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圈儿 丨“Z世代”消费者 会认可我们眼中的那些“好车”吗?

说真的,如果不是因为看到有汽车厂商宣传,我压根不知道什么是“Z世代”。仅通过字面意思去看,我甚至以为这是某家科技公司的注册名。

•什么是“Z世代”?

根据百度百科的词条显示,“Z世代”的人意指那些在1995~2009年间出生的人,这代人出生时互联网已经“统治”了全世界,他们也基本都是在即时通讯、MP3/4、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种智能设备的“熏陶”下长大的。

不知道该不该算幸运,94年出生的我刚好被挡在了“Z世代”的门槛儿外,却仍然没逃离被贴上标签的命运。网络上普遍认为,1983~1995年间出生的人被称为“Y世代”,或者我更喜欢它的中文名字——千禧一代。

聪明的你一定猜到了,还会有“X世代”对不对?没错,1965~1977年间出生的人被称为“X世代”,也叫“未知世代”。当然,我知道小学得过“珠心算小神童“称号的你一定看出来了,1977~1983年间出生的人没有”标签“。他们就像是被时代遗忘了一样,不属于任何一代“世代”之内。

为什么呢?恕我愚见,我也不知道,因为美国人和欧洲人的命名逻辑就是这么奇怪。

是的,“世代”这个词的概念来自于美国和欧洲的流行文化,是正儿八经的舶来词汇。它其实更像是我们口中的“80后、90后、00后”,或者干脆统称为“后浪”。只不过外国人的思路比较清奇,他们的命名方式没有任何规律可循,并不是以“十年为一个单位”。

讲完了这些,大家对于“Z世代”的消费者应该也就有初步认识了。没错,他们就是现在市场上真正的消费主力——年轻人。这里说的年轻人,是“年纪真的小”的人,而不是像“妈妈眼中的儿子”这样的年轻人。

他们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要远远胜过我们这些“千禧一代”,以至于,很多厂商都会推出各种各样讨好“Z世代”人群的产品,而”Z世代”的人对产品的选择理念和价值判断也和我们大相径庭。

除了不断进化的数码产品,作为单体大宗的消费品,车或许是新世代最有发言权的,毕竟他们即将成为消费的主力。

那么,“Z世代”的人还会认可我们这些过来人眼中的那些好车吗?身为这个职业,会本能的和”Z世代”的弟弟妹妹聊一些汽车相关的见闻,而他们的回答也总能出乎我的意料。

我想,这可能才是今天这篇文章真正的主题——“Z世代”的年轻人,会认为一辆什么样的车是好车呢?或者说,他们对于“车“的观念与我们又有什么不同呢?

P.S.以下内容为个人见解,有强烈的主观意识,不代表“千禧一代“的立场

•一定要有个性,最好能定制化,拒绝随波逐流

如果你问我年轻的时候(当然现在也不老…)最喜欢什么车,我一定会脱口而出一些知名超跑品牌。这车是不是实用,是不是舒适我根本不在乎,有两点就够了:帅、快。诚然,现在也会有一些“Z世代“的人抱有这样的想法,但可惜的是,他们已经不占大多数了。

经过我的调查,现在“Z世代“的人最喜欢那些有个性、可以彰显品质,最好能定制化的车。他们并不喜欢那些工厂流水线上大批生产下来的产品,尤其是那些井喷式售卖的车型。要知道,你的车足够大众化,那在老一辈人眼里可是”好车“的象征,因为好修、不爱坏、配件便宜、卖二手更值钱巴拉巴拉等等。

而这些“优势“在”Z世代“的人眼中,是那么一文不值。也许是有了家庭内的经济支撑(这没什么不好),”Z世代“的人非常注重体验和服务。他们对于车辆的需求,其实要远比现在的我们明确的多,我们买一款车不仅要考虑一堆客观因素,还要听取家人七嘴八舌的建议。”Z世代“的人只会考虑,这车我喜不喜欢。喜欢?那就买。

即使它爱坏、可靠性差、配件贵、保值率低,那又怎么样呢?自古以来你买一件喜欢的产品本身就要付出一些额外的代价,就像去KTV唱歌为什么我要喝皇家礼炮而不是生理盐水呢?反正最后都是排出等容量液体。

在北京最繁华的街道走一走,你就会发现那些“热卖车“里面的驾驶员怎么看也不像是”Z世代“的人,但滑稽的是,人们却总以为那些车里面的驾驶员”应该是个年纪不大的后浪“。这无疑证明了两件事:

一、“Z世代“对于车辆的需求与我们的固有印象截然不同。

二、我们有点太以自我为中心了。

•我们认为车是“身份象征“,他们认为车是”交通工具“

也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错觉,我总觉得“Z世代“的人对于驾驶丝毫没有我年轻时候的热情。18岁那年即使没人逼着我,我也愿意天天去驾校打卡练车,到了他们这一代,得连哄带骗才能让他们报个名。

我总结了原因,以北京为例,“Z世代“的大部分人在出生时或年幼时家中就已经拥有一辆私家车了,他们的青春里没有”大二八“或”力帆摩托车“,这就导致两代人对汽车的印象截然不同。

我们眼中的车是“身份象征”,驾驶它会带来成就感。他们眼中的车是“交通工具”,除了A点到B点别无其它。我说我们喜欢开车、热爱驾驶,在他们眼中就像我们看待父辈人说喜欢骑“二八自行车“和”力帆摩托车“一样令人难以理解。

仔细想想,他们的想法并没有任何问题。事实上,汽车工业如此发达的美国到现在也没有为奔驰S级提供多少销量,奔驰S级的全球销量有70%都来自中国,这曾经让迪拜的土豪们惊掉了下巴。为了照顾中国消费者,奔驰甚至将迈巴赫S600的名字改为了S680,因为“8“这个数字在中国的受欢迎程度令人难以想象。

看吧,长达百年的汽车经验不仅仅让德国人学会了造车,也学会了造“梦“。这个梦就是豪车梦,属于”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港片中把宾士推上神坛“的豪车梦。

而此时的美国消费者,已经把能玩的东西全部放进了皮卡的货箱,准备来一场说走就走的诗和远方了。这看起来有点讽刺,但也反映了对于用车理念不同的国际现状——除了中国消费者,好像并没有哪个地区会如此看重一辆车所带来的附加值。

好在,这种消费理念在一点点改变了,率先行动起来的就是“Z世代“的消费者。

在我们眼中,一辆好车是我们实现了自我价值的证明。但在他们眼中,一辆好车也无法避开北京东三环路上水泄不通的拥堵车流。我们渴望着在拥堵的车流中别人用羡慕的眼光瞻望自己的“星辉三叉戟”,他们渴望着道路能立刻畅通回家干一些自己喜欢的事。这是消费理念的不同,更是价值观的不同。

说真的,现在的车除了“代步“这个极为硬核的需求之外,并没有哪个生活必要功能是离开它不行的。因为手机作为移动终端的概念已经打通了大多数的生活场景,而车显然更多是承载通勤工具的作用,其技术发展本身也限制了Z世代对它的关注。

我很羡慕“Z世代“大部分消费者能够将实用转化为需求,这是我们这一代人在面对那些“能充门面的车”时永远无法越过的门槛儿。读懂需求看似简单,背后却映射出了一个时代对于车辆理解的不同。

说了这么多做个总结吧:“Z世代”的人把车当成代步工具没什么不好,谁让车的本质就是如此,我很赞成他们的看法。

•那么吸引“Z世代”的元素有哪些呢?

说来惭愧,我了解到“Z世代”这个名词还是通过汽车厂商,否则我还俗气的称为“95后、00后”,新名字一下子就洋气起来了。

的确,如凯酷K5, 领克06这样具有颠覆性设计的新产品,确实加持了“年轻、时尚、运动、科技”的元素,不过这些元素也并非“Z世代”的专属,“千禧一代”的80后和90后们同样热衷于此。

那么“Z世代”内核的需求是什么呢?

坦白说,“Z世代”消费者对于“乘坐”的需求要远远大于“驾驶”,他们能在后排睡觉一般绝不会到前排开车。这种佛系的态度还真不是空穴来风,看过“Z世代”的人喜欢的东西你就会发现,他们对于车辆的需求就是简简单单的“差不多就行”。


首先,颜值肯定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无论是在哪个时代,眼缘都是不能缺少的一个重要因素,凯酷和领克06这两点应该说都是具备的,而且色彩的搭配也很符合年轻人的口味。

其次,科技感,要知道“Z世代”的新新人类是在互联网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 他们的使用习惯与互联网已经很难分开了。比如触屏,开放式的APP应用程序,网络,语音等等都是常用的功能。不要小看无线充电这个功能,它有可能是很多年轻消费者购买与否的关键因素。


前两点,对于车企来说还是soeasy的,不过作为“Z世代”关心的不需要驾驶就能从A点到B点的自动驾驶技术,就有些难度了,这对技术方面的要求更高,而且脱离了原有的汽车工程领域,转而向信息科技,计算机领域转移。毕竟,驾驶在很多年轻人看来不是乐趣,更多是一种额外的劳动。因此,特斯拉能卖的这么好也是有原因的,其辅助驾驶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所以说,汽车厂商如果真的想用“Z世代”作为卖点,那就不能人云亦云的看一些表面现象。深入挖掘,你会发现“Z世代”真正的选车理念其实很简单。

总结:

“Z世代”与其说是一种概念的包装,不如说是消费主力的转移,而车企已经开始意识到未来年轻人的变化,但是应对这种变化,恐怕不是仅仅改换一个称呼这么简单,对技术领域的变革已经到了势在必行的阶段。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车系: K5凯酷 领克06
标签: 新鲜趣闻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4899关注 | 334作品
+ 关注
车生活影像分享互动媒体平台。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2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