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何以让马云马化腾一起为其造车梦买单?

乐见汽车是汽车维基APP旗下的新能源聚合平台

几经辗转,造车新势力似乎又重回到了资本的“春天”。9月14日,中国恒大新能源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公告,表示以先旧后新方式安排引入腾讯控股有限公司、红杉资本、云锋基金及滴滴出行等投资者,筹集约40亿港元(约合人民币35.02亿元)。

从官方的消息来看,本次所筹得的40亿港币主要用途为恒大汽车的正常资金开支,也就是说,未来恒大汽车的新车研发、渠道建设、营销等活动都将使用到本次筹得的资金。

时下,“买买买”早已成为了恒大造车的专属代名词,虽然目前的恒大可谓“身宽体胖”,但其仍没有摆脱“PPT造车”的质疑也是一件不争的事实,而此次恒大引入马化腾、马云等大佬为恒大造车背书,无疑对于恒大造车的后续发力是一个利好消息。从某种角度而言,似乎更有种“有钱大家一块赚”的味道,也许,这本就一场资本大戏。

原来都是“老相识”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云锋基金(董事长马云)、腾讯(董事长马化腾)与恒大的三强联手,无疑是当下新造车在资本市场最“吸睛”的一场重头戏,但为何二者肯为恒大的一纸造车梦乖乖的买单呢?

作为阿里巴巴的董事局主席,马云跟许家印的交情无需赘言。2014年6月,阿里巴巴与恒大足球俱乐部“闪婚”,出资12亿元获得恒大足球50%股权,后降至40%;2015年11月,更名后的恒大淘宝足球俱乐部成功登陆新三板,被称为“亚洲足球第一股”,市值一度超过超越皇马,成为世界足坛市值最高的足球俱乐部。

和马云一样,近几年,许家印与马化腾之间也存在着很多业务往来。2015年7月,恒大和腾讯携手认购香港上市公司马斯葛的75%股份,其中腾讯出资2亿港元持股20%,共同进入社区020领域。跟马云不同,腾讯跟恒大的合作不仅是资金层面,双方在智慧社区、物联网、家居家电、互联网金融等领域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而对于恒大而言,此次两位老友的鼎力扶持,也可谓恰逢其时。

在造车行业,犹如无底洞般的投入几乎是所有玩家的必经之路,即便是地产大亨恒大,也大有“前线吃紧”的势头。根据恒大汽车发布的2020年中期业绩报告,公司上半年营收45.1亿元,同比增长70%;毛利润12.6亿元,同比增长107%;因为新能源汽车业务规模扩大,净亏损24.6亿元,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生收益5300万元,较2019年同期的2.84亿元下降81.36%。

对此,相关行业人士表示,综合目前恒大汽车新能源业务投资情况以及恒大汽车自身财务情况,恒大汽车对于资金使用尚有规划,将主要用于支持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壮大。

其实,若从此前恒大的投资体量来看,讲真,40个亿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你说恒大真的需要吗?其实也未必。但有了“二马”为恒大造车背书,或许可以摆脱外界对其“PPT造车”的质疑。毕竟,此次“二马”的罕见合体,其实就已经从某种程度上,对恒大造车一事表示了肯定。

仍是资本的宠儿

当然,对于恒大而言,虽说目前在市场上还没有新车销售仍是其造车生涯中最大的硬伤。But,资本市场所看重的,或许不在于此。要知道,长久以来新造车的每一步成长,其背后都离不开投资者的身影。原因就在于,新能源市场具备十分可观的投资前景。

以腾讯为例,其在2017年以217.67美元/股的价格收购特斯拉816.75万股,成为特斯拉第五大股东。若以今年特斯拉最高股价计算,腾讯在短短三年获利超10倍,这笔投资也被看作是投资界的一次“神操作”;理想汽车上市后,若按盘中最高市值计算,王兴和美团相关联的投资人则一度获利238亿元人民币(34亿美元)。比起IPO前的40.5亿美元估值,理想汽车背后的股东赚了3倍有余。

同样的,恒大也为一众投资者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众所周知,恒大集团进军新能源汽车市场,走的是“换道超车”的路线。2019年,恒大在短短半年内先后斥巨资入主国能电动车、瑞典超跑公司柯尼塞格、上海卡耐新能源、德国汽车动力工程公司hofer、轮毂电机公司荷兰e-Traction及英国Protean等相关企业。

而为了集中资源造车,恒大汽车近来也是动作不断。甚至在今年8月初,恒大集团许家印宣布恒驰六款车同时发布,六款恒驰覆盖了A到D所有级别,以及轿车、轿跑SUV、MPV等全系列车型。据悉,恒大还计划将于2021年同步推进14款车型,并陆续实现量产。届时,恒大汽车将成为首家同时推进多达14款车型的车企。

此外,日前恒大汽车正在快速筹建恒驰汽车展示体验、销售、维保修售后服务三大中心,其中恒驰展示体验中心36个、恒驰销售中心1600个、自营及授权维保修售后服务中心3000个,建立庞大的汽车销售渠道和售后服务网点。

可以说,恒大显然已经具备成为“黑马”之前的所有硬性条件。若以此来看,也难怪“二马”会相约跟投。

写在最后

不过话又说回来,如今,国内一众合资以及豪华品牌纷纷开始抢滩新能源市场,更为关键的是,时下特斯拉、蔚来等新造车的上升势头更为可谓如日中天,而这些,都将对尚未实现量产的恒大汽车构成巨大挑战。至于恒大能否实现破局,恐怕还需等到2021年才能揭晓了。届时,也才能体现出“二马”的这40亿,是否物超所值。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行业动向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2831关注 | 4602作品
+ 关注
汽车维基创始人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