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占汽车产业制高点!华为重申"不造车":谁建言,调离岗位

近年来,关于"华为"造车的新闻不绝于耳,今天(11月25日),华为内部网站心声社区刊出华为经营管理团队(EMT)文件(华为EMT决议【2020】007号),正式将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IAS BU)的业务管辖关系从ICT业务管理委员会调整到消费者业务管理委员会。同时任命汪涛为消费者业务管理委员会成员。


该文件同时重申,"华为不造整车,而是聚焦ICT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造好车,成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部件提供商。"甚至提出"以后谁再建言造车,干扰公司,可调离岗位,另外寻找岗位。"


这份文件名称为"关于智能汽车部件业务管理的决议",华为创始人、CEO已经签发。

而值得关注的是,上述文件本文从发文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3年。但对于3年以后是否造车,则不得而知。

虽然华为一直强调"不造车",但是华为在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上的投入一直在不断加码。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华为已经拥有了全栈汽车解决方案。

就在不久前的10月30日华为Mate40系列国内发布会上,华为发布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品牌HI,希望为车厂提供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据介绍,HI包括1个全新的计算与通信架构、5大智能系统(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智能网联和智能车云),以及激光雷达、AR-HUD等全套智能化部件。

与此同时,针对C端用户,华为还发布了搭载鸿蒙2.0系统的的首款汽车后装硬件产品车载智慧屏。至此,华为汽车已完成了包括HMS for Car、车内投屏HiCar以及后装产品车载智慧屏的C端多维布局。

应该说,华为入局但不造车的原因很好理解。

第一,从技术角度来看,相比传统汽车制造企业,华为的造车经验几乎为零,它的优势并非建厂、造车、卖车,而是5G技术、芯片算力、智能驾驶研发等。

第二,从行业的角度来看,供应商造车相当于和自己的客户抢生意。以新能源行业发展现状来举例,比亚迪是唯一一个打通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电控的汽车企业,尽管其动力电池水平也收到行业认可,可由于竞争关系考虑,并没有其他汽车竞争车企采购其动力电池,反而让宁德时代坐收"渔翁之利",成为行业香饽饽。

第三,随着汽车产业与ICT产业的深度融合,汽车从过去仅用于出行代步,不断向智能移动终端演变,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结合更紧密,更具智能化与人性化,而华为在这一领域则具有先天优势。


今年5月,华为还与一汽集团(一汽红旗、一汽奔腾、一汽解放)、长安汽车、东风集团(东风乘用车、东风小康)、上汽集团(上汽乘用车、上汽通用五菱)、广汽集团(广汽新能源)、北汽集团(北汽新能源)、比亚迪、长城汽车、奇瑞控股、江淮汽车、宇通(客车)、赛力斯、南京依维柯、T3出行等首批18家车企,正式发布成立"5G汽车生态圈",加速5G技术在汽车产业的商用进程,加快消费者感知的5G汽车推出。

《汽车年轮》认为,华为打造的生态圈中,几乎国内自主品牌均为企业也客户,而这也是将帮助自主品牌在新一轮的产业升级中,互惠互利,进而犹如手机市场,逐渐抢占新一领域的战略制高点。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行业动向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1040关注 | 2744作品
+ 关注
汽车年轮以及二十大移动新媒体集群,以严肃、庄重态度来报道与评论的专业汽车新媒体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