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混动的新时代



出品 | 破浪图文组

文 | 张海灵

责编 | 章丽娟


当你看到今天这篇文章时,为期10天的2021上海国际车展已经落下了帷幕。


据官方数据显示,本届车展交出了一份超过1000家企业参展,1310辆整车参展,128辆新车全球首发,以及接待观众81万人次的成绩单。


作为2021年全球首个A级车展,在经历被疫情和车市下行夹击的2020年的大背景下,这份成绩单无疑为全球车市提振了不少信心。




从金融市场的维度来看,以往每逢大展,汽车股必跌,但此次上海车展,汽车股票一改此前逢展必跌的窘态。翻看前些天的汽车金融市场,除去正常的回调,很多车企整车股票都有着不小的上浮,特别是今年发生很大回落的“蔚小理”,已经连续的涨幅。


这个现象的背后归根结底还是由于各车企深度“触电”,并且它们在电动化领域的动作已经切实落地,例如福特的Mustang Mach-E、宝马的iX、奔驰的EQS等,不免让人觉得,纯电动车就是未来汽车的主角。




但其实,当喧嚣散去,理性沉降之时,车展所隐藏的关于未来的“蛛丝马迹”才开始显现。纯电动车固然是车展的主角,但如果你看完车展,你还会不禁感叹:混动时代也悄然提速。



混动车攻陷各个展台


2021年可以说是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的分水岭,因为今年我国正式试行或实施了大批新政,包括“国六”排放、新版“双积分”等。


为满足日益严苛的油耗及排放标准,各车企也可谓煞费苦心,纷纷制定出各具特色的技术路线图。而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纯电动车之外,在混动车领域也引来众多车企的争相布局,因此在上海车展就上演了一场群雄逐鹿的场面。


以往谈到混动车,可能你们潜意识里只有丰田本田,混动车市场也长期被“两田”二分天下。确实,相比“两田”在混动领域的建树,其他车企在过去几年推出的混动产品只能说是小打小闹,但这一次,各大车企认真了,在上海车展上大秀肌肉。




从自主品牌到合资品牌,从家用领域到越野领域,要么推出重磅混动系统,要么是依靠电机提高更大扭矩,只要你稍微走进车企展馆一看,随处可见是带有48V、HEV、PHEV等字样的展车,反观燃油车展车已经较难看到。


比亚迪、长城在车展上展示了自家的DM-i、DHT技术,不仅摆出了搭载该系统的相关车型,还在展台明显的位置展示系统的工作原理,并配有工作人员解析,人流量虽然不及其他华为、极氪等展台,但还是会有很多用户咨询工作人员。


奇瑞发布了鲲鹏DHT技术和首款混合动力车型瑞虎8 PLUS PHEV,从其技术路径可见,奇瑞在未来十年也会逐步从燃油车向混动车转型。




合资企业里,日产也带来了e-Power技术,其在日本本土销量上与丰田的THS、本田的i-MMD并驾齐驱。广本则亮相了首款PHEV车型皓影锐·混动e+,丰田发布了搭载混动系统的第四代汉兰达和威兰达PHEV车型,而且两者的展车几乎都是混动版本车型。


美系也没有错过这场混动盛宴,福特把自家走量车型锐际换装成PHEV车型,作为专业级SUV品牌Jeep也将自家图腾车型牧马人电动化,并预售了牧马人4xe。


德系推出的新车虽然大部分都是纯电动车,但也不能掩盖它们混动化的方向,大众展台上的帕萨特、途观L、探岳GTE等展车都是混动车型,奔驰已经让自家车型加入了48V电机,并宣布以后的AMG车型也会加入电机,从而带来更大扭矩。




此外,法系和韩系展台都有混动车型发布或展出,但由于篇幅限制,我只能和大家说一些主流车企和比较重磅的产品。倘若你到过这一届上海车展,只要你回想一下,应该就能发现:如今的混动市场,正迎来一个新时代,未来也势必会有一场“混战”。



混动类型五花八门


大部分车企都在布局混动车领域,那到底谁玩的才是“真”混动呢?


上述我列举的混动车型或技术,其实已经分门别类好了,包括了轻混、油混、插混、增混和e-Power,在这里我也不深入剖析,就点到为止。


轻混车型行驶靠的依旧是内燃机,其电池输出能量只起辅助作用,一般只用于车辆自动起停、内燃机起动平滑辅助和制动能量回收的作用,市面上只要打上48V这个概念的都是轻混,包括奔驰、奥迪、吉利、雪佛兰等。


与轻混相比,重混车型使用的电压和电池都会更大,使得电机作用的地方会更多,比如电机能在巡航过程中单独驱动车辆,在加速或者电池能量不足的情况下,再由内燃机单独或者联合电动机驱动车辆。


重点记住,一般在车身尾部或侧面有Hybrid、小写h,和车标有蓝色阴影的都是重混车型。在车展上看到的丰田THS、本田的i-MMD都是如此。




插混(PHEV)和重混汽车最大区别就是增加了动力电池容量,可以纯电行驶50km以上,当然,插混车型还会多一个充电口。在上海车展上,PHEV可以说是继纯电动车的另一个单一主角车型,因为比亚迪、奇瑞、Jeep、长城都在推新,就连丰田和本田也在把自家主力车型RAV4和CR-V换装成PHEV车型。


增混,也就是增程式混动车,和前面的混动类型的区别就是车辆驱动结构主要由电动机完成,内燃机主要负责发电和充电。增混并不算什么新技术,但在电动化趋势下,里程焦虑被放大,理想ONE、赛力斯SF5、岚图FREE瞄准的也正是这个痛点。




日产e-Power单独拿出来,是因为它像是一个“异类”,可以说是从EV身上搬来了电力驱动,从增程式身上搬来了用发动机发电,我之前专门解析过这个技术(迟到的e-Power是后起之秀,还是跑龙套的?),有兴趣可以了解一下。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海车展上,日产虽然正式发布了e-Power技术,但我更期待日产会在e-Power身上做出怎样的“本土化”,毕竟相比自主品牌,消费者会更青睐合资品牌。


简单介绍了当下各车企布局混动车领域的形势和分类后,回到谁玩的才是“真”混动这个问题上。其实上述我描述的都属于混动,但由于各国政策不一样,使得车企投入也不一样。




以往由于欧美缺少政策补贴或政策倾斜,使得车企更专注结构简单、成本更低的P2电动机+自动变速箱的组合,也就是48V轻混,可以说是把混动当成过渡产品来做,押宝纯电动车。相反,早期日本国内有政策补贴,加州有混动补贴,消费者也愿意为混动车型买单,因此车企将混动当成主力产品来做。


因此,两者在混动领域的差距很明显,如果要把两者放在同一条水平线比较,PHEV车型应该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欧美系通过改装现有燃油车型,增加更大功率电机和更大容量电池,而日系则是在拥有一套技术架构及混动策略的基础上发展PHEV,不难想象两者亏电状态的油耗差距。




今年以来,自主品牌也在发力混动系统,它们走的是偏日系的高度集成化路线。虽然自主超越日系还言之尚早,但态度和基础是获得机会的基础,毕竟混动专用发动机、混动变速器、能量管理策略、NVH控制等核心技术,对研发能力的考验,并不亚于单一开发燃油车或者纯电动车。



混动车的春天


是什么导致众多车企一起推出混动车呢?要知道过去混动车销量表现并不好。


以往混动车型表现欠佳的原因不外乎两点。首先,国家政策和舆论对纯电动车一边倒,使得消费者误认为纯电动车才是未来汽车的终极形态,混动车只不过是过渡技术,加之在部分城市混动车无法享受“特殊待遇”,因此很多人对混动车热情不高。


其次,市场上拿得出手的混动产品主要集中在“两田”身上,可供消费者挑选的范围很小,使得对用户的吸引力也减少。要知道,市场需求和政策引导一直是市场的两大驱动力啊。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世易时移,曾经的短板正在被补齐,新的市场环境也为混动车创造了新的机遇。如今混动车逐渐掌握的“天时、地利、人和”,加速了混动时代的春天到来。


混动车的“天时”,即市场环境正在朝对它有利的方向转变。一是根据去年年底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预测:2025年新能源车辆渗透率20%,混动车型年销量提升至乘用车节能车年产销规模的50%,这意味着2025年混动车销量将接近千万辆规模。




二是地方政策也在支持混动车型的发展,广州、天津、深圳、海南等节能车中签率经常高于60%,远远高于普通燃油车;三是对于属于新能源车的PHEV,尽管上海2023年后不能再上绿牌,但目前在很多限行、限购城市依旧是可以上绿牌的;四是去年6月最新修订的双积分政策直接赋予了PHEV 1.6分的固定积分,车企因此能继续销售高利润车型。


市场准备好了,与企业相关的“地利”就显得格外重要。车企须加大投入,在混动技术上取得突破,打造出体验更好的产品,才能抓住市场机遇。当下,随着日产导入e-Power技术,比亚迪推出DM-i,长城发布DHT,“两田”发展PHEV车型,消费者将拥有更丰富的选择。


更为重要的是,混动车型的价格将会进一步下探。因为随着在技术的提升,不仅可以控制成本,还可以将技术下探到A级车,现阶段很多A级车都已配备混动系统,并且售价也就10万左右。


“人和”指的是消费者的心态。消费者已经逐渐认识到,混动车并不是过渡技术,而是更适合当下国内环境的节能技术。比如据中汽咨询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消费者满意度调研显示,消费者对纯电动用户对续航里程和充电时长的满意度相对较低,开启空调后的电动车续航更是用户的一大痛点。




由此可见,接下来将会是一个全面混动的新时代。


纵使纯电动车将是未来汽车的终极形态,纯电车离市场自发性购买还存在一段距离,但面对后补贴时代和排放日益严格的今天,混动车可平衡补贴退坡的政策不足,帮助车企赚积分,也可以扩大消费者对汽车电动化的接受半径,丰富体验的场景,为纯电车型做更广泛的数据采集和技术积累,这将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没有小众的市场,只有未被唤醒的需求。在燃油车和纯电车纠缠的年代,混动车顺理成章地火了起来。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6408关注 | 1100作品
+ 关注
《车谈会》创始人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