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交通陋习让你最反感?



本周轮值





缪 俊

“MJ车谈“创始人、

《望Noblesse》汽车总顾问

最近在朋友圈看到有北京朋友转了一篇文章,说是从本月起,北京交管部门将在全市国道、市道针对包括驾乘人员不系安全带、摩托车驾乘人员不带头盔在内的十项交通违法行为展开重点整顿。除了上述两项,其他八项包括:货车超载、疲劳驾驶、强行超车会车、违法载人、面包车和农村客运班车超员载客、汽车超速行驶、闯红灯、逆向行驶等等。执法岗位将设置在这些交通违法频发的路段上,每日早晨和晚间的违法高发时段,交警将有针对性地开展针对各类交通违法的打击行动。

最后,文章作者还提醒读者,总之一句话:动真格了!千万别有侥幸心理!!



整治交通违法行为肯定是一件好事情,半年没出差了,北京的实际情况我不太清楚,以我生活的上海为例,持续多年的交通违法整治还是很有成效的。最直观的感受,一是以前马路上的喇叭声此起彼伏,而现在几乎是听不到了;二是斑马线礼让行人和两车道并一车道时的交替通行,基本上已经成为司机们的习惯性行为。


因此,现在开车出门感觉真的安静了不少,整体的道路交通情况相比十年之前也是更加有序、安全了。据统计,上海的交通事故发生数、死亡人数以及受伤人数每年都在持续下降之中。那么全国的情况又是怎样子的呢?

最近15年以来,尽管我国的汽车保有量有了一个爆发性的增长,不过交通事故发生次数、死亡人数以及万车死亡率是呈现逐年不断走低的趋势的。虽然其中有些年份的数据会略有起伏,但不会影响到大体走势。


我国是一个交通大国,每年还会有无数的新手司机上路。不可忽视的一个事实是,虽然交通事故的万车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总量仍然是一个很大的数据。如何进一步降低死亡率?这需要汽车生产厂商和全社会的交通参与者的共同努力。我觉得至少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持续提升车辆的安全性能,除了更严格的被动安全标准,向中低端车型上普及一些实用性强的主动安全装备也是必要的。比如自动刹车,远近光灯自动切换,类似这些功能如果能够得到大面积普及,我相信有些恶性交通事故就有可能转变成轻度车祸,甚至是完全避免。第二点全体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意识更为重要,包括马路上的机动车驾驶员、各类非机动车驾驶人以及行人在内。事实上现实生活中我们还能看到大量的损人不利己的交通陋习,比如不打转向灯随意变道的,明明前方通畅却龟速行驶的,盲目迷信或者故意脱手甚至脱眼秀自动驾驶功能的、有事儿没事儿一脚急刹的等等。这些行为给自己带来了危险,更是令人痛恨。


各位主编,在你们眼中,还有哪些令人讨厌的交通陋习?除了人为因素之外,大家觉得作为硬件的车辆,在提高交通安全方面还有哪些可以提升的?



夏东

“踢车帮”主持人、出品人

我最愤慨的就是乱停车。包括长时间的停车和临时停车上下乘客时的不在乎他人。交通是大家在使用公共品,这就特别需要有一份不给他人添麻烦的心。还有一种习惯,就是总想跑在别人前头——抢行。每次碰到,我都感慨,人生必以死为终,何必抢先呢?这种事碰上总是会产生怒气,想想却不该怨那个人。人的行为,是对外部环境的应对。那么,外部环境就是对此有关键影响的。每当此,我就会在内心呼唤法治社会。最重要的是防微杜渐,违法必究,且应该善用经济手段。假如占便宜变成了找亏吃,那谁还会去做这种事呢?和谐社会,当以法治。





于英钊

《风度》杂志汽车事业部总经理

客观来说我觉得上海的交通秩序在国内算是首屈一指了,这方面北京确实不如上海。在北京最烦的就是那些电动三蹦子,后面贴张“接送孩子用”就在街上横冲直撞,甚至于直接就在主路上开,驾驶员基本不是大爷就是大妈,赤裸裸的有恃无恐,别说警察还真就不怎么管。这几年这种电动车还越来越大,体积已经超过smart奔着高尔夫就去了,有的连空调都带速度还特快,不看没牌照的话走马路上基本可以乱真,可谓蓬勃发展,我就想理想要是坚持城市“低速”电动车的道路,没准主板都上市了呢。





何毅

《超级马力》出品人

视车科技联合创始人

从看病来说,中国人最怕死了,从交通来说,中国人最不怕死。因为生病,是自己跟自己较真,开车或者过马路,是自己跟别人较真。上海、北京已然是中国文明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二,但在乘电梯时,最常见的依然是抢,里面的人没出来,外面的人就急着进去,外面的人本来没几个,也要抢着先进电梯。开车像极了这一点,都在抢,不顾他人。很多时候的行为方式都是“自己的利益高于他人”,多抢多得,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现实哲学”。也许,先富起来的那批人的成功都是抢来的,以至于“抢”深入人心。因此,我判断自动驾驶在中国一定会到来,而且会早于大家都变成文明人。





崔珺

“先智卓思”创始人、

“车研社”/“马王爷撩车”创始人

所谓陋习,于人不利,于己不益。文明也好,礼仪也罢,其实中国一直是有传统的。那么到了现代社会怎么这些反而成为了奢侈的呢?道理很简单,我们人的意识相对社会发展还是滞后了。现代社会发展之快可能是现在一年顶五年,这样的问题就是,我们必须被迫的去接受太多新鲜事物,而对于新鲜事物都是有一个适应的过程的,人只有深刻了解了身边之事才能建立起应对之策。我们可以说是一夜之间就从自行车王国变成汽车王国了,对于西方已经花了100年建立起来的汽车交通规则,我们仅有20年。这确实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这个代价可能包括产品、法规、上层建筑、社会秩序甚至生命。时间是不可能压缩和加速的,那么只能是处在交通社会中心的人去加速调整,适应。用最快的时间找到合适的应对之策,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文明交通社会。但中国的人口基础庞大,差异巨大,所以可以想见的是,要花费更长的时间和代价。





李耕

《轿车情报》总编辑

“汽车一加一”、“走吧耕叔Vlog”、

“上车吧吃货”创始人

开车在路上,第一要素就是遵守交通规则。很多陋习还是需要严格的执法和处罚才能纠正,就像现在的上海,之前对于机动车在人行横道处不让行人、路边停车、鸣笛、合并路口不交替通行、前排乘客不系安全带等违法行为的全面整治,最近对于等红灯时看手机、并线不打转向灯等行为也开始严厉整治,不得不说,现在上海的交通秩序比以前好太多了。依然还会出现的这些行为,绝大多数都是外地车,虽然说有规定无论哪里的牌照,在哪里的违章行为就按照哪里的处罚规则进行处罚,可依然有些车存在侥幸心理。要全面提升所有驾驶员的素质,确实需要加大处罚力度,这就需要加强警力、增加监控。目前上海催缴违章罚款的工作已经下放到派出所,看来离交警和民警统一规划不远了。

当然,除了机动车要消除陋习,对于那些路上乱串的助动车、自行车也要严格执法,很多交通事故就是它们引起的。上海最近在重点纠察助动车牌照,希望能有所改善。

其实我一直有个想法,就是助动车、自行车都应该法规强制安装后视镜,这个绝对有必要。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用车攻略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4万关注 | 480作品
+ 关注
从主编的第一人称视角聊一聊汽车那些事。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