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小米真要造车,它到底图个啥?


前几天,媒体报道的小米要造车传闻如同一枚原子弹,瞬间引爆了汽车圈和科技圈,并且迅速发酵,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热议。不愧是我大汽车圈,总被各行业巨头垂涎。

不过人家小米在2月21日的时候就官宣辟谣了,公告称:“本集团一直关注电动汽车生态的发展,并就相关行业态势进行持续评估及研究。本集团就电动汽车制造业务的研究还没有到正式立项阶段。”


说明白点就是:小米对造车有兴趣,但还在观望,时机还未到。

其实在这次传闻之前,还有一次看上去更像真事儿的传闻。去年12月底,网络上曝出了一张带有小米LOGO、青悦S1、年轻人的第一辆汽车、84999元立即预定等关键信息的图片,怎么看都像是一张很米范儿的图,而且图中还展示出了一辆疑似与比亚迪合作的敞篷三门轿车。


不过该图片很快就被小米辟谣了,小米集团公关部副总经理王化立表示:“小米没有造车计划。”

从前后两次的回应来看,态度明显有所转变,之前的“没有造车计划”显然是坚定的否认,而最近官宣的“还没有到正式立项阶段”则有所缓和。

所以我们有理由猜测,小米造车或许只是时间问题。这咱们就有的聊了。

如果我们假设,小米已经决定要造车了,那么它会造出一台什么样的车?谁会是它的竞争对手?


答案自然是新能源汽车和造车新势力。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公告系统中公开的专利申请文件统计,小米从2015年开始陆续申请了汽车定速巡航、能源补充、车辆操控、导航、辅助行驶和行车安全等汽车方向的发明专利。

所以,小米在汽车智能化方面已经准备了多年,虽然目前还没有任何公布的具体信息,但作为科技类企业巨头,小米在车联网、智能驾驶以及车辆系统方面的研发实力不容小觑,这也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所在。

其他像外观、内饰这类的设计可以请设计师,电池可以选择宁德时代,这些能花钱解决的事儿对于小米而言都不叫事儿,所以造车对于小米来说难度并不高。

至于造车的模式,目前有三种主流的,自主造车、汽车厂代工、与传统车企深度合作。像互联网巨头普遍都会选择第三种模式,比如百度和阿里,就选择了与吉利和上汽进行合作,腾讯也将与长安进行合作。


不过像滴滴也会选择让比亚迪代工造车,现在已经上市了。苹果公司也被曝出与现代和日产进行过代工谈判。

所以摆在小米面前的造车模式有很多选择,中国人民大学助理教授王鹏表示:“造车路径,我相信小米还是要跟传统车企合作,要么收购,要么以联营的形式来推出。”

接下来就是第一款车的定位和定价,如今造车新势力的天花板是特斯拉,自主品牌中比较热门的有蔚来、小鹏、威马等等,小米会选择哪个级别呢?

按照小米的产品线来看,它们主打的都是性价比,比如小米手机,绚丽的大屏幕、流畅的操作系统、亲民的售价,受到了全球范围内众多用户的追捧,同时小米旗下的其它生态产品也有着同样的特点,所以我们有理由猜测,小米的第一款车将会主打性价比。

这样一来就和威马和小鹏的定位会有高度相似,定价可能会在15万-20万元这个价格区间,而且极有可能是一款SUV产品。


其实小米造车的可能性非常大,主要基于两点,一是手机销量停滞不前,二是新能源汽车将成为全球资本市场的下一个关注点。

别看手机的销量看上去似乎很庞大,但在大数据之下,它也暴露出了问题。据有关数据显示,中国手机出货量在2016年达到5.6亿部高点后逐年下降,2020年全年出货量仅为3.08亿。消费者更换手机时间也在变长,从12个月更换一部手机变为19个月更换一次。


所以在手机市场,可能很难再找到新的突破点。

此时,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空间巨大。根据乘联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新能源汽车已经占据整体汽车市场接近10%的份额,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经连续3年超过100万辆销量。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指出,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将在2025年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

显然,新能源汽车市场是企业实现增长的下一个风口之一。

而从宏观的角度去看,小米造车或许也将是必然的。我们早已进入到物联网时代,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网络,像小米、华为、苹果早在物联网方面布局多年,如今涉及的场景越来越多,小到手表音响,大到电视冰箱,都能实现物联,形成一个生态圈。


小米在出行场景方面的布局更是相对超前,比如平衡车、滑板车、电动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再往上就是电动汽车。小米不会放过单品市场空间最大的汽车市场,毕竟这块蛋糕谁都想吃一口,而且还能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物联网布局,何乐而不为呢?

不过在向上突破的同时,机遇与挑战同在。

参与到整车制造的复杂程度与造手机远不在同一量级。海量的资金投入只是必要前提,光是在建造底层供应链网络这一环上,就能放倒一大批有意造车的厂商。而从质量要求上来说,汽车事关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对于质量的把控必须严格,一旦出现重大隐患后果及影响难以想象。

另一方面,电动智能汽车有一个区别于传统燃油车的特点,那就是能够在不断升级的同时降低成本,比如最近几年的国产特斯拉Model 3,不断下调价格,性能却不减反增。这就意味着未来电动智能汽车很可能将走向价格肉搏战,产品同质化严重,一如我们在智能手机领域已经观察到的情况,如何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

我们愿意看到不断有新的面孔进入到汽车产业中,但我们不希望只是为了资本,因为造车这件事儿真的需要耐心和敬意。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车系: Model 3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3277关注 | 3133作品
+ 关注
排气管是由汽车圈知名大叔管叔携小伙伴创办的汽车圈最有影响力的汽车类自媒体,是汽车圈车企高层以及从业人士关注度最高的账号。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1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