,奔驰能保住胜果吗?打开发动机舱盖,英菲的自信来了。‍去年,他的VC-Turbo可变压缩比发动机在天籁上的普及让很多朋友了解到它的厉害,简单说,这项技术改变了过去130年里发动机压缩比固定的模式,做到了动力和经济性的平衡。试驾车搭载的是其高功版,日产看家的CVT变速器也没有缺席。再看GLC的动传系统,同为2.0T机型的指标便要略逊一筹,也没什么噱头可讲,但新替换的9挡变速器“存在感”极低,在重度塞车的路段表现得更体面,油耗也随之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即便不算褒贬不一的线控转向,在硬件层面,QX50有能力将劣势缩小至“一球”。


下面到了最关键的时刻,双方都屏住了呼吸。只见奔驰先发制人,可惜在舒适模式下,他的起步比较慵懒,跑起来后的动力输出也相对平缓,对于急性子的我而言有些抓狂。但变速器的逻辑没得挑,用各司其职来形容再合适不过。运动模式则与前者有着天壤之别,深踩油门,可从6挡瞬间降至3挡,不止一面的个性显露无疑。而Eco模式存在小的不足,即松开油门踏板后再次踩下时,会出现动力衔接不顺畅。其实这样也好,乘客的舒适性一定要有所保证。转向不必多说,自然也是偏舒适取向的调校,轻盈的手感适合任何驾驶者。至于底盘和NVH,不乏奔驰该有的水准,也符合其自身定位。


虽然身为老款GLC车主,但在驾驶感受方面,我却对QX50更有好感,而好感是从迅速的起步动作开始的。速度拉起来之后,更能体会到动力之充沛。CVT变速器没有“打滑感”或是延迟现象,而是像标定优秀的AT那样,快速领会驾驶者的意图,这样的动力在中途加速上体现得尤为突出。有趣的是,如果是普通模式,不把油门踩到底,很难让转速超过3000转/分,只是此时动力输出已完全过剩。他的悬架韧劲十足,在通过复杂路面时的回弹俨然已具备国人喜爱的“德味儿”。相对于GLC上的小柏林之声,这款车的BOSE至臻系列音响还具备主动降噪功能,车内噪音控制很得当。


正如开头所讲,

这是一场不会分出胜负的“硬碰硬”,

以3:3的比分结束全场比赛似乎更合理。

在灾难面前,任何是非评判都显得苍白无力,

最后说句心里话:

愿世界快点好起来。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评测体验 对比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1.4万关注 | 2428作品
+ 关注
洞见智能驾驶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7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