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下一个“特斯拉”

      过去几个月,我有两个想法索绕心头,第一个想法是我感觉年轻人的生活和消费习惯,和我们这一代80后、90后已经有太多不一样,这让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代沟的存在。

      第二个想法是,当下技术进步的速度太快了,我们的生活习惯也因为技术进步而改变了太多。假如这个技术进化速度结合未来社会中坚(也就是当下年轻人)消费习惯变化,我不得不担心我们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在未来社会中没有立足之地。


       这就好比是四年前报考吉林大学汽车学院发动机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学生,入学时进入的还是一个朝阳专业,但当四年后面对毕业择业时,却发现自己的所学已经成为夕阳产业。


第一部分:技术背后的“代沟” 


       几个月前,我一个朋友下面的编辑,和一个网红姑娘吵了一架,那位编辑说:“你(指那个姑娘)连直六发动机,前横置发动机,双离合变速箱都不懂,有什么资格称呼自己是‘车评人’呢?”

       姑娘反驳说:“我只要把自己对一款车的理解和感受说出来,把优点和缺点都说明就行了,为什么要懂这款车是什么发动机,什么变速箱呢?”


【图注】现在年轻的汽车媒体人里,能一眼看明白这款发动机特别之处的人,可能不是特别多了


       朋友对此问我的观点,认为哪个人说得更有道理?我觉得,从当下来看,这两个人说的都没错:一个是从传统的专业媒体角度看问题,一个是从用户角度看问题。 事实上,你不能要求用户有多专业,再专业的媒体面对大多数用户的时候,你只需要告诉用户哪个合适,哪个不合适就行了,只有那些具备些专业知识、求知欲强的用户,你才可以去给Ta讲12345。 

      其次,几个星期前马斯克发布了自家的电动皮卡——Cybertruck(下图),这辆车在我看来,就是哪个设计室废纸篓里丢出来的半成品,跟孩子玩的积木没啥两样。但因为是特斯拉的舞台,所以整场活动还算成功;但如果现场主角从特斯拉换成奔驰,那这次发布会,很可能成为后者百年造车史上的一场闹剧。


       但即便这样,哪怕是现场展示防弹玻璃的实验被铁球两次击碎,这辆非主流的Cybertruck,依然在120小时内收到了25万辆的订单(订金100美金且可退),这还是需要用户等两年的前提下。这件事,如果按照传统汽车产业思维来复盘,没人能给出一个合理解释。

      去年10月初,我去拉斯维加斯参加了“JBL FEST”。这个相当于“JBL品牌专属CES”的活动,让我这个自认为对音响素质要求颇高的人,买了一个在年轻人那里很“潮”的“PULSE4”户外便携音箱。后者的音质并不是我最看重的一点,但它却有着让我无法拒绝的绚烂光效和动人低音声浪,而且还防水,这些特点使其非常受美国年轻人的欢迎。


【图注】你很难定义JBL FEST是一个什么样的活动,但它却可以让你接触到很多关于品牌最新产品,以及品牌最尖端的技术。


       眼下,看着桌角的“PULSE4”音箱,并回想起Cybertruck背后的诡异逻辑,以及朋友下面编辑和网红的吵架……我不得不感叹——“现在年轻人喜欢的东西,和我们这代人的喜好太不一样了,两代人的代沟也是越来越明显”。 比如说,大多数年轻人一定不会理解我们这代人,当年如果想买个好耳机,需要花很久的时间、花费不菲的精力去上网查资料、泡论坛和发帖子的习惯;而我们,也是很难捉摸透当下年轻人的消费理念,至少拿“带货”和“炒鞋”这两个消费现象来说,我周围就找不到能想明白的同龄人。



【图注】在PULSE4底部的“被动低音增强振膜”那里灌上水,观看水面随着音乐节奏的响起泛起一波一波的水稳,几乎成了JBL户外防水音箱的标准玩法。然而在我玩音箱的那阵,我真不知道为什么音箱需要防水功能?(自己有点儿偷懒,两个动图来源于网络)

       可能,物质生活的大大丰富,让年轻人有了前所未有的资本去证明自己“不一样”,但代沟的两边,仅仅就是时间和资源的挥霍方式不同吗? 第二部分:“精神领袖” 几个月前,有一篇文章让我记忆深刻——《为什么90后都不鸟领导,却愿意被大神虐?》——我觉得这篇文章很好地解释了围绕Cybertruck发生的故事: 很多极客(不单单是年轻人)支持Cybertruck,并不是因为它设计得出色,只是因为它自带特斯拉的品牌光辉,而这个光辉的中间,站着“埃隆·马斯克”。


       在特斯拉粉丝眼里,“埃隆·马斯克”是一个创造了奇迹,打破了不可能魔咒的“大神”,是Ta们学习和仿效的榜样(这确实是事实)。而拥护特斯拉或者下订单给Cybertruck,对他们来说就是表达自己个性和观点,与“大神”站队的最好方式。 

       因此,“埃隆·马斯克”的所作所为以及特斯拉的产品,都天生自备“带货”属性,被贴了“与传统势不两立”的标签,这个特点帮助Cybertruck收获了不少与他们价值观和生存观相同的人的订单,同时也在特斯拉犯了很多重大错误之后,能一次次渡过舆论的难关。 

       而在这个世界上,特斯拉并不是独立的。就在去年双11购物节中,有人从京东和天猫发布的数据里能挖掘出一个有趣的现象——戴森成了最让中国人上头的进口品牌!这是因为——“在电商促销页面上,飞利浦售价169元还包邮的吹风机,都不如戴森2999块的吹风机更受欢迎”——摘自一个网络评论。


       当然,戴森产品设计好,这无可厚非的,但就一款吹风机来说,仅仅凭借设计好,但核心功能并无什么差异,如何能劝服用户为其支付近20倍的溢价?我想,这并不是一道理性分析题,而用户的答案也没那么简单。 


第三部分:从机械到电气化 

       本文一开始,我提过当下技术进步的速度太快了,这个进步,指的是传统机械技术向电气化技术转型的过程,眼下,我们身边有非常多的案例,可以深刻地揭示出这种技术进化对产品形态和消费习惯的改变: 

       曾经,机械表是我们长辈步入社会后的必备之物,但随着技术的发展,走时更准确的石英表开始流行起来;但由于对复杂功能的需求,外加石英表需要定期更换电池的缺点,更加先进的太阳能、或者充电手表开始流行起来。而此时的机械手表,即便已经进化出了自动上链的功能,但苛刻的使用要求和保养限制,使其不可避免地成为边缘市场的奢侈品。



【图注】上图是一个典型的直升飞机的“同步盘”,也叫做“十字盘”,这个机械结构保证了直升飞机(单旋翼)能够在空中做出除原地自转外的所有机动动作。

        另外,以往我们说到垂直起降飞行器,毫无疑问会第一时间想到直升机。在直升飞机上,控制飞机实现复杂的机动动作,需要一个叫“同步盘”的结构。这个“同步盘”不但制造工艺复杂,而且价格昂贵,这就导致以直升机为代表的垂直起降飞行器,行业入门门槛极高。 

       但随着大疆航拍飞机的逐渐普及,垂直起降飞行器的技术路线逐渐从传统机械同步盘开始向电控多旋翼系统转移。后者的解决方案用多旋翼系统替代了传统垂直飞行器中的“同步盘”结构,并通过固定在机身四角上的旋翼进行差动动作,完成传统垂直飞行器的功能。而且,由于电子系统的反应速度更快(同步盘利用液压系统工作),所以大疆飞行器的稳定效果更好。这个优势,也驱使眼下那些设计未来城市飞行工具的厂家,无一例外在概念产品中使用了多旋翼系统。


       此外,在地铁和街头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蓝牙耳机、有线耳机越来越少见;住宅小区里,电子指纹密码锁逐渐取代了机械锁,都是这种技术趋势的外在表现。 

       就拿刚刚提到过的“PULSE4”音箱为例,生产这款产品的哈曼公司,其核心汽车音响产品就顺应了这种技术趋势。这里需要交代的一个背景是,哈曼公司眼下已经拥有包括JBL品牌在内的数个汽车、消费级、专业级音响品牌(下图)。针对这个特点,我曾经向哈曼高层问过一个问题:


【图注】以上是哈曼的自有品牌,眼下,一些被哈曼收购了汽车音响品牌使用权的音响品牌(如宝华韦健和B&O),并没有被列入。 

       “哈曼公司拥有如此多的音响品牌,要如何保证不同音响品牌之间的产品差异(特指声音差异),能在哈曼公司旗下继续保持各自的特点和差异化体验?” 哈曼高层告诉我,哈曼公司将依托数字化声音管理软件,来管理并复现不同音响品牌之间的差异化声音,使用户对特定品牌的差异化声音偏好,能在一个数字化的平台上,始终得到满足。 

       当时,我对这个答案并不十分满意,因为拿我自己喜欢的一个音响品牌“宝华&韦健”来说,实现其扬声器最关键音色的技术,来自于用凯夫拉防弹纤维制造的音盆(音盆呈现黄色),以及当下使用的高音钻石振膜和鹦鹉螺高音导管技术,这些专利技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宝华韦健”在Hi-END级音响市场中保持高端独立的关键因素。


       但随着生活经历的丰富,我慢慢发现——虽然周围像我一样喜欢声音的人有很多,但真正能把声音辨别出来的“金耳朵”,其实少之又少。而且对大多数人来说,面对每天巨大的生活和工作压力,外加嘈杂的环境,我们更需要那种轻松、简单、明快、节奏感强的音乐来调节自己的心情。而那种最理想化的听音环境,可能一个月里难得会有那么一两次机会才能赶上。 

       所以,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迎合着年轻人对时尚和轻奢产品的追求,技术驱使着产品越来越摆脱传统理念的束缚,让产品“轻装上阵”,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更加注重消费和使用产品带来的体验和心理归属感。而汽车行业(实际上影响范围包含更多行业)曾经的准入门槛,不同行业之间的壁垒和产品的制造成本,都在迅速的瓦解和降低。


【图注】哈曼公司旗下围绕汽车音响开发的数字技术体系 

       顺着这个思路思考下去,我倒是更支持本文一开始那个网红小姑娘的观点:“我只要把自己对一款车的感受说出来,把优点和缺点都说明了,为什么要懂这款车是什么发动机,什么变速箱呢?” 

       毕竟,当汽油发动机和变速箱分分钟成为连博物馆都不要的老古董,谁还需要懂这些老掉牙的知识呢?就像现在的人根本不需要了解如何养马以及保养一辆马车一样。毕竟在当下的行业内,几乎已经达成了一个非正式的共识:如果不是因为电池技术拖后腿儿,电动车可能早就替代燃油车了。


       所以,站在这个属于年轻人的时代风口,看着技术一步步改造着曾经熟悉的事物,我们必须解决一个问题——谁是下一个“特斯拉”?如何不让我们赖以为生的知识体系,在未来5至10年间成为我们的“包袱”? 

      这个“特斯拉”,大概率不再是一家造车的公司,毕竟就电动车的技术深度来说,实在不能像燃油车那样,包容那么多的技术流派。但这家“特斯拉”,更可能是从核心技术层面深刻改革现有汽车样态;或者深谙年轻用户喜好,懂社交和场景体验并能抓住一切细节线索;或者是利用跨界优势,用更先进技术优化出行环境(降低出行时间成本,提高出行体验)的公司,这也意味着我们或许在未来需要关注以下几个重要领域: 

  a、材料和化学领域——汽车一百多年来的进化史,其实也是材料科学的进化史。当发动机缸体从铸铁升级到全铝,车身材料由金属进化到复材,材料学的每一次进步,都能给汽车工业带来一些改变。


【图注】加拿大巴拉德的氢燃料电池组中的电堆模块


       而在新能源车领域,无论是电动车的电池,还是氢燃料电池技术中的核心电堆,也少不了顶尖材料技术的支持。尤以后者的电堆为例,其中核心的“质子交换膜”和“金属基板”的成本控制能力,国内与国外最好的技术依然有很大差距。 尤其是,当技术逐步打穿行业之间的隔阂的时候,曾经需要通过整车制造商与消费者打交道的供应商,也会逐渐发现很多直接接触到消费者的新商机,就以法国圣戈班和美国杜邦这样的公司来说,远超汽车行业的业务覆盖面,使其可以从消费端和社交端,让自己的产品直接参与到与消费者生活和消费过程,而这将给汽车行业带来深刻的影响。 

       b、软件和通信领域——未来汽车需要电气化、自动化、信息化和互联化功能加持,已经是一个不争事实。为此,大众汽车决意要开发自己的“VW.OS”系统,而采埃孚也牵手微软,向软件驱动的出行服务供应商转型;更有甚者,英飞凌甚至直接收购了赛普拉斯,成为全球汽车芯片领域的NO.1,抢占行业的硬件制高点。 

       在这个背景下,汽车行业对自动驾驶技术(架构)、新能源系统研发、导航系统研发此类的软件人才,一直有着持续且强硬的需求,至少在我日常关注的一个知名德国企业的官方招聘号中,围绕以上三方面的软件工程师招聘,是长年有效的。


       而且,汽车的核心竞争力逐渐向软件系统转移,其实也是符合技术的发展要降低产品(功能)成本、破除行业门槛、消弭行业之间隔阂这个趋势的。在这个前提下,谁能主导车用软件系统的标准编程语言和通信标准,将成为成熟的欧美汽车市场和具备更大发展潜力的亚洲汽车市场之间的核心竞争。

c、大数据和生态领域——随着车辆对信息的需求量以及处理能力的增强,大数据和生态互联,一定是围绕汽车产品而生的全新市场。这从Google、百度、华为和苹果这样的科技公司始终紧盯汽车行业的发展就可见一斑。 

       但是在这里,我们需要提及哈曼这家公司,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的一个数据是,眼下世界上有超过2500万辆汽车配备了哈曼公司的高级音频系统和联网技术,这个数字覆盖了全球汽车保有量的35%(数据来自官方资料),这意味着当Google这样的互联网公司正在想办法进入汽车行业的时候,哈曼公司很早便完成了这个过程。 


【图注】哈曼公司产品所覆盖的汽车品牌

       事实上,当多年前德系豪华品牌BBA分别推出的COMMAND、i-Drive和MMI车机系统之时,哈曼就曾经是这三套系统背后的重要系统集成商。这就好比你在中关村攒了三台硬件一模一样的电脑,但按照用户需求的不同,分别装了不同的操作系统罢了。 

       而且,哈曼眼下除了传统的汽车音响、数字化座舱、ADAS辅助驾驶、V2X互联通信和物联网解决方案之外,还在消费级和专业级音响市场有广泛的业务,比如鸟巢、水立方、国家大剧院和悉尼歌剧院等大多数的专业影剧院,都多采用了JBL的音响设备。 


       这种以声音为载体对多行业的渗透覆盖,赋予了哈曼公司在迎接汽车行业软件化、使用场景多元化、产品覆盖生态化变革时的诸多优势;但是哈曼公司在大数据、智能AI和自然语音识别方面的积累短板,也意味着它必须找到掌握此类核心技术的战略合作伙伴,才能满足自身迎接行业转型的需要。 

  d、提供特定服务的互联网企业——如果说让拥有互联网背景的企业造车,我想除了特斯拉和蔚来这两个典型的特例之外,再冒出第三家的可能性会很低,事实上眼下蔚来遇到的很多坎,都是在重复当年特斯拉走过的路。虽然“互联网企业造车”这件事本身需要慎重讨论,但是“互联网思维”对汽车行业的“再造”,是不可忽视的。 

       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人对当年出租车上把司机和乘客隔离开的“安全网”还留有印象(下图),事实上仅仅5年前,每到夜深的时候,出租车司机为了安全都不会送市郊的客人,但现在还有谁听说过出租车司机被劫的事情吗?几乎听不到了,为什么?


       因为支付宝支付和微信支付,让司机身上的现金越来越少,而数字货币的可追溯性也让警察追溯劫犯越来越容易,抢劫出租车司机成了一个无利可图的事情。但当年的哪些劫匪,谁能想到自己会被一群坐在电脑前开发“扫码支付”的程序员给断了生路? 

       所以,顺着未来年轻人消费习惯的变化,互联网思维一定会促进这种变化尽早发生,未来的年轻人,可能真的不会再看重是否拥有一辆汽车,而是看重是否可以拥有更多样化、更自由且更高效率的出行方案。在这个前提下,汽车仅仅是解决出行需求的一个方法罢了,而传统汽车制造业,此时也迫切需要互联网产业为其“额外赋能”。 

结尾: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如履薄冰,毕竟“寻找下一个特斯拉”这个选题实在是有些大,以我现在的能力,想提出一个有价值的建议实在是无力,毕竟汽车行业的每一次变化,背后牵扯的人和资源,都是一个天文数字。 

       但无论如何,我们这一代人只有积极了解年轻人的价值观和消费习惯的变化,才有可能找到未来,毕竟有一句话说得好——“年轻人就是未来”。而不加分辨地坚持“金规玉律”,只能让我们在新时代来临时背上一个无形的“包袱”。 

       这个世界迭代得越来越快,再次出发任重而道远。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行业动向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230关注 | 158作品
+ 关注
家有酷车是专注于汽车文化领域、汽车旅行、汽车行业领域、汽车改装领域的自媒体。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