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潮州有一条小巷,曾住着俩兄弟,从“腌咸菜”变“商界大户”

这是珊珊三丫头爱生活、爱摄影、爱旅行、爱美食的驻足点。


广东潮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1600多年历史。潮州在东晋时设郡,在隋朝撤郡设州,始称潮州。潮州,是海上丝绸之路上的文化重镇,是潮文化的发祥地。潮州古城,是潮州历代县、郡、州、路、府的治所,是天下潮州人的精神家园。经历千年,如今的潮州古城依然是潮州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旅游景区。


前面,珊珊三丫头已带大家参观了潮州古城“十大巷”中的“郑厝巷”、“辜厝巷”和“义井巷”(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翻阅前面的文章)。十大巷是指潮州古城城南的猷、灶、义井、兴宁、甲第、家伙、石牌、辜厝、郑厝、庵共十条巷子,它们在古时候是属于仁贤坊,古时的潮州有“东财西丁,北贵南富”之说,这十条老街小巷属于古城的“南富区”。十条巷子由开元寺往南依次排开,互相平行,东通太平路、西达下西平路、巷长皆约为三百米,云集了众多潮州先贤的故居。可能是因为多,以至于里面许多的古建筑古民居都被忽略,许多游客都不知道。今天,珊珊三丫头带大家一起走进十大巷中的另一条巷子:灶巷。


灶巷,在明朝初建巷,因为曾挖出很多古人熬盐的土灶,被命名“灶巷”。灶巷原来在开元寺的范围之内,是开元寺厨房所在地。在十巷中,灶巷则显得更冷清了,除了居民外,极少见到有游客走进巷子中。这天,在龙湖古寨游玩回来后,已是中午时分,天气十分炎热,珊珊三丫曾有过放弃走“灶巷”的念头,但因为之前走的十巷中的郑厝巷、辜厝巷和义井巷,有不少的意外收获,最终,还是坚持在烈日下走完了的灶巷。


在300多米在巷子里,让珊珊三丫头印象最深刻的是:灶巷20号林厝,是一座大夫第建筑,始建于清末,坐东北向西南,三进布局,硬山顶灰瓦屋面夯土抹灰墙,穿斗抬梁混合构架。在我来到这座建筑前,大门紧闭,应该是仍有人在居住,不能进入参观,只是门口那棕红色的木门,显得古色古香,告诉人们这里曾经是“大户人家”人家居住。


这幢建筑最初的主人是林鸿才、林鸿标两兄弟。两人最初从“腌咸杂”开始,这是又累又脏的活,但他们凭着不断研制,做出潮州千家万户餐桌不可或缺的“咸杂”。到了清宣统2年,即1911年, 兄弟两人合创“林美合”号,成为了潮州腌制业的首户,他们开了腌制工场,腌制四时瓜蔬,特别是芥菜上市季节,大批量地把芥菜腌制成咸菜,非常受欢迎,产品远销至南洋,渐成为潮州工商界的大户。林鸿才、林鸿标两兄弟把一个小小的“腌咸杂”的普通小生意做到海外,充分说明行行出状元,这是一个非常励志的故事。


参观完20号,珊珊三丫头继续前行,看到一幢标记潮州历史建筑:灶巷24号郑宅,这幢建筑也是大门紧闭着,只能在门外看,建筑始建筑在明末,历代有维修,现在还能能见到明至民国的不同风格。整座建筑坐东北向西南,四进一从厝布局,硬山顶灰瓦屋面夯土抹灰墙,穿斗构架,有木雕装饰,残旧中依然能看出昔日气派。




珊珊三丫头再继续往前,就到了灶巷26号文林第,走进大门,见到门楼间是非常典型的明代末期样式,大门上方隐约见到有一块写着“文林第”石匾,仿佛在告诉我们,这座建筑当年宅置建者的社会地位。走进去,整个建筑是三进一从厝一火巷布局,山顶灰瓦屋面,夯土抹灰墙,穿斗抬梁混合式构架,有木雕装饰。这里虽然仍有人在居住,但能感觉已经颓旧,从残存的梁柱砖瓦布局看,这里掩不住宅院昔日的气派。




因为天气太热,珊珊三丫头决定往回走,到了灶巷11号陇西旧家停了下来,这幢建筑此刻被翻新成一间客栈,但能感觉到这里昔日的豪华。建筑始建于1938年。坐西南向东北,二进二火巷一后巷布局,硬山顶灰瓦屋面,夯土抹灰墙,抬梁构架,有木雕、灰塑装饰。这里的最初的主人是陈嘉庚有限公司汕头公司的经理黄学临所营建,1954年由其后人售给花园村东乡李门江赛珍,门匾还写着“陇西旧家”。


看完陇西旧家,珊珊三丫头急急往住宿的客栈方向走了,因为这天气实在是太炎热了,只能提早结束今天的行程,但若时间更充足的话,这条巷子内还有不少的特色的建筑值得细细品味,例如:4号建吉堂谦记、22号是明代宅院、38号郑心言旧居……等等,每一座老建筑背后,可能都隐藏着一个已经远去的故事,等待你去探寻。

那么,你有到潮州旅行吗?你有来潮州古城的灶巷吗?你听过灶巷名字的来历吗?灶巷中的励志故事你听过吗?你知道这里居住过以“腌咸杂”起家的俩兄弟吗?如果有机会来潮州旅游,你是否有兴趣到“灶巷”看看?欢迎大家留言评论哦!本文是版权作品,未经珊珊三丫头书面授权,严禁搬运、转载、洗稿。如需转载,请与作者珊珊三丫头联系,谢谢。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自驾旅行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2987关注 | 680作品
+ 关注
爱生活,爱旅行,爱摄影,爱自驾游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