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机械手表到电动汽车

   最近电动车的股价表现很热,很多人也都把电动车的出现当做“狼来了”。但在我看来,颠覆汽车产业的那只“狼”,并不是电动车,而是电动车的下一代产品。



    因为,电动车仅仅改善了传统燃油车的部分短板(但自身也存在短板),并没有改写其核心功能,而眼下的社会环境和科技水平对传统汽车来说,依然有很大的需求。

    所以无论是传统燃油汽车,还是当下热火朝天的电动汽车,理论上都是一个事物的左右面。


    那么,我们如何基于现有信息,去给电动车的下一代产品画像呢?或者说,如何能找到一个相类似的事物,可以给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一个参考对照呢?


    我想到了手表。


    1911年,自卡地亚推出著名的Santos手表后,机械式手表便开始普及。时至今日,机械手表还有强大的号召力——但只限于高端奢侈品领域罢了,这是为什么?


    因为机械手表自诞生之日起,就始终没有解决如何让一块表走得准且卖得便宜的这个核心需求。虽然现在机械制造技术极为先进,但走时精准的机械式手表,始终摆脱不了手工制造的制约。

    于是,当日本精工在1969年开发出世界上第一块石英手表后,这种体积小、重量轻、造型时尚、容易量产且更精准的手表,短时间之内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一步步把手表价格拉低到每个人都能消费的程度。

    可以说,故事讲到这里,我们就找到了燃油汽车和电动车在平行世界里的对照物了——机械手表和石英手表。



    对消费者来说,虽然传统燃油汽车有优点,但短板也很明显:使用成本高、功能单一(纯代步工具),这就像是机械手表一样,走时精准(天文台级)和多功能的代价——都是售价高不可及;

    而电动汽车虽然也是没有脱离代步工具的定义,但却把消费者最看重的使用成本,大大拉低了:比如一辆电动车自购买之日起,前三年几乎没有保养需求,使用成本也是低到传统燃油车的1/3左右。

    这就好像石英表,把机械表实现高精度计时的成本,给拉到水泥地板上了——1995年,一枚使用日本石英机芯的手表,就可以用20块钱买到了,但误差低于1秒/天。

    当然,手表的故事还远远没有讲完,这意味着汽车行业的未来,还有很多想象空间。



    上世纪90年代,石英手表大放异彩,出现了以陶瓷技术而著称的雷达(RADO),以高端设计出名的摩凡陀(MOVADO,下图),还有平民时尚品牌斯沃奇(SWATCH)——但这已经是石英表的巅峰时刻了。

    1972年,美国汉密尔顿公司发明了数字显示手表,第一次消灭了传统手表中的马达和齿轮。这个技术革新,终于推动手表完成了从单一计时工具到个人配饰、专业佩戴式工具的转变,赋予了手表全新的功能和前所未有的附加值。



    拿中国消费者最熟悉的电子表品牌卡西欧(CASIO)来说吧,现在有多少人买卡西欧手表是为了看时间?

    查一查卡西欧官网就能知道,卡西欧的手表产品已经涵盖了赛车(短途计时)、航空(电波防震)、户外极限(泥地和Protrek系列)和时尚、商务、复古等数个系列,用途定位上天入地下海无所不包,这是传统机械表从来不敢奢求的。

    再拿我的两块松拓(SUUNTO)手表为例,它们均定位于户外登山徒步,都能给我提示高度(计量精度1米)、海拔、方向和天气变化。


石英表含GPS/GLONASS双定位能力

    其中一块,还拥有GPS/GLONASS(俄罗斯的卫星定位系统)双定位能力,让我在山里走丢了还能循原路找回来。当然,松拓最著名的产品,还是Di潜水系列,松拓称之为——个人腕上电脑——这些功能是石英表不敢想象的。

    如果说平民大众化一些,最流行的苹果手表,可能是最不用来看时间的手表的最佳代表了。

    前几天苹果刚刚发布了新一代的苹果手表,让我惊讶的是,它都能检测女性月经了,而且还是进一步优化之后的功能——此时机械表和石英表已经抱头在历史的污水沟里哭了。


    所以,当手表发展到电子表时代,我们发现:技术革命带来了新功能,新功能的应用又带来了新体验,当这种新体验被大众认可之后,手表的“计时属性”就被改写并替换掉了。

    所以,对平行于石英表时代的电动汽车来说,虽然其核心功能还是交通工具,但它的下一代产品,若想颠覆汽车产业,一定不是一款核心功能定位于“交通工具”的产品了。

    或者说,未来改写并颠覆汽车产业的新产品,是一款能在满足用户从A点到B点需求的前提下,无论是途中,还是途经,或者是单纯拥有就可以给用户带来额外附加值的全新体验型产品。

    那为了实现这个阶段,我们需要哪些技术革命,哪些功能体验呢?

    首先,自动驾驶技术是必须的,想让用户在从A点移动到B点之间得到全新的体验,就一定要解放用户的双手和大脑。为此,自动驾驶技术必不可少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未来汽车一定个个具备自动驾驶能力,这样做的单位成本太高了。最理想的做法是,未来的交通系统成为一个信息、动力共享系统。大系统负责自动驾驶运算和能量分配——单人交通工具只需接入公共交通系统,成为其中的一个单元,就能以最低的决策成本和能量抵达目的地了。

    这就好比我早上出家门,骑1公里电动滑板车到地铁站(一路听音乐),然后搭乘10站地铁(看完一集美剧),再骑1公里电动滑板车到公司楼下的交通形式差不多——只有头尾2公里,才是需要我驾驶的路途。

    其次,我们掌握的材料化学技术,需要取得更多突破。当下的汽车制造成本实在是太高了,用金属制造汽车并不划算。这就像一块优秀的机械表,必须搭配精致打磨的金属外壳才算合格——但这样做成本永远降不下来。



    未来的汽车,很可能要依赖各型特种塑料,同时汽车也会出现单人式、双人式甚至三人式汽车;定位也将涵盖时尚潮品、专业用途(比如越野车、两栖汽车)、个人助理等五花八门的用途——这些变化,并不会让人们对汽车的安全性担心。

    最后,驱动社会前进的信息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也要得到更长足发展,很可能电动车下一代产品出现的时候,柔性屏都已经“烂大街”了。

    到那时,汽车或许会像电子表革了传统手表指针的命那样,成为一个人们满足自己需求的工具或者“节点”,使用成本也会大幅降低——比如举个我自己的脑洞——未来汽车为什么不能成为移动的5G通信基站?



    对手表来说,从机械表、石英表发展到电子表,技术层面跨越了材料科学(松绑设计)和电子技术(赋予功能)两座大山,最终实现了革命性的产业颠覆。

    对汽车行业来说,同样也要跨越这两座大山,但眼下,我们连一座大山都还没跨过去,所以谈电动车颠覆传统汽车产业,还为时太早。

    最后,用小说家马克·吐温的一句名言作为结尾:

    “历史不会重演,但常会惊人的相似。”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行业动向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230关注 | 158作品
+ 关注
家有酷车是专注于汽车文化领域、汽车旅行、汽车行业领域、汽车改装领域的自媒体。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