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林访谈丨帮助车企造好车,华为是认真且有备而来的







进入以“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数字化时代,传统意义上汽车作为“载人工具”的角色正在被弱化,如何进化成“车轮上的移动终端”、链接家和办公(娱乐)场景的“第三生活空间”,正是未来智能电动汽车所肩负的时代新使命。而最擅长在算法和连接上发挥用武之地的华为,当然不会放过这样的大好机会。





文|杨小林

图|来源网络



自去年4月上海车展正式对外宣布进军汽车行业,华为参与“造车”的频频动作可谓引人注目。不久前,华为在重磅高端手机Mate 40的新品发布会上,还扔出一个重磅炸弹——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品牌“HI”,而此时距离华为官宣进入汽车业仅仅过去了一年半时间。


从外界看,华为参与“造车”的效率可谓神速,但如果从华为体系内部看,这种切入智能电动车新赛道的“并线”其实是循序渐进且水到渠成的。从早年3G移动通讯时代就给大多数整车企业提供T-BOX通讯模块开始,华为从数年前开始早已经是“智能部件供应商”。


如果从研发和技术储备的角度看,华为参与“造车”并不是外界所理解的“跨界”,更准确的界定应该是:华为利用其30余年在ICT(信息通讯产业)的深厚积淀,在全球汽车产业迎来“新四化”(电动化和智能化是两大关键领域)的历史节点,做了一个果断且伟大的决策。


进入以“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数字化时代,传统意义上汽车作为“载人工具”的角色正在被弱化,如何进化成“车轮上的移动终端”、链接家和办公(娱乐)场景的“第三生活空间”,正是未来智能电动汽车所肩负的时代新使命。而最擅长在算法和连接上发挥用武之地的华为,当然不会放过这样的大好机会。


那么,在决定进入汽车行业之前,华为究竟做了哪些基础技术的研发和储备?在发布智能汽车解决方案“HI”之后,华为将如何拓展并深耕车企“朋友圈”?在“不造车但要帮助车企造好车”的承诺背后,华为如何言出必行?带着上述诸多疑问,壹哥日前首次走进华为,探秘华为参与“造车”的动机和方法论。





从“HUAWEI Intelligence”到“HUAWEI Inside”


“大家知道华为旗舰手机的摄像技术采用了徕卡,徕卡的LOGO也会在华为手机上,这个很容易理解。未来就会有采用全套的HI解决方案的车,我相信如果两个品牌强强联合,更容易形成品牌向上,大家把大家的技术和优势都可以发挥到极致,所以我觉得这个是一种不同商业模式的选择。”


11月中旬的一天,在上海华为车BU研发中心一栋新搬入的办公楼里,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对首次到访的汽车媒体介绍到,华为与整车企业的合作大致分为三个层次,一个是智能部件供应商,相当于Tier1,更进一步的合作就是“提供平台服务”,比如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加鸿蒙生态,最高等级的是“全栈解决方案”。




在平台化服务上,王军直言:“我们有几个域控制器,座舱的控制器加鸿蒙的生态,我们有车控的域控制器(CDC+VOS),包括还有智能驾驶的域控制器(MDC+VOS),像这种平台我们也提供给OEM,OEM找第三方合作伙伴或者它自己在上面做应用,这是一种模式。”


而华为“HI”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品牌的发布,意味着华为已经有意将车BU业务嵌入到整车企业的开发前端和核心品牌价值里。毫无疑问,这是个既2B更2C的概念,HI代表着“华为智能(HUAWEI Intelligence)”HI品牌,要像Intel在计算机领域一样(Intel Inside),作为“要素品牌”提供全栈智能解决方案。


就像徕卡至于华为摄像功能强大的高端智能手机,Intel处理器至于各大品牌电脑一样,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品牌“HI”的重磅发布,显然是华为切换到智能电动汽车新赛道时深思熟虑后的结果。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与华为合作的部分国产高端智能电动车身上,也将打上华为“HI”的品牌LOGO,这是华为“HI”作为“要素品牌”的必然结果。




王军表示:“我们‘HI’智能汽车整体解决方案业务一共5个部分,包括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智能网联、智能车云,这几块业务对我们来说都很重要,但智能驾驶涉及的面更广,涉及到传感器、算力平台、高精技术、全栈解决方案等等,在智能化领域起到风向标的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说,打上华为“HI”品牌烙印的智能电动车,相当于将智能化部分的“软硬件+系统”的绝大部分都交给华为来做,而华为要做的就是,确保这一整套“全栈解决方案”在技术领先业界的同时、做到车规级安全和规模化成本。用王军的话叫“成功的基础还是要真正把产品做好”。


王军坦言,华为早在三年前,即宣布成立车BU更早前,就已经坚定了类似的想法。“真正把商业模式做成功的,业界有一个先例,例如 Intel inside,已经做的很成功了。未来到底怎么样,我相信一定会成功的。”据悉,打上华为“HI”LOGO的首款量产智能电动车,预计明年就能跟消费者见面。

 


强大的研发能力,是华为“HI”全栈服务的底气


尽管华为智能车BU成立仅一年多时间,但布局速度之快、调用资源之广和研发成果之丰,还是让包括壹哥在内的首次走进华为的汽车媒体倍感震撼。在华为深圳总部和东莞松山湖研发基地,壹哥见证了华为在ICT领域强大的技术积淀和广泛的行业应用案例,从领先全球的5G、第六代Wi-Fi技术到融入到几乎所有行业和领域的华为云。




而在华为上海研发中心,为智能车BU新业务持续扩大的研发团队、不断扩张的新办公楼场地,以及正在推进建设中的可容纳更多工程研发人员的苏州技术中心,都在诠释一个新动向:华为大力布局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是深思熟虑且有备而来的。壹哥实地采访了解到的数据揭示,华为车BU部门目前已经汇聚了4000多名员工,其中八成以上是工程研发人员。


对智能软硬件在如此短时间里进行如此密集兼饱和度的研发投入,整车企业做不到绝大多数互联网公司也做不到,具备如此强大资源且敢于对智能车解决方案这个“山头”进行饱和式“攻击”的公司,从目前来看有且只有华为。而远超其他企业的ICT技术积淀,以及强大的研发能力,正是华为“HI”能承诺并做到在智能软硬件上为整车企业提供“全栈服务”的最大底气。


“智能汽车是ICT行业与汽车行业融合的产物,随着汽车新四化的加速,基于ICT的硬件和软件将在未来汽车行业中发挥更大价值,这就是华为进入智能汽车领域的根本原因。”华为轮值主席徐直军曾在不同的公开场合,这样向外界解释华为进入汽车领域的底层逻辑。从某种意义上说,不应该是华为跨界参与“造车”,而是未来智能汽车的进化,以一种出人预料却又合情合理的方式,“闯进”了华为最擅长的用武之地。




公开资料揭示,早在2015年华为便成立“车联网实验室”,致力于汽车互联化、智能化、电动化和共享化的技术创新,对车载交互、智能驾驶、电动部件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延伸“端、管、云”的ICT能力,如5G、AI、IoT、云计算、光电子技术等。在官宣成立智能车BU之后,华为更是一举将30多年积累的ICT技术带入智能网联汽车场景。


如今,华为“HI”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能够给整车提供的智能软硬件包括:1个全新的计算与通信架构和5大智能系统——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智能网联和智能车云,以及激光雷达、AR-HUD等全套的智能化部件。毫无疑问的是,华为“HI”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到来,将加快汽车产业实现技术升级,助力车企快速开发领先的智能电动汽车,为消费者带来最佳出行体验。

 


新出行时代,用户更需要的是“轮上智能终端”


从已经公开的信息看,目前华为已经和上汽、长安、广汽和北汽等多家国内主流整车企业达成智能电动车领域的战略合作,而华为“HI”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品牌的发布,进一步让外界明晰了:在全球汽车产业拥抱“新四化”浪潮的当下,华为作为ICT领域持续领跑的基础设施供应商,有望扮演的关键角色和使命——帮车企造好智能电动汽车。


众所周知,相对于已经演进百年的传统汽车制造行业而言,以美国特斯拉和中国蔚来为首的新造车企业代表,通过抢占“智能化+电动化”的新赛道、以及资本争相涌入的新风口,开辟了完全不同的“新造车”玩法和用户沟通运营模式,而支撑起“新造车”未来愿景的关键,无疑是“互联+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


智能体验的持续迭代,加上未来自动驾驶的美好愿景,让特斯拉和蔚来这样的“新造车”玩家迅速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其股价和市值持续上演“赶超传统汽车巨头”的戏码。面对汽车行业百年未有之变局,处于转型路口的传统车企该如何应对?放眼当下,无论是大众丰田还是宝马奔驰等传统汽车巨擎,都在加码智能软硬件上的布局。


毕竟,在智能电动化潮流主导的新出行时代,谁都渴望成为破局而出的“苹果”,而不是被时代抛弃的“诺基亚”。当汽车从载人的交通工具大步狂奔的向“轮上的智能终端”进化时,绝大多数传统车企都面临巨大的转型压力——一方面要稳住传统燃油车业务,这是短期内安身立命的根本;另一方面要有加大智能化与电动化投入,这是抢占未来技术制高点的“输不起的战争”。


毫无疑问,在机械制造领域,百年积淀的传统汽车制造商可谓手到擒来,但在电动化和智能化体验上,则面临系统开发、软件标定和运算平台的巨大掣肘。在这场将汽车从“硬”变“软”的进化中,传统汽车制造商不仅面临“同行对手”的竞争,更面临像特斯拉、蔚来等新造车企业的倒逼。


而究竟谁能率先满足用户对于更智能、更高效和更安全的出行体验的需求?则成为新旧造车势力“角力”的关键所在。


“如果华为在智能驾驶这个领域做的非常有竞争力,我相信无论对HI品牌,还是对合作车厂也好,关键是对最终消费者,他们都会愿意买单。”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王军坦言,“商业模式是我们和车厂一个互相信任的选择,其实最终核心就是,这种商业模式可以不可以促进产品快速发展、快速迭代,可以让用户实实在在看到好处和价值。”


例如,华为“HI”智能座舱采用自研计算平台、Harmony座舱操作系统,有丰富的应用生态,为用户提供前所未有的愉悦体验。ARHUD(增强现实抬头显示功能) 可以把普通的挡风玻璃,变成一个70寸高清大屏,结合7.1环绕立体声,用户可以看电影、打游戏、开视频会议,打开智慧新视界。


而在自动驾驶领域,华为研发的最新ADS高阶自动驾驶全栈解决方案设计通过了最高等级ASIL D功能安全评估。这套能覆盖中国私家车主全场景驾驶路况的高阶自动驾驶系统,将于22年Q1全面量产,其落地标志着高阶自动驾驶真正开启量产进程。届时ADS将是用户在市面上能够购买到可覆盖日常最大化驾驶场景的真正高阶自动驾驶系统。




而一辆智能电动汽车,对于用户的最大惊喜无外乎:更轻松的自动驾驶辅助技术、可持续迭代的智能座舱以及更安全和环保的出行体验。在汽车从载人的交通工具进化到“轮上智能终端”的过程中,华为“HI”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带给车企的,无疑将是加速后者转型升级的助推器。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7773关注 | 4518作品
+ 关注
一个在碎片化信息时代推崇深度阅读的汽车新媒体。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