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儿有一份《汽车防暑指南》,请注意查收!

平分天四序,最苦是炎蒸。

7月16日入伏以来,全国各地纷纷进入“烤肉模式”,有着“新·四大火炉”之称的重庆、福州、南昌和杭州,气温更是早就突破了40℃。

而江湖君所在的北京,最近一段时间的气温基本在37-39℃之间徘徊,虽然没有出现超高温,但炎热的天气同样让人叫苦不迭。


酷暑难耐,深受折磨的不止人,还有车。

事实证明,当气温高于30℃时,汽车自身的故障率会大大提高。爆胎、开锅、制动失灵等等,这些高温下容易出现的情况,都可能会在用车时带来困扰,甚至引发危险。


在如此炎热的天气下,如何才能保证爱车出行无忧?

江湖君准备了一份《汽车防暑指南》,敬请查收!


暴晒后通风降温


夏天开车出门,最难避免的情况是室外停车。

根据测试,酷暑时节当外界温度达到35°C时,阳光照射15分钟后,封闭车厢内的温度将升至65°C左右。


这样的高温下,别说人了,车里的物件也受不住。

而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车内的塑料件、皮质材料都会因为耐不住炙烤而“释放自己”。长时间暴晒直接导致的后果除了高温,车内还会充满着以甲醛为主的“毒气”。


所以进入暴晒后的车内,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开窗通风,并开启外循环辅助排出“毒气”,待到车内无异味之后,方可切换内循环,摇上车窗安心地享受空调的凉爽。


时刻关注轮胎


开车上路,轮胎的重要性无须多言。大家都知道热胀冷缩的物理原理,炎热的天气对轮胎的考验同样严峻——胎压过高,容易导致爆胎;胎压过低,又会损坏轮胎甚至轮毂。


这时候需要我们多关注一下,上车之前先肉眼看一遍四个轮胎,确保没有明显的亏气、鼓包、裂痕,避免可能出现的爆胎或轮胎破损。


上了车以后,也先不要急着走。现在几乎所有车辆都自带胎压监测系统,着车之后看一眼胎压值是否处在安全范围内再出发也不迟。毕竟时间事小,安全事大。


当心车内物品


作为人们生活的第三空间,越来越多人把车看作“移动卧室”,为了方便取用,把什么东西都放在车里。

但这,也可能会成为隐患的来源。


比如打火机,对烟民车主来说自然是车内必备,但却可能在高温炙烤下爆炸,甚至成为自燃的祸根。同样可能成为祸根的,还有香水、发胶、电池等等;

再比如整箱的水或饮料,或者是直接放在车内的水或饮料,车内的高温不仅会让塑料瓶释放甲醛,瓶子里的水也会因此而变质。


所以最安全的办法,就是尽量别在车里放那么多东西,尤其是易燃易爆品,这样才能保证爱车的安全。


谨防汽车“中暑”


以前说到汽车构造,因为同样复杂的结构使然,江湖君总喜欢把车跟人对比。而同样的高温天气下,人会中暑,车也一样。


汽车一旦中暑,最严重的情况是“开锅”。

什么是“开锅”,很好理解,就是发动机水箱里的冷却水达到沸点,说白就是烧开了。这种情况,轻则发动机拉缸、拉瓦,重则整个发动机损坏而报废。


预防“开锅”也并不难,只要定期检查汽车的散热系统是否正常工作、冷却液浓度是否充足,就可以规避掉风险。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另一个办法——尽量减少开车时长,不仅能避免“开锅”,也能防止出现因为高温导致的制动失灵,一举多得。


开车忌怒忌疲劳


俗话说,春困夏乏秋打盹。三伏天的阳光炙烤,对驾驶员的身心也是一次考验——燥热难捱时,压不住心里的烦躁;哪怕车里空调小风吹着、小曲听着,也很难避免“瞌睡虫”的困扰。



即使为爱车做了完全的防暑准备,驾驶员的任何一丝疏忽,也有可能导致危险的发生。所以夏季行车时,一要注意劳逸结合,保证不疲劳驾驶,二要放宽心态,心静自然凉。

只要不是太过紧急的行程,吹着空调听着歌,何必急于一时?毕竟正如电影《流浪地球》中的台词,道路千万条,安全才是第一条。


高温天气下的用车安全,算得上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但即便每年都有人提及,自燃、爆胎、“开锅”还是时有发生,甚至出现危及生命的重大事件。

平均30-40天的“伏天儿”虽然快要过半,但接下来的天气还会更热,提前做好爱车的防暑准备,不仅是对爱车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注: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用车攻略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4799关注 | 2337作品
+ 关注
车行江湖,眼光要毒。当前推出栏目有《梁洪的饭局》《梁洪的私人订制》《梁洪频率》《大话车展》,敬请收看!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