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根钢针到底刺痛了谁?小白三分钟带你了解针刺实验

不知道大家最近有没有发现,有一根钢针很火,还引发了一场骂战,究竟是什么钢针这么火,逼得大家在网上哔哔赖赖,小白按照发生的时间线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2020年3月

以安全为最大卖点的比亚迪刀片电池上市,并在发布会上公布了刀片电池与其竞品针刺实验对比的图片,实验结果为比亚迪刀片电池完胜与其对比的三元锂电池和硫酸铁锂块状电池。

 


2020年5月21日

导火索出现,名为@小鱼锂电的微博博主发布了其对宁德时代811三元电池的针刺实验视频,从实验视频来看,被钢针穿刺后的电池出现明显起火现象。

 


2020年5月22日

宁德时代官方微博发布一条微博,内容为:“是什么阻碍了宁德时代做针刺实验?是技术?是体制?是巨头的面子?不,是钢针!”,同时还附上了宁德时代三元电池包针刺实验的视频,从视频来看,实验用的钢针因为刺不穿电池包而断了。

 


2020年5月23日

宁德时代官方微博这个事件发布微博,内容为:“宁德时代早在2017年就已掌握三元电芯通过针刺实验的激素,但是为什么没有推广?通过针刺测试=电池安全?”

 


2020年5月24日

比亚迪销售副总李云飞发布微博,其微博核心观点为:针没有刺穿电池包引发电池短路实验已经是失败的,针刺实验的目的是要让电池短路,以观察电池的热失控情况。

 


2020年5月25日

一名微博名为David工科男的宁德时代工程师发布微博,表示李云飞的观点存在技术漏洞,并且嘲讽了一波李云飞。

 


事件发生后,有投资者向宁德时代董事长进行提问,其中有提到电池安全测试的问题,宁德时代董事长称:“电池的安全和电池的滥用测试是两回事,有些人把滥用测试的通过等同于电池的安全”,正是这幅截图引发了网络上的热度。

 


相信看到这里大家都明白得七七八八了,总的来说网络上大家认为大致观点为比亚迪认为宁德时代的针刺实验是失败的,宁德时代认为比亚迪滥用实验证明其电池安全。不仅如此,从上述的时间线还能引出几个问题:

1.宁德时代视频中的实验是否能成功证明其电池包通过针刺实验?

2.通过针刺测试是否等于电池安全?

3.动力电池的安全标准除了针刺实验还有什么?

4.宁德时代董事长真的说比亚迪滥用实验吗?

 

对于这事件批评某一方的文章相信大家看多了,那小白就围绕着这四个问题,带大家从三个方面了解一下这次的事件。

 

 

什么是针刺实验?

从《动力电池安全解决方案研究进展》刘贯东 尚随军这篇论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从红线标记的地方可以看到,针刺实验对于动力电池来说是属于机械滥用,所以宁德时代董事长所说的并不是大家所理解的“比亚迪滥用实验”,而是指对于电池的机械滥用实验,大家多少有一点曲解意思。

 


那针刺实验是什么呢?我们粉色标记的地方接下去看,机械滥用、电滥用、热滥用的共同特点是先引发电池的热失控,而热失控是指电池温度急剧升温,最终引起电池过热、起火和爆炸现象。

 

所以比亚迪副总的观点并不是全错的,那究竟宁德时代的针刺实验有没有失败呢?

 


同样是出自同一篇论文,从上述粉线标记的文段来看,对于动力电池的安全测试是要求从单体到电池系统的结构设计是安全稳固的,所以说宁德时代的针刺实验不能说是失败的。

 

虽说实验不能定义为失败,但是宁德时代没有换一只钢针重新做一次成功穿破电池包的实验给大家看,这种行为是否有一点避重就轻,转移视线呢?

 

 

动力电池的安全标准有什么呢?

针刺实验是否为电池包唯一安全标准呢?这个问题就可以看一下国家公布的GB30381-2020《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小白现在来为大家整理一下安全要求。

 


从小白整理的安全要求中,我们可以看到是没有针刺实验的,所以我们可以把针刺实验理解成考试中的附加题,并不能把“通过针刺实验=电池安全”作为真命题。

 

 

对于这件事件我们要做什么?

其实这个问题就是小白想写这篇文章的原因。

 


从2019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排名可以看到,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不仅仅是国内的一哥二哥,在全球排名也名列前茅。@小鱼锂电做的这个实验本意应该是给国内厂家打响警钟,是时候要注意自己的电池是否安全。

 

但事实上这件事情放到网络上就变成了犹如私生饭打架一般的骂战,在上述几篇微博下,不难看到这些言论。

 



小白不知是水军刷舆论还是真的有脑残粉的存在,现在我们应该做的不是一起督促宁德时代重新做一次实验自证清白吗?用动力电池还能用出优越感?是不是用南孚的就该鄙视用555的?

 

夏天来了,电动车自燃事件又开始渐渐出现,不仅仅是温度高,在南方地区下雨积水也是对电动车电池安全的一大考验。

 


电动车自燃不仅仅是车主的事情,分分钟还会波及大家的生命安全,没有人能独善其身。

 


内燃机已经发展了上百年,而电动车是新兴品种,不管是动力电池的技术还是对其安全方面的标准肯定不如汽油车版成熟。


小白觉得这个就是契机,让大家把目光都放在动力电池的安全问题上,而不是那卑微的优越感。


在回到这篇文章的题目,这根钢针究竟刺痛了谁?痛的可能只有消费者吧。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30.8万关注 | 8410作品
+ 关注
一群汽车工科生、在主机厂画过图纸 在4S店打过螺丝、试驾过数百台新车 关注我,帮你解决选车、用车的各种疑难杂症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3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