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两位副总主动辞职为哪般?

9月15日,江淮汽车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近日收到董事兼副总经理佘才荣以及副总经理陈志平提交的书面辞职报告,佘才荣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公司董事、提名委员会委员及副总经理职务,陈志平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公司副总经理职务。

江淮汽车还表示,辞去上述职务后,佘才荣、陈志平仍在公司工作。佘才荣辞职不会导致公司董事会成员低于《公司法》规定的法定人数,不会影响公司董事会的正常运作。

让人不解的是,一般情况下,总经理级别的高管在辞职时会直接出走,不再担任任何职务。但佘才荣、陈志平仍会留在在公司工作。并且,就江淮目前的市场表现来看也着实不错。那问题来了,两个副总为何让位?让位给谁?

明眼人只需深思片刻便能想到,这背后的一切或许都是因为不久前收购江淮汽车50%股份的大众。

为大众高管让位?

今年5月,大众汽车集团投资约79亿元入股江淮集团,获得江淮汽车母公司——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50%的股份,同时增持电动汽车合资企业江淮大众股份至75%,获得合资公司管理权。

几乎在同一时期,大众汽车集团还以约87亿元的投资收购了中国第三大动力电池企业国轩高科26%的股份。

收购的原因和背景想必大家都已经非常清楚,大概就是在放开合资股比限制的背景下,大众在华两家合资企业的伙伴——一汽和上汽,地位极其强势,大众缺乏强有力的话语权。而大众转型新能源又迫在眉睫,为了更好的在华发展新能源并占据绝对的话语权,便在2017年与江淮汽车成立合资公司江淮大众,而后便是今年5月份收购江淮汽车事件。

相比江淮汽车的羸弱,市值超5600亿元的大众可谓财大气粗,并在技术上有着江淮无可匹及的优势。

此外,两次大手笔的投资让大众集团的战略目的呼之欲出,即借助江淮汽车和国轩高科的本地优势和规模优势,打造完全互联化且电动化的车型。

大众对新能源汽车和中国市场的野心已昭然若揭,而要实现其野心勃勃的战略目标,靠江淮汽车原有的管理团队显然是行不通的,大众自己的人也必须挤到这个集团内部。

只能是他们俩

于是便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佘才荣和陈志平纷纷退出副总经理职位一事。并且,还只能是他们俩。

我们先来看这两位的大致简介。

佘才荣历任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董事副总经理,期间兼任国际公司总经理,轻型商用车营销公司总经理。辞职前,任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

▲佘才荣

今年7月24日,在成都举行的江淮汽车全新中大型SUV X8的发布会上,江淮汽车董事长安进还曾经与集团副总经理佘才荣一同亮相,可见其在集团中担任职务的重要性。

陈志平历任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重型车分公司总经理、商用车公司总经理,合肥江淮汽车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等职。辞职前,任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江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陈志平

根据工作履历可以看出,这两位“60后”老将多年来伴随江淮汽车度过风风雨雨,是集团中不可或缺的人物。但在他俩之上,还有一位人物。

我们知道,在江淮汽车现有的组织架构中,安进和项兴初之下,副总经理有李明、佘才荣和陈志平。

▲安进

▲项兴初

安进即将退位,不出意外接替他的人会是现任副董事长、总经理项兴初,而只要未来接替项兴初现有职务的高管是从内部提拔,李明几乎是唯一的人选。

▲李明

其他更多情况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猜测的是,相比1966年生人的佘才荣和1963年生人的陈志平,李明最大的优势是年龄,他还不满42周岁,是唯一比项兴初年轻的业务层高管。因为在江淮近几年的人事变动上,让“70”后上已经成为一个潜规则,项兴初便是这其中之一。

归根结地就是,除了即将继位的项兴初,在江淮现有的组织架构中,副总经理级别也就有李明、佘才荣和陈志平三人,而李明还有更艰巨的位子要做,要给大众的高管腾位置,也就只能佘才荣和陈志平退位了。

这也就是为何佘才荣和陈志平辞去集团职务后,还会留在江淮工作的原因。或者是为了等待大众高管的到来更高质量的交接工作,也或许从此就在江淮直到退休。

当然,佘才荣、陈志平两位副总的让位,或许只是大队对江淮汽车人事干预的开始。在未来,大众对江淮的控制具体会到什么地步我们尚不得知,不过,就以大众的野心来讲,它肯定不满足于当下,这将会是一个持久的过程。

江淮大众还是大众江淮?

当然,佘才荣、陈志平两位副总的让位,或许只是大众对江淮汽车人事干预的开始。在未来,大众对江淮的控制具体会到什么地步我们尚不得知。

不过,就以大众的野心来讲,它肯定是不满足于当下的,这将会是一个持久的过程。

我们知道,大众参股江淮控股50%这步棋很妙,可以保障大众对江淮汽车的控制权,万一江淮控股想通过江淮汽车做出对大众不利的事,难度就大了。

再来回忆下大众在中国将来的规划。根据公告显示,大众集团有意愿授予合资公司大众集团旗下的主流品牌及一系列新能源产品。推动江淮大众合资公司规模在2029年间达到年产35万-40万辆。

此处划重点,主流品牌及一系列新能源产品,且还是优先级的。

还有一点我们可以细品一下,为什么2017年就成立的江淮大众三年间只推出了一款新能源车型?

要知道,这是大众在中国布局新能源市场的主阵地,位置要优先于一汽和上汽。可如今只剩更像个皮包公司。这是大众的作风?

当然不是,大众一直在等一个契机,能绝对控制江淮大众,甚至控制整个江淮汽车的机会。

如此,江淮大众更像是一颗试水棋子,大众江淮才是最终目的。

这不,现在已经开始了。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2832关注 | 4601作品
+ 关注
汽车维基创始人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