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见丨驭势科技吴甘沙:“3×3”方法论 让自动驾驶少走弯路

【智见】栏目以前沿的视角、深度的思考,对话汽车科技大咖,共同探索智能汽车发展路径,开启汽车行业新革命。智见第四期,遇见科技大咖——驭势科技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CEO 吴甘沙


在机场、在厂区,一辆辆无人操控的运输车自行走动,看似无序却从没在自己的轨道上偏航。看到这样的自动驾驶物流场景,往往能令人想到驭势科技这家公司。

驭势科技是一家自动驾驶公司,致力于打造全场景AI驾驶服务。成立五年之久,在公众认知中,它仅仅是一家在做自动驾驶物流场景的公司吗?近日,车云菌与创始人吴甘沙进行了一次深度交流,寻求解答这个疑惑。

一个100分好过多个60分

“当前阶段,驭势科技在商业化过程中重点在物流上面,所以大家会贴上这样一个标签。驭势在商业化落地的进程中更专注于产品,我们认为五个60分比不上一个100分”,吴甘沙说道。

在产品方面,现阶段的重点是物流,但技术能力方面,是全场景的AI司机。

吴甘沙举例道,一个开物流车的司机不代表他不擅长开公交车、出租车,驭势科技就是这个“司机”,从能力上是按照“全能司机”来打造的,也就是技术能力上,驭势科技瞄准的是全场景。

目前,除了物流领域,在其他场景驭势也有进行中的动作。比如跟东风合作的Robotaxi,和上汽通用五菱联合交付首款L4级别自主代客泊车产品;与一汽红旗、宇通客车在微循环公交等方面的布局等。


吴甘沙认为,这侧面反映出驭势的研发效率以及技术平台的通用化更高。与同类自动驾驶公司相比,投入产出的比例不同,在相同的情况下,驭势科技的研发资金效率运用更高,相比于其他公司,投入资金总量差不多,但最终做成一个产品,而驭势已经做了五六个。

“我们的研发平台,就像一个烤肉架,要把不同的肉放上去烤。打个比方,第一根肉串放上Robotaxi,要烤5年才熟;第二根叫无人公交,可能要等4年;第三根串叫做城市配送,可能是等3年……这个平台上,多根肉串同时在转,需要烤熟的时间不一样,烤熟一根你吃一根,而不能只等着一根。”吴甘沙用这样的比喻形容自动驾驶商业化场景的选择,这也涉及到商业化战略的方法论,后文详述。

乘用车是进化通道

乘用车市场占据不可动摇的霸主地位,驭势科技成立之初,就用乘用车和商用车两条腿走路,打造“造血+进化”的闭环。商用车是造血,乘用车是进化。

首先从时间维度上,驭势科技预判自动驾驶将是一场马拉松加拳击赛,前10年是马拉松赛跑,大家都在赛道上往前跑,赛道上有环卫、有矿区等等。到2030年左右,看谁有耐力走到那个时候,谁还在赛道上坚持,这个阶段为“竞”。但是在跑马拉松的时候,还要边跑边练拳击的能力。十年之后自动驾驶将进入拳击赛,这个阶段就是“争”,看谁能站稳市场,抢占最终的份额。

从空间维度上,吴甘沙引用三国做比。刘备带领的是一家创业公司,虽然不是最强,但策略高明,诸葛亮用上了“隆中对”的概念,即益州加上荆州。益州就是今天的四川,是一个天府之地,荆州是途径中原的重要枢纽,所有刘备选择占下益州,再在荆州联合孙权一同对抗北面的曹操。

于驭势科技而言,商用车就是益州,乘用车就是荆州。乘用车市场是最大的,所以是不可能舍弃的,那么商用车与乘用车互为犄角形成闭环。一方面商用车会源源不断的带来量产和现金流,与此同时帮助乘用车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进化。


吴甘沙谈到,乘用车的战略格局分为三块,首先是L0-L2,这一块技术含量较低,利润也低;其次是L2+,国际老牌tier1主攻的领域,规模效应也较为明显。吴甘沙认为,在技术上某些公司可能达到L3,但对于事故风险的保护机制使得L3无法落地。最后是L3以上,技术含量最高,驭势科技的定位在这一部分。

“在该领域,有像特斯拉这样的车企自己做,有一些创业公司做,也有车企与科技公司合作。我们的选择是跟主机厂联合,预计搭载我们技术的车型,在2023年会出来,但是在这之前我们需要做一些储备。目前我们也跟主机厂,包括一汽、上汽通用五菱等有一些L2+或自动代客泊车的产品,但是我们的目标是帮助车企客户在2023年前造出有对标特斯拉的能力的车型”,吴甘沙透露。

“这个车型相比于L2+的车型,它具有硬件跟软件分离、软件不断演进的特点,所以这个车2023年出来的时候,很有可能还是L2+,但是到2025年就可能升级成L3、2027年可能变成L4,是具备这样的能力的。”吴甘沙表示,这意味着驭势科技在软件能力上的优势更加凸显。

事实上,汽车的基础硬件通常是按照10~20年的周期去设计的,AI的电子硬件可能按照3~5年的周期,而硬件上面的软件却可能需要每月升级一次,所以说未来车的内涵是一直在变化的,这种变化主要看软件的能力。因此现在车企、供应商也都在向软件定义汽车的方向转变。

比如,传统的硬供应商,从卖硬件为主倾向于卖软件模块,一些能力更强的去卖技术服务,为OEM提供整套系统,所以在生态当中不同的企业扮演的角色也随之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提供硬件的tier 1 会越来越集中于头部厂商,功能服务相对较弱的硬件供应商可能会被替代。

自动驾驶下半场 3×3的方法论

驭势科技商业化落地进程较快,取决于这样的方法策略。吴甘沙总结道,如今,我们基本上已经形成了3×3的方法论,秉持这个方法论,无人驾驶商业化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前面的“3”,指的是商业的可行性(viability);技术的可行性(feasibility);方案的成熟度(maturity)。


商业的可行性主要看三点,第一,是不是解决客户的刚需痛点?第二,法律法规是不是允许把安全员拿掉?第三,账是不是算的过来?

吴甘沙解释称,不拿掉安全员,仍然是伪无人驾驶。这个问题还要看相关法规的出台,而且在不同的场景中实现的可能性不同,开放道路还是无法拿掉安全员。

技术的可行性也看三点:第一是场景的复杂度。

第二点产业链成熟度。如果一个产品只有1万台车的体量,那这个产业链肯定不成熟,因为没有人会专门为1万台车开发一个L4的零部件。但同时,如果本身规模不够大,那么能够利用最成熟的产业链,也不失为取之有道。不过假使对几百吨的特种车去利用乘用车的产业链,就不太现实了,所以产业链的成熟度仍然要看该产品的应用场景是否广泛。

第三是事故后果的严重度。在现有技术条件下,都存在一定的容错区间,目前没有技术可以做到100%,差别是百99%的小数点点后面有几个9,后面的9越多,容错区间越大,所以这也是技术需要不断完善与进化的方向。

方案的成熟度依旧看三点:第一是否能够去掉安全员,实现7×20小时、全天候、工作50万公里的标准?第二,软硬件是否可以集成到一个盒子?当客户打开后备箱,里面不是杂乱无章的设备和数据线,而只是一个体积小的盒子,所有的数据、计算全部集中于此。第三现场是否无需工程师?自动驾驶方案的真正成熟是不需要工程师在现场编程命令,而是汽车已经有了自我进化的能力。

吴甘沙称,自动驾驶进入下半场,商业化是每家公司要考虑的问题,只是实现的路径不同。事实上,商业化本身对技术的提升具有推动作用,客户不断地提出要求,才能有更大的能力提升。“遵循这个完整的方法,我们正在从100到1000再到10000的道路上。”

车云小结

自2021年以来,多家自动驾驶公司先后公布融资情况,图森未来已成功在美上市,号称“自动驾驶第一股”,这也间接反映出资本市场对自动驾驶的态度,自动驾驶概念仍有较大的想象空间。

吴甘沙谈到,资本市场包括一级和二级,公司上市有不同的考量和目的,可能是拓展融资渠道,可能是开拓国际业务,也可能是股东变动。对驭势科技来说,目前的计划是做好To B业务的完善,做全场景的AI司机。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2万关注 | 1.1万作品
+ 关注
车云网专注于汽车的电子化、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探索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新的汽车科技、产品发展潮流和消费时尚。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1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