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增程式


本期轮值


刘鸿仓

《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


趁着李想和大众中国区CEO冯思翰互怼的热度,关于增程式技术的话题,我来说两句。。。

互怼的原因大家也都清楚了,因为 理想ONE采用增程技术,很多传统厂家就Diss这是个过时技术,发展潜力不大。对此,李想当然是不能忍的,不惜以爆粗口的代价反戈一击,大众这边就此再怼回去。姑且不论是非,今天仅就增程式和它的使用感受来谈谈。






增程式电动车我们并不陌生,2011年的雪佛兰沃蓝达(Volt)和2015年的宝马i3增程型都是类似的原理——燃油发动机并不直接驱动车辆,而只是负责发电,再由电机驱动车辆。本质上,增程式是一种混合动力,它只是发动机与电机的一种组合形式,你可以说发动机技术不够先进,或者说电机的效率不高,但二者组合在一起,谈不上过时或者发展潜力的问题,更多是企业是否愿意选择这样一种解决方案。如果说过去通用和宝马都用过,现在不用了,就要把它定义为“过时”,貌似也有些牵强。






现阶段增程式的好处是:可以用加油的方法来替代充电(当然也可以直接充电),从而让用户节省时间和精力。另外,它可以尽量减轻用户的里程焦虑,并不是说增程式续航有多长,而是在需要补充能量的时候,增程式可以像燃油车一样方便,不用担心被抛在路上。这两点其实把电动车的使用范围扩大了,让很多想买电动车而又有所顾虑的人,可以放心使用,从这个角度来说,增程式对于用户还是很友好的。如果说今天中国的快速充电站和加油站一样普及,估计增程式也没有机会了,正是因为基建还不够完善,充电在很多地方依然是个问题,才给了增程式一个发展的时间窗。






不过,增程式的缺点也不容忽视,首先是增加一套动力系统,成本和重量都会增加。所以国内很多为了双积分政策而生产的PHEV车型,往往销路堪忧。因为它们的售价比同级别汽油车售价贵不少,从性能上仅仅是增加了50多公里的纯电续航,却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电动车,因此竞争力不高。对理想ONE来说,并不是太大问题,因为并没有一款汽油理想ONE在和它对标,同时使用起来,又是一辆真正的电动车,双电机四驱,6秒多的加速,都是优势所在。

其次,增程式的增程器一般都是小排量发动机,震动和噪声都比较明显,需要下功夫解决。从实际驾驶效果来看,理想ONE解决的不错。怠速和慢速行驶时,1.2T增程器基本是不工作的,只有车速比较快的时候,它才启动,这样增程器的噪声和震动基本融入到风噪、胎噪和路面带来的车身震动中。当然,很多时候还是能够从方向盘上感觉到增程器的震动,但比较轻微,不至于打扰。






无论增程式本身有什么优缺点,它只是动力形式的一种,就像是燃油车或纯电动车,这种动力形式并不能决定一款车的产品力和竞争力,而是要和其他很多方面的性能综合叠加之后,才能判断一款产品是否优秀。

最后关于环保,也想说两句。首先是来自中国产业信息网的数据,2019年中国共完成发电量7.09万亿千瓦,火电/水电/核电/风电分别占比72.83%/16.26%/4.91%/5.99%,虽然火电比例在逐年降低,但依然是大头,而且这个比例是我们无法影响和决定的。其次,碳排放问题应该是国家和企业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不能奢求消费者也有这样的高度。

关于今天的话题,欢迎老师们抛出你们的“板砖”~~~



李耕

《轿车情报》总编辑

“汽车一加一”、“走吧耕叔Vlog”、

“上车吧吃货”创始人


我觉得说“互怼”有点严重了,大众老大的言论肯定也不是想针对理想,因为级别无法对等。而增程式汽车确实也只是电气化道路上的过渡产品,无法成为最终目标。

刚刚在美国上市,李想一下子变得敏感起来也能理解,一点点风吹草动都会在美股市场带来波动,如果是想像马斯克那样形成热点还需要更高级一些的方法。

说回到产品,插电混动和发动机增程在效率上是有区别的,增程发动机只用于转换电能在效率损失上要大于插电混动的。另外在成本上也是有很大差异的,因为目前电池的成本决定了整车成本,能跑50公里的电池和能跑400公里的电池成本高低一目了然,这也是为何传统车企纷纷放弃增程式电动车的一部分原因。所以不要只看表面的性能对比,要看到背后的成本和效率,我相信理想之后的产品应该还是会选择纯电动车的。








何毅

《超级马力》出品人

视车科技联合创始人


有争论挺好,真理不辩不明吗。不过“隔空互怼”在过去发生在汽车厂商之间并不多见,现在逐渐成为常态说明大家的压力都大了,一方面说明路线之争日趋激烈,另一方面说明传统车企即便谨慎如大众也在摒弃以往的做法。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增程式电动车注定是过度产品,因为没有特别的核心技术,发动机谈不上优秀,电机电池也没有超出纯电车型的范畴。因此,增程式车型的命运实际是掌握在纯电和充电网络基建的普及上,如果纯电发展的好,增程式的生命周期不会太长。








崔珺

“风格车评”出品人


怼怼更健康,这也是现在互联网社会的常态,其实并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如果真的谈到环保汽车,恐怕现在市面上还没有真正意义的环保车,是的,纯电动车也并不是“绿色车”,因为基于非绿色能源的动力来源都会在上下游产生环境污染,尤其是对于现在中国70%以上的电力来源都是火力发电的情况下,纯电动车并没有带来真正意义上的环保。纯电动车如此,更别提还需要烧汽油的汽车了。所以呢,这是两个不同发展思路的问题,大众说的是广义上的环境环保,而理想更集中在具体的产品层面,所以两者都没有任何的过错。所谓的过激反应也不要太当真,现在的社会,一切都是有目的的,也都是戏剧化的。所以呢,我们就当个旁观者好了,也许3天后还会有新的“怼怼”出现。








于英钊

《风度》杂志汽车事业部总经理


还真别说,我在我们小区底下车库也见到了一辆理想one,在一个只要不是纯电车都与燃油车同等待遇的城市,这也算真爱了。话题回到李想怼大众这个事件,我觉得围绕技术路径正常争论本身没啥问题,言语过激就没意思了,至于增程车有没有前途,至少短期内它有存在价值,如果家里只有一辆车的话,它比现阶段纯电看起来也稍微靠谱点,但,我不会买理想one,因为我有我认为完美无缺的汽油车可开。我并不讨厌一些流量明星,但是我真讨厌他们的那些粉丝,以上也适用于当前的几家新能源车企,比如特斯拉,比如蔚来和理想。说实话这几个牌子产品力是具备的,一些粉丝真是让人无语,你说你好好开自个家车就完了,有点什么外界质疑立马齐刷刷去人家微博下面刷屏开骂。物以类聚,就冲某些这样的粉丝,这些牌子我也不会去考虑。








王钢

《风度》出版人


我觉得没什么可怼的,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肯定不只是纯电动汽车,北京的规划不就已经提到氢动力汽车了嘛! 所以坚持自己,如果觉得增程是方向就做下去,10年后再看。 老外基本上都是两手准备,电动要做,现在技术相对成熟,补贴大;燃料电池和氢动力也要储备,没准儿以后有用,但还真没见一个技术储备增程的,所以中国加油让增程引领未来的技术方向,所以应该避免在美国上市,否则容易像华为一样被人制裁。








夏东

“踢车帮”主持人、出品人


这种可以引起媒体自发炒作的机会是稀有的,完全可以看作是种宣传的资源。但它是火,玩火得冒风险。不过,这一次双方都“玩”得挺开心,也没有烧到谁。李想必须旗帜鲜明地捍卫增程式电动方案,因为那就是他的生意。大众则更多地是这位“发言人”在讲他的心里话,他作为工程制造企业的高管,凭自己的对专业领域的知识而谈论对技术路线的观点。我并没有看出这有什么“策略性”。大众汽车在电动化方面目前正在困难期。它们的MEB进展并不顺利。原因在于,它的体制是燃油的,而不是电动的。在压力之下,对电动技术路线的选择,很容易变成人们乐于发言的话题点。因为谈论它是顺理成章的,而体制问题则是政治、是忌讳。当然,李想非常具有确定性地作出了回应,连他争论的说法,都是完全符合预期的。这不过就是给外界炒作提供了各位期待的“食材”罢了。你看,主编视角就用它做了一盘菜,挺好吃吧?









宋海涛

《海川品车》

《路边停车场》投资人


说起增程式电动车,我早在2009年就接触过,当时是在底特律的通用汽车总部,试驾了一下尚处于试验阶段的雪佛兰Volt,当时就感觉,这车是一种过渡性产品,果不其然,Volt后来在北美和中国的市场表现,大家有目共睹,即便在北美地区享受7500美金的补贴,但仍然销量惨淡,其后,通用果断停掉了增程式电动车的项目,其实从通用几年前的失败就足可见,增程式电动车仅仅是个过渡阶段产品,从现在的电池技术来看,这也是早就应该淘汰的东西,或者,它本质上就是台混合动力车,而非什么电动车。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4万关注 | 480作品
+ 关注
从主编的第一人称视角聊一聊汽车那些事。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