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萍之末的中国汽车文化

   在我就职于汽车媒体的前几年,我一直记着一个来自于真实生活的笑话:

   一日,当很多汽车媒体参加完了一场新车发布会,然后又出现在机场候机室时。

    一个媒体看着笔记本电脑上的新车配置表,用手指头戳戳旁边的同行,指着屏幕说:

    “这款车一定销量不错,配置高,造型好看,而且定价也不贵!”

    还没等旁边的同行反应,同行另一边的一个媒体人,立刻两眼向上一翻,说:

    “这车基本完蛋了!只要汽车媒体看好的车,基本上都卖不好……”


    这话说的有一定道理,因为真的是很多媒体人看好的车,最后卖不动;而很多媒体人反对的车,最后销量却出乎意料的好。

    就比如,宝马3系加长的那段日子,几乎遭到媒体人的一致反对,但加长3系的市场销量,却结结实实封住了反对的声音;而很多媒体人特别喜欢的东风本田Jade(杰德),却始终难振平淡的销量,在眼下即将停产。

    为什么媒体的观点和大众消费者的观点,在个别时候会有这么大的反差呢?

    一个比较普遍的解释是,由于汽车媒体天天和汽车打交道,尤其是时时更新海外新车、旧车、老爷车、性能车和改装车的信息,所以汽车媒体人对这种消费品的理解,要比一般消费者大大超前。


【美国圆石滩老爷车展,对中国媒体来说是不陌生的,但是对中国消费者来说,是陌生的】

    就比如说,很久很久之前,旅行车在汽车媒体圈子里就很受欢迎;但直到近几年,旅行车的消费圈才逐渐铺开(现在可以经常看到旅行车了)。

    所以有时候,我经常觉得包括我在内的“媒体人”,表达的观点和阐述的评论,一定程度上脱离了中国汽车市场的实际情况。

    而且,很多“媒体人”也并不了解消费者的真实需求,更多是根据自己的喜好评价一款车。在一个浮躁的社会环境中,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改善,是一个巨大的遗憾。

    PS:之所以给“媒体人”三个字加引号,是因为有人认为汽车行业无媒体。我对这个观点既不肯定也不否定。因为我知道,还是有人在说实话。

    另一方面,不单单是部分媒体观点不落地,在汽车文化养成这方面,我认为也需要重新审视中国汽车市场的本土情况。

    以往,当我们说起汽车文化的时候,可能第一时间会想起欧洲的老爷车,毕竟对那些经常和汽车打交道的人来说,这些老爷车对应着世界汽车发展史中一个个重要的节点。


                                                                                【伏尔加汽车】

    但对中国消费者来说,绝大多数消费者对汽车的初代认知,更多停留在捷达、拉达、富康、桑塔纳、伏尔加、BJ2020、红旗、上海牌和老解放等这些率先出现在普通居民生活中的产品上。

    我直到现在还记着,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我每天都会绕路穿过一个小区走去学校。而绕路的原因,只是因为那里停着一辆始终一尘不染、绿色的北京吉普BJ2020S(大抵就是下图这辆)。


    所以中国的大众汽车文化,由于汽车工业发展晚,汽车作为普通消费品的时间短,眼下只能勉强说是在一小部分人中——刚刚起步;其中资格最老者,也就是那些记录了30年以前居民生活烟火气的汽车,按照国际上最宽泛的标准,也刚刚踏入“老爷车”的范畴;而那之后出现的很多车,最多算是“现代经典车”。

    但遗憾的是,刚刚起步不久的中国汽车文化,还没成熟起来,就迎来了严峻的生存挑战:

    一方面,是现有的机动车政策对“老车”十分不友好,无论是在验车还是出行方面,都有诸多限制,这就造成老车留下来的难度极高;二方面,就是新能源车的出现,向传统燃油车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在“我”看来,未来几年里,电动车逐渐替代燃油车,几乎是一个必然趋势。乐观的说,电动车在普通消费市场中取代燃油车(电动车销量占9成以上),可能都用不了十年。


                                            【近几年国内汽车厂家在电动车领域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

    也就是说,刚刚在中国立足几十年的(燃油)汽车,还没有发展壮大到足够成熟的时候,就有可能要被“后浪”电动车给“革命”了。

可能有人问,为什么电动车不能形成一种文化?

    我觉得这个道理可以用机械表在离开主流市场之后,逐渐变成奢侈品的代名词,并衍生出收藏价值;但电子表始终无法登上大雅之堂的例子来解释最容易——因为电动车的门槛太低,品牌技术之间的差异太低了,根本装不下复杂的文化内涵。

    就好比我们身边会有这样的车迷,能凭借独特的发动机声浪判断出车辆的品牌,甚至发动机特点;却几乎不会有人闲着没事儿去研究车用动力电机有什么特点。


                                        【1999年的555中国拉力赛,是WRC在中国的第一战,也是截至目前的绝唱】

    所以,中国汽车文化,虽然起步不长,却有被提前终结的危险,这意味着它需要从现在开始就着手保护——保护对象不单单是记录了早期中国汽车市场的“拓荒者”,更要保护这个市场发展过程中,不同时代的代表者,技术进步的引导者,还有极少数的不合群者。

    终有一天,当引擎轰鸣从汽车上消失,手中的经典车成为老爷车之后,我们一定会怀念那个短暂的,汽车可以发出自然咆哮的时代。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新鲜趣闻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230关注 | 158作品
+ 关注
家有酷车是专注于汽车文化领域、汽车旅行、汽车行业领域、汽车改装领域的自媒体。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