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进军车市,放豪言,欲拿下全球电动车10%份额

近日,世界代加工巨头富士康宣布进军电动汽车产业,并计划在2025-2027年占据全球电动汽车市场10%份额。

这个消息公布之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讨论,或许很多人都在疑惑,富士康不是代加工电子产品的企业吗,怎么会突然想要自己造电动车了?


别误会,富士康不是要自己造车,而是在自己最擅长的代加工领域,与传统车企展开合作,帮他们代加工电动汽车。即便是代加工,富士康的底气又从哪来?

富士康的母公司,鸿海集团于1974年在中国宝岛台湾成立。鸿海成立早期,主要以家用电器模具加工为主。上世纪80年代,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创始人郭台铭看准了PC市场的潜力,鸿海转型生产电脑配件。但很快,工厂的产能跟不上市场的扩张,本地拓展成本高昂。但此时,海峡对岸,深圳作为经济特区有着各种招商优惠政策,双重因素下,1988年,郭台铭决定在深圳投资建厂,并在深圳成立龙华富士康公司。

三十几年的时间,依托祖国大陆的人口红利,抓住时代机遇的富士康发展迅猛,成为了世界最知名的代加工厂。得益于富士康的发展,在2019年世界五百强企业中,其母公司鸿海集团位列第23位,产品涉及领域包括通讯产业、光电产业、自动化设备产业、精密机械产业等。


富士康在其长期发展的领域已经占有稳固的地位,又为何在此时调转矛头,进入电动汽车产业呢?

产业升级的必要布局

根据富士康的招股书中数据显示,2015至2017年,富士康归母净利润为143.50 亿元、143.66 亿元和158.68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16%,净利率停滞不前,一直在5%徘徊。

实际上,2017年富士康公司的直接人力成本达到了165. 62 亿元,已经超过了当年归母净利润的158.68亿元。人力成本的上升与传统电子代加工利润的减少,富士康需要尽快做出改变。


除了加大研发投入,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的工业互联网转变,富士康也在多领域进行投资布局,富士康的投资涵盖3C智能硬件、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科技出行、医疗科技等硬件企业。

在科技出行领域,富士康共有11笔投资,其中代表性的有小鹏汽车与宁德时代这两家与汽车相关的企业。

可以说,富士康苦于转型的同时,早就将目光放到了新能源汽车领域。

抓住新能源车的风口

新能源汽车行业属于朝阳行业,发展前景被无限看好。虽说隔行如隔山,但依旧有无数的企业挤破头都想要加入。


国内前有格力董明珠,后有恒大许家印。

处在新能源汽车的风口上,富士康也想要分得一杯羹。只是富士康跟前面几家自己造车的企业不同,它是以代加工方式参与到新能源汽车领域。

汽车制造技术的积累

可能有人会有疑问,只是对新能源领域有投资经历的富士康有什么能力承担代加工的工作?

实际上,早在2005年,富士康就并购了安泰电业,这是台湾一家专门生产汽车线束的企业,通过这一次并购,富士康算是进入到汽车零部件生产领域。

到2010年,富士康则已经成为全球最畅销的新能源车企——特斯拉的中控触摸屏面板等零件的供应商。

2013年,富士康在汽车领域零部件的供应名单里加入了奔驰、宝马等跨国车企,为它们提供车载娱乐设备、汽车电动机械、汽车电子等高科技系统。


如果说在此之前,富士康只接触过传统汽车制造领域。那么2014年,富士康与北京奔驰展开合作共同开发新一代电池与系统,宣告着富士康正式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

2016年,积累了丰富汽车零部件制造经验的富士康,联合腾讯公司与中国第二大豪车经销商和谐汽车开展合作,三方将在“互联网+智能电动车”领域进行尝试。

2017年,富士康从与腾讯、和谐的三方合作中撤资,首次尝试电动汽车生产失败。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沉寂三年的富士康,今年1月又有了新动作,富士康宣布与菲亚特克莱斯勒合作,以分别持股50%的方式成立合资公司,在中国开发生产电动汽车及经营车联网业务。

2020年10月16日,富士康正式发布电动汽车底盘和软件平台“MIH EV开放平台”,并透露正与多家车企洽谈代加工服务。

写在最后

文至此,或许很多人会如同我一样惊叹,原来这么多年,富士康已经逐渐渗透到了新能源汽车领域。

所以富士康这次正式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并不是画饼,而是有备而来的。

它将用自己最熟悉的代加工方式为车企提供服务,参与到新能源汽车制造中。就像富士康董事长刘杨在新平台发布会上说的那样:“跳入电动汽车游戏似乎很奇怪,但特斯拉是电动汽车的iPhone,而我们希望成为电动汽车的Android。”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1.8万关注 | 4888作品
+ 关注
致力于做独立,有态度的汽车新媒体!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1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