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车,你连个名字都不好好取

很久之前江湖流传着一个段子:某男子去相亲,相亲女子问他开什么车,男子答Q7,女子大喜,热情挽住男子,待看到是一辆 昌河Q7后,女子大怒而去。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一说Q7,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奥迪Q7,而不是其他车呢?


——车名奠定江湖地位

名字是消费者接触产品的第一印象,无数实例证明一个好的品牌名对产品的销量和品牌档次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汽车圈尤其如此。

你知道路虎在香港被叫什么吗?说出来你都不敢信,它居然叫——路华。不但体现不出一丁点野性、运动和激情,还容易被谐音成“路滑”,简直不吉利。但到了大陆的路虎,就一下有了蓄势待发的攻击力,更有了卖出属于道路猛虎高价的勇气。


同样地,你会信港台地区居然将BENZ译为“宾士”或者“平治”,再怎么想解释奔驰的“豪华”属性或者平稳的乘感,都只能让人一头雾水,神马玩意儿?更别说第一时间产生心动的感觉。而奔驰——对,就是那个快,冲劲,自由,它才是一辆豪车该有的名字,第一时间就能勾出内心对速度的渴望。

因此,一个好的车名,必然要符合朗朗上口,便于记忆的基础要求,更要契合产品,将产品包含的历史、内涵、底蕴都糅合进去,使受众在短短几个字间便能一眼万年地从中获取到装载其中的格调与底气。

——车款名令人念念不忘

在品牌名定下第一基调后,看上去好像没车款名什么事儿了。不,回想下前面我们说的Q7,它很关键。不但Q7,若有人提到A4,A6,X3,X5,C级,E级,只是一些字母数字组合,但即便说的人丝毫不提品牌,稍微了解点汽车的人,都能心领神会他说的是哪几辆车。这就是车型名起得好,赛过注册商标。


——成熟的车款名可以一劳永逸

目前市面上的车型名主要有以下派别:一种是组合派,字母+数字,以前面举例的BBA为代表;一种是汉字派,主要以国产自主品牌为代表,尤其以比亚迪的朝代系列最得人心;还有一种是随心派,放飞自我爱啥就啥,最为典型的自然是当下走红的哈弗大狗和欧拉白猫。


当时间慢慢沉淀,奥迪大概是无需再想任何车型名了,换换数字就能代表一辆车。因为这就是奥迪,已然约定俗成:跑车以R打头,轿车系是A+数字,SUV就是Q+数字,以5为界,以下为中低端,以上为高端。同理,奔驰轿车系是单字母,以E为界,中端,往下是低端,往上是高端,SUV是GL+字母,按字母顺序划分等级。宝马亦然。

品牌之间也互有默契,彼此尽量不占用已然成熟的代表符号,即使使用也有明显区分。比如奔驰也有A,但称为A级,后面不跟单数,A几之说仅供奥迪专用。这样的好处在于,车辆与受众就像熟人,只需道名,无需冠姓,记忆称呼都简单而亲切。能做到这样,显示出来的的不仅仅是人们思维的习惯,更是一个品牌背后强大的产品构架和整体布局。

——自主品牌车款命名问题重重

国产自主品牌在与合资车竞争中遇到的不足和困境,根源是产品力和品牌力的不足,外在表就是连车款名都起得没有章法。它暴露出国产自主品牌的一个通病:缺乏对产品整体布局的前瞻性。这也反映出自主品牌对市场的掌握不够,对销售前景和受众接受度难以做出精准的前瞻判断和预测。

在国产自主品牌车款名中,我们会很容易地发现这些问题:

1、同样使用字母加数字,却规律难寻

没有事先定下基准,在根本没有S1打算的情况下,率先随意地将某款车定称谓为S5,之后发现车型大卖,想要纵向延伸甚至高、低端车型时,却猛然发现数字不上不下。

2、无视已有组合,频繁撞衫车型名

典型就是昌河Q7。除非昌河当时就是想模仿Q7,企图通过山寨来卖这辆车,否则取Q7那就是自寻短见。但无论是想山寨,还是压根没往那块想,都能预见它只会昙花一现,事实证明,昌河Q7火了那么一下,但也只是那么短暂的一下。


另外一个典型就是哈弗和红旗。两者的系列都取了H+数字,尽管大概率因为品牌名首字拼音声母都是H,但也不一定非要用它来做车型名啊。包括现在众人翘首期盼的红旗H9,和哈弗H9,两者果断地撞在一起,虽说撞衫不可怕,谁丑谁尴尬!但现在仅仅称呼还得费劲地说出全名哈弗H9或红旗H9,率先毁掉朗朗上口这一条,实属两败俱伤。

3、虚有规律外在,却无实质内涵

用中文彰显国产车魅力的比亚迪,用了唐宋元甚至秦汉这一很有创意的历史线做车款名,极有内涵,也深得国人心,但它却也只做了一半就停了。单说按车型,秦是紧凑型轿车,汉属于轿跑,唐宋元属于SUV,到这还是界限清晰,令人欣慰。但到了SUV,就突然乱了,宋是紧凑型SUV,唐是中型SUV,元是小型SUV……所以,没办法按历史逻辑排了呗?!更凌乱的是,同个朝代还可能出不同车型,比如宋的基础上,来一个宋MAX,成为紧凑型MPV……


如果按照BBA的思路走,就会清晰简明好多,以出历史线为例,必然只代表一款车型,比如 SUV,然后以盛唐为界,之前是中低端,之后高端,产品间不存在相互重叠情况。这样,报出一个朝代,就很分明地出现一辆车型、价位档次的比亚迪车。

——国产自主品牌在追求流量的道路上用力过猛

继哈弗大狗之后,长城又推欧拉白猫,网友戏称长城是在放飞自我的路上越走越远。与其说放飞,倒不如说长城的这个取名行为暴露出自主品牌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在追求流量上用力过猛——不惜把车型名当成工具去获取眼球。


当时哈弗在微博上公开征名,列出几个备选答案后,网友们出于好玩纷纷投票大狗,为了证明自己够亲民,哈弗大狗这个车款名正式落地市场。不知长城有没有考虑过然后?是已经想好不可能这个系列上纵向发展?还是说有趋势真的发展成一个动物园或者狗狗乐园?在发现大狗大卖之后,为衍生高低端相关车型去取一系列泰迪、金毛、贵宾之类的车型名,按珍贵程度分辨档次?又或许长城真有这个打算,毕竟它把狼啊,猫啊,狗啊都注册商标了嘛。


网红现象在很多领域存在,它的特性就是一阵风,风吹过,不留一丝痕迹。一时博的眼球,有几个能驻足停留的?汽车范畴很不适合。

——写在最后

毕竟我国的汽车工业发展得较晚,国外汽车发展速度快于我国,整体布局和架构方面会更成熟这也是客观原因。自主品牌既要努力追销量,又要应对合资车在每个细分市场的份额抢占,顾此失彼,无暇顾及全盘也是一个时期内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我们且希望这个阶段能尽快过去,自主品牌能快速地成长。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品牌分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4万关注 | 5233作品
+ 关注
走进汽车圈,专注、专心、专业解读最精彩的汽车信息。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1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