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续航超1000km+碾压燃油车,盘点三款国产车都用了啥技术?

点击“关注”,让选车更有趣!


新能源车市场上关于续航里程的话题总是不断的,今年2021年开年,因为石墨烯电池、固态电池和掺硅补锂技术的陆续发布,行业内关于“1000KM+续航”的话题热度居高不下。


相信想买电动车的车友,对1000Km+续航的车是满怀期待的,那么2021年即将要亮相或者上市销售的超长续航车型有哪些呢?他们是虚假尬吹,还是真的具备技术实力?本期,百一汽车为大家盘点几款续航超1000km且具备不同技术的新能源车!


金康 赛力斯SF5:搭载增程式发动机


金康赛力斯SF5,听名字大家可能比较迷惑,这又是哪家造车新势力吗?其实它是东风汽车与金康汽车联手打造的首款SUV产品,在今年年初上市且已量产,售价25.98万元。

SF5的纯电续航里程只有150km,但它增加了增程式发动机,没错,就是理想ONE一直宣传的增程式发动机。这项增程式动力技术对比市面上普通的电动车,就是多了一个烧油的发电机,但它又和混动技术不同,增程式发动机加的油不直接参与驱动,而是转换成电力输送到发电机。




SF5的双电机结构,前桥是赛力斯自主研发的SEP200电机,最大功率255kW,最大扭矩520N·m;后桥是华为DriveONE三合一电驱动系统,最大功率150kW,最大扭矩300N·m,整车综合功率达到405kW,最大扭矩820 N·m,NEDC综合续航已经超过1000km。





蔚来ET7:搭载150kWh固态电池


特斯拉Model Y价格下调时,响应最快的应该算是蔚来了,李斌直接在NIO Day上发布首款旗舰电动轿车ET7、蔚来自动驾驶系统NAD、150kWh固态电池。目前,蔚来APP已经开放预订ET7,其补贴前起售价44.8万元,BaaS方案补贴前起售价37.8万元;首发版补贴前售价52.6万元,BaaS方案补贴前售价39.8万元。







ET7的第一大看点,就是搭载了蔚来自动驾驶系统NAD。也许从ET7开始,蔚来就不提自动辅助驾驶了,因为做到真正的自动驾驶了。这套自动驾驶系统可以实现高速、城区、停车、加电等场景下点到点的自动驾驶体验,相比之前的蔚来超感系统,会在自动驾驶、低速及泊车自动驾驶上更智能。



ET7的第二个看点,它是首款搭载150kWh固态电池的车型。这块150kWh的固态电池包大有来头,它用固态电解质取代隔膜和电解液,其电芯密度达到 360Wh/kg,电池包能量密度提升了50%,这款电池的使用能够让ET7的续航超过1000km。不过想要用上,恐怕要等到2022年第四季度了。



智己汽车:搭载掺硅补锂技术

智己汽车相信大家也不熟悉,它是由上汽集团、张江高科和阿里巴巴共同出资成立的汽车品牌,看合资“金主”就能看出,这是个融合了造车技术、互联网资本的新品牌。



今年1月,智己汽车就全球首发了两款量产定型电动车,智能纯电轿车和智能纯电SUV,新车将在今年4月的上海车展期间接受全球预订。这两台车型会标配93kWh电池,高配会选用115kWh电池,而且最大的亮点是应用“掺硅补锂”技术,,最大续航里程超1000公里。

所谓的掺硅补锂,其实是“掺硅”和“补锂”两个技术,就是在电池负极掺硅,可以提升能量密度,增加续航里程;在电池负极补锂,则是为了提升循环寿命,降低电池衰减。

当然,两款车型在三电系统上的亮点还包括了搭载总功率达到400kW,最大总扭矩实现700 N·m的前后电机,0-100km/h加速可达到3.9秒。



抛开三电系统,这两款车型还有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层面上的亮点值得我们期待。比如,两款车都搭载了智己汽车自研的无界交互IMOS操作系统,这个系统,在39英寸巨幅可分屏升降大屏上实现信息的跨屏流动显示,以及这两款车拥有很多未来我们生活场景中会用到的功能,比如车顶上装了高达一亿五千万像素的180°超广角4K摄像头,可以拍视频、一键编辑、一键分享甚至第一视角直播!



在智能驾驶层面,智己汽车搭载的是基于英伟达Xavier芯片的自动驾驶系统,具备15个高清视觉摄像头、5个毫米波雷达,以及12个超声波雷达的感知方案,整体算力达到30-60TOPS,而且智己汽车还提出了红绿灯识别及自动通过路口功能,不过这些功能估计也要到2022年才能用到了。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增程式技术是目前已经量产了的之外,另外的掺硅补锂技术和固态电池技术都属于车企率先提出的技术布局,尚未有量产车型问世。但随着资本的引流以及国家对于新能源政策的支持,这些能让我们用车当中的续航里程实现质的飞跃的技术,会很快应用普及的!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3559关注 | 710作品
+ 关注
高颜值,多干货。美女陪你选车,班上见!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25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