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被4S店套路过吗?



本周轮值





缪 俊

“MJ车谈“创始人、

《望Noblesse》汽车总顾问

最近又接到4S店客服小姐姐的电话,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温柔甜美的声音:XX先生,您的车辆需要保养了,最近我们店有优惠活动,请问您最近哪天有空?我帮您预约一下。



这套话术是不是听起来很熟悉?各位是否也接到过类似的电话邀约?

我当然是很有礼貌地婉拒了:不好意思,最近有点忙哈……真实原因嘛,不用我说,想必各位老司机也都明了。其实,自从在4S店换过一次变速箱油,买单时体验过一次心跳加速的感觉之后,我已经很长时间不去4S店了,没想到4S店非但没有拉黑我,还对我挺照顾的。


4S店除了配件贵,套路更是不少。引用一段我同事、一位某豪华品牌入门级轿车的车主关于自己亲身经历的描述。除了第一次小保养比较简单、便宜,从第二次保养开始,4S店的保养对接员工就会给你提供各种建议项目,小到空滤的更换、火花塞的清洗,大到轮胎、刹车片、制动液的更换,很多时候都没到更换期限。所以,如果你不了解一点汽车保养常识的话,是很容易被4S店“揩油”的。


既然在4S店维修保养的刀子快,那我去别的地方做就是了,不过购车环节就很难绕过4S店了。4S卖车的套路更是五花八门,捆绑销售算是比较典型的一个,也就是消费者俗称的“强奸包”。我不太清楚“强奸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不过感觉已然成为汽销行业普遍存在的潜规则了。消费者心知肚明,但是很无奈、不得不接受。身边有很多朋友,包括我本人,买车的时侯都遭遇过类似的经历。


几年前我曾相中一款知名平民跑车,于是去沪上某4S店订车。这车虽然小众,不过由于当时已传出在国内即将停售的消息,因此市场行情颇为紧俏。想要提车,必须加购2万元的升级轮圈轮胎,那套所谓的升级轮圈轮胎的价值当然远远不值2万元。其实就是变相加价,如果拒绝,对不起,您爱买不买!后来,我还是求助品牌方的帮忙,才在另外一家4S店避免了被套路。


不要以为只有不愁卖的紧俏车型或者畅销车型才会加价,那些优惠幅度比较大的车型同样存在“强奸包”。这也很好理解,正是因为优惠幅度大,4S店就更加需要从“强奸包”里榨取利润了。举个发生在朋友身上的购车案例,大家都知道尾款车型的价格是相当诱人的,毕竟在新车上市前,4S店一定希望将它们尽快清仓。可是当你真正动心去捡便宜的时候,销售就会让你加购所谓的精品套餐或是美容装潢,比如导航、倒车影像、行车记录仪、行李架、底盘装甲、贴膜、脚垫等等。也不管套餐里的这些配置是不是你真正需要的,反正你没得选择。


上个月,因为某4S店收取1000元续保押金,一段浙江电台主播怒怼4S店的视频火遍了网络。其实,4S店乱收费不是一天两天了,收费项目也远不止视频中所说的车主续保押金,还有出库费、手续费、服务费、检验费、上牌费等等。比方说贷款买车三年免息,听上去很划算,既然能免息又何必全款买车呢?这个时候,4S店很可能就会收你一笔不菲的手续费。


消费者最终拿回了1000元押金,问题貌似得到了圆满解决。可是反过来想,媒体既不是管理部门,也不可能一直替消费者出头。所以,行业乱象不会因此而停止。其实,4S店也有苦衷,卖新车没利润,只能玩套路,否则无法生存。

各位老司机,怎么看这个问题?



李耕

《轿车情报》总编辑

“汽车一加一”、“走吧耕叔Vlog”、

“上车吧吃货”创始人

一句话,买的永远没有卖的精。最近一段时间找我咨询买车的朋友特别多,也许是疫情原因影响了购买时间,也许是最近车商折扣力度大。几乎每个人从经销商那里得到的反馈都是有这样或那样的附加条件,比如要低折扣拿车需要不菲的装潢费、配额紧俏的车型要不等很久要不加钱拿等等。

就拿某品牌一部14.88万元的SUV为例,优惠幅度是1.8万元,但需要另加4千元服务费和200元手续费,一年的保险费约6千元,如果贷款再另付2千元手续费,但送贴膜和脚垫,上牌费1千元。咱一个个来看,上牌的费用是200元,多收的800元应该属于跑腿费,那4000元的服务费和200元手续费又是什么呢?还有一部15万不到的小车一年的保险费要6000元,是不是把保单上所有能勾的选项都选了呢?

其实经销商卖车的套路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用一个很低的折扣吸引来消费者,然后一通七七八八地附加条件,说不定比单纯卖车还赚钱呢。虽然理解经销商的日子也不好过,厂方的压力、库存的压力、前期投入的压力等等已经让销售的利润被压榨得所剩无几了,可这是需要上游各个环节去协商解决的,不能把刀放在消费者的脖子上,否则最终伤害的一定是自己的品牌形象。

生活均不易,且行且珍惜吧!





夏东

“踢车帮”主持人、出品人

要是你不乐于占便宜呢?不可能的。所以,当经销商努力在给顾客提供各种优惠的同时,也在努力从各种机会里赚钱也就一点也不奇怪了。有句话叫“占便宜没够、吃亏难受”,很讽刺的口气,但也反应了人普遍存在的心理特征。比如车便宜了几万,分期付款还免了利息,然后收了一些手续费,比如几千块吧。直接定性为欺诈了。优惠打折的好处不是好处,几千块手续费是实打实的损失,难受得不行。事从两来,莫怪一方。这样的社会文化背景是我们大家共同的。关键就在一个对交易的态度上。几乎所有的人都从内心是鄙视公平交易的,认为交易必然是一种卑鄙的行为。无交易不欺诈。因此,不管是买还是卖,都自动分配好了角色。买的是防备被骗,卖的是研究行骗。不仅是中国,士农工商,商是末流。就是欧洲,也有嫉恨商人的传统。直到近代方有所改观,靠的是法治。当经商成为社会存在的方式,大家认识到,只有通过法治这种公共达成的“契约”,才能最大化地维护商业秩序。抑制人类牟利时,不择手段的本能。时间长了,慢慢将这种商业秩序转化为社会风俗。我觉得,现在我们讨论的汽车消费中的套路这个议题,就是这种商业文化在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形态。其实,人只要认清,交易,都是以付出代价获取利益罢了。付出的时候,一定要清楚能得到什么。得到的时候,也一定要清楚该付出什么。





于英钊

《风度》杂志汽车事业部总经理

我问过4S店的朋友,反正都是打折卖车了,为什么不让买车的的多个透明些的选择,如果不要“强奸包”直接告诉我多花多少钱不完了么,他的回答是整个行业都这个气氛,如果你一家4S店这么搞消费者并不会觉得你实在,而是觉得你更黑,店都没人来了,说到底还是个消费心理的问题。说到套路,售后方面确实更多一些,就拿我说,现在开的车上路第三年有次保养的时候售后顾问就建议我换后减震,说是减震器漏油,不换的话以后开起来会咣当响而且震,当然我是没换,六年过去了用的也没什么问题。就我所知,4S店在售后方面对于售后代表也是有业绩考核的,这就跟让交警承担罚款任务一样,本该阳光的事就变了味儿。




王钢

《风度》出版人

我觉得把矛头都对准4S店是本末倒置,汽车销售就是一个生意,人家愿意多赚钱,想方设法黑你,但是你有不买的权利,我们本应该在销售的终端有更多的选择,但一个狗屁不通的汽车销售办法让品牌方和4S店一起形成了垄断,我觉得改变现行的法律法规才是最彻底的办法,否则作为一个生意人,4S店也没有义务做慈善。 在中国大家都要通过垄断,无论是中石化,中移动,银行,还是百度,淘宝等,其实4S店和这些比起来,实在是小巫见大巫。





宋海涛

《海川品车》《路边停车场》投资人

说到汽车4S店的那些卖车和售后的套路,应该是有过车的朋友都有一大堆可以吐槽的地方,但正如夏老师所言,付出的时候,一定要清楚能得到什么,得到的时候,也一定要清楚该付出什么。就好比买车,如果你不贪图某些(可能是价格、也可能是可以提到现车),那么经销商也就对你无从耍奸,但正所谓贪婪是人类的本性,不贪是不可能的,那么你既然贪婪,就不要怪奸商耍奸,反过来,经销商也是利用了消费者某些心里,而让自己的小阴谋得以正大光明的施展出来,售后其实我觉得还好,最起码我经历过的三个品牌:福特、路虎、奔驰的4S店售后,从来没有让我多换过一个非必要换的部件,而且路虎在出了保修期后,回4S店维修保养的时候,原厂机油是免费的,只收工时费,还打8折,算下来比路边摊还便宜,所以说,什么行业都有好店,也都有奸商,遇到什么人,就看大家的人品了。





何毅

《超级马力》出品人

视车科技联合创始人

归根结底,4S店模式代表着一个时代,它的兴盛和日渐衰落自然有它的道理。 昨天,特斯拉市值正式超越丰田,成为汽车行业的世界第一,也看到了这种必然。而特斯拉售后的无忧服务如果能够像其股票一样深得民心,无论你对4S店的爱也好、恨也好,终究会被时代大潮雨打风吹去。我们是时代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抛弃了既得利益者的那些利益,这个时代终究会被颠覆。





刘鸿仓

《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

我的车是普通品牌,5000公里一保养,差不多半年的时间。每次小保400左右(机油机滤加工时),碰到两万或者四万公里,就会有一次大保养,如果按照维修经理推荐的项目都做的话(很多清洗项目),大概3000左右。我每次基本上都会砍掉一半的项目,大概费用1700、1800的样子,维修经理也不会有什么意见。我感觉良好的关系,还是需要车主和店家放平心态,毕竟是生意,需要双方你情我愿和充分的沟通。





张立为

《名车志》 出品人 / 主编

4S店用自己的方式吸引着消费者,平行进口在夹缝寻找自己的套路,直营的手段更好的控制了价格,正所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而就我这么多年的4S店保养经验来看并没有多花钱,而且还觉得挺好。比如我在的4S店保险比外面贵10-15%,但是店里直接返现40%到储蓄卡里,然后送小保养。储值卡里的钱基本上够正常的费用。再说各种厂家+店面的促销活动,比如预约工时8折,送1升机油等,总体算下来并没有太贵。再加上一些附加服务,比如上门取车送车,打车报销等服务。当然套路一定是有的,建议更换的项目很多自己留个心眼就行了。我的原则是强制的就做,非强制的下次再说吧。总而言之,买与卖就是个心里的天平,你觉得哪里合适就在哪里买。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4万关注 | 476作品
+ 关注
从主编的第一人称视角聊一聊汽车那些事。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