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日系车舍不得用“免维护电瓶”,偷工减料到极致?

前不久同事的一台 雷克萨斯IS300前脸被刮,于是在地下车库里做决定,考虑是自己动手修复,还是做个事故走保险……我们几个人刚好遇到了,就打开他的引擎盖看看这台车的发动机舱,也许这就是职业习惯吧!


话说打开机舱后映入眼帘的居然是白晃晃的电瓶!因为大家都看到了这台IS300的电瓶上一排6个小盖子赫然眼前!于是乎一个小伙伴就嘀咕了一句“这都IS300了,算是高档车了,咋电瓶还是用的老式的可维护电瓶呢?”


日系车就是“死扣成本”

偷工减料?这说法很多年了

一句话一出自然就引来了一番讨论,有人觉得这是厂家考虑到环保,有人觉得这也许是日本造不出免维护电瓶,当然另外有一个声音肯定不会少:成本论!简单来说一句话,日本车死活就是省成本省到骨子里。


说日系车为了节省成本什么都敢省,比如经常被人挂嘴边的那么几项:欧系车车门是整体冲压的,而日系是拼装焊接的;比如欧系车门铰链是锻造的,而日系则是钢片冲压的;比如上面提到的电瓶选择的事情……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国内似乎一直都充斥着这样的声音。那事实到底如何呢?欧美跑车的“无门框车门”打了他们的脸;而欧系车门铰链其实也并非锻造而来(普通机加工而已);欧系车没有防撞钢梁的似乎也越来越多;至于电瓶……


从电瓶的原理说起:

电瓶是如何“丢失水分”的?

好吧!一起来说道说道。首先,汽车电瓶都属于铅酸电池范畴(贼有钱的高端豪华品牌,现在用磷酸铁锂电池的另说)。汽车电瓶拆开后里面就主要是二氧化铅做的正极板、金属铅做的负极板、和塑料做的隔板。然后就是电解液了。


不管什么品牌,只要是铅酸电池差不多都是这样的结构。电解液是一定浓度的硫酸水溶液。电池在工作时,因为电极板在电解液里通电,所以有一定的电解效应,在正极析出氧气、负极析出氢气。电解液里的水分呢就会慢慢的蒸发。


水分蒸发后,等于就是电解液里的水分流失了,于是电池里的硫酸浓度越来越高,但液面越来越低,最终电池性能就越来越差了。那如何让电池恢复到正常状态呢?——很简单!往电池里添加纯净水就完了!——蒸发流失多少就添加多少,这样电瓶就能“原地复活”了。


“可维护”&“免维护”电瓶

其实本质一样,理念不同

在这样的理念下“可维护电瓶”就诞生了,并且成功占据主流上百年。可是随着工业化不断发展,人类似乎越来越懒。反过来说人类越懒科技就反而越发达。所谓的懒惰是第一生产力,这话看来没错!自动挡取代了手动挡,开车变得越来越傻瓜,修车也越来越傻瓜化。


以前修车都是找到汽车故障的部件,然后拆散了对部件精细的打磨修复,最终再组装调试,现在的修车基本就是换件。在这样的大背景冲击下,汽车电瓶要是不进化也说不过去了。于是乎“免维护电瓶”就诞生了!


所谓免维护电瓶,盖子底下有无数大小的迷宫结构,这样电池工作时,水被蒸发成为水蒸气,水蒸气遇到电池顶盖上的“迷宫”之后就会降温、积聚。于是乎水蒸气又变成了水,最后成为水滴,滴回到电池的电解液当中——最终电解液理论上就永远不会缺水啦!


如“自动挡取代手动挡”一样,

“免维护”成为主流是大势所趋

当然,理论终究只是理论。刚才说了,电池工作时内部会产生气体(电解效应导致氢气产生),所以电池内部压力会越来越高,因此必须要让这些气体排放出去,不然电池要爆炸(鼓胀)的。所以就算是免维护电池,依然有“泄压孔”的存在。


因此通常情况下,免维护电瓶也是有寿命极限的,通常2~3年左右吧。一旦寿命耗尽后就直接更换一块新的。——这就是传统的“可维护电池”和“免维护电池”的区别了。至于日本车为啥偏爱“可维护电池”,其实我个人分析下来,无非也就是和国家具体的国情、文化等因素有关。


不同的国情导致不同的

汽车设计流派和不同理念

“可维护电池”在正常维护条件下,寿命其实是远高于“免维护”的。因此如果经常按照固定周期检查电池的电解液的多少,定期补充纯净水,那么电瓶的寿命可以非常之久。这其实也是减少了物料的浪费,对于日本这样的一个自然资源、矿产资源极度贫乏,什么都依靠进口的国家来说“经济耐用节约降耗”自然是他们百年来习惯的风格。


因此我们不能说日系车用“可维护电池”就是为了省钱,不同的国情导致的不同民族对于工业体系的不同理解罢了。而且事实上如今部分免维护电池也是带有“加水小盖子”的,这让很多车友感到困惑。其实那些电池是为了减重,出厂的时候电池里没有电解液,电解液有经销商分灌。因此这些比较特殊的免维护电瓶也有加水口。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车系: 雷克萨斯IS
标签: 技术解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2118关注 | 1058作品
+ 关注
用车、玩车、改车的汽车知识科普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3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