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造车浪潮汹涌,多行业龙头跻身汽车“朋友圈”为哪般?
5月24日,华为重申“华为不造车”。在这次声明中华为再次表示,“不造车”这一长期战略早在2018年就已经明确,没有任何改变。“华为不会投资任何车企,更不会控股、参股”。此次声明也被看作是华为对近期关于华为入股相关汽车品牌传言的一次反驳。

虽然这已经不是华为第一次声明“不造车”,但有关华为造车或者投资车企的声音依然频起。今年4月,华为与极狐打造的首款高度智能化新车阿尔法S华为Hi版亮相时,惊艳四座,华为入股北汽蓝谷的议论也甚嚣尘上。5月20日,长安汽车发布公告,旗下长安蔚来更名为阿维塔的消息,也让长安与华为、宁德时代的合作关系被外界微妙解读,华为未来可能亲自下场造车的猜测一度疯传。



“跨界造车”来得风风火火

在汽车产业全面拥抱“新四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科技企业开始重新审视“造车”机遇,不少企业已经“先人一步”展开行动。今年3月30日,小米董事长雷军宣布“押上全部声誉”用100亿元造车。不仅小米对进军汽车产业表现得格外积极,包括大疆、360、OPPO、创维、魅族、富士康、滴滴、百度等在内的科技企业也纷纷宣布加入“汽车圈”,新一轮“跨界造车”开展得如火如荼。



在传统工业经济与数字经济的融合中,科技企业各互联网企业都不愿意错过任何一个能搭上移动互联网经济“快车”的机会。

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表示,汽车产业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巨变,未来软硬件必须深度融合,这意味着信息通信技术将成为未来汽车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核心技术。正是汽车产业的转型重构,给这些科技公司提供了用武之地。可以说,汽车产业需要ICT产业的技术,而ICT产业需要以汽车产业为载体进行转型,两者相互成就。

坚持“不造车”的华为也十分清楚汽车与移动互联“嫁接”后,产业所带来的巨大发展空间。“华为三十多年积累的ICT技术能力,将帮助车企造好面向未来的车,成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部件提供商。”最近,华为原消费业务CEO余承东还新增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职务,此次人事调整被外界解读为,华为未来的工作重心将从智能手机业务转向智能汽车业务。



而对于近期疯传的华为未来可能亲自下场造车的猜测,华为表示,凡是议论上说华为造车或者参股汽车制造行业,均为谣言。华为选择与北汽、长安和广汽三家车企作为战略合作伙伴,主要是支持它们打造各自子品牌。由于用了华为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车,经华为授权才可以使用HI标识,代表Huawei Inside。

华为称,关于华为与重庆小康集团旗下的金康赛力斯的合作,华为是赛力斯SF5的电动部件和HiCar座舱部件的供应商。同时为了解决华为授权手机零售店在华为手机大幅减少情况下的生存问题,华为在支持部分零售店来销售此款车,零售店可以获得相应收益。

“新入局者”造车是认真的!

不过,造车已成为未来的数字化先锋,互联网的“下半场”,这对于很多企业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且不能错失的机遇。 恒大、宝能、小米、OPPO、格力、百度、富士康等企业已经切入了整车板块;华为、腾讯、阿里巴巴、美的为代表的企业,则选择成为汽车供应商的角色,相关产品陆续实现“上车”。

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目标,未来新能能源车的广阔市场前景将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按照规划,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将实现全面电动化。



新能源汽车在政策的呵护下,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1.6万辆和20.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6倍和1.8倍,再度刷新当月历史纪录。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8.2万辆和17.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1倍和2.2倍。

360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周鸿祎认为,中国正面临第四次工业革命,通过数字化、IoT、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这些技术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目前,以新能源汽车为基础的汽车未来发展路径上,不仅聚集了传统汽车制造的“大佬”,也吸引了更多“圈外”企业的关注。汽车的属性正从日常代步工具,转变为智能出行的移动设备。尽管造车仍然是一项“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的耗资工程,然而宏伟的蓝图让“新入局者”表现出了难得的认真。

5月18日,美的集团旗下威灵汽车部件公布了三大产品线,正式进军汽车市场。美的集团机电事业群总裁伏拥军表示,新能源汽车的部件与家电部件有很大相似性,这也意味着美的进入汽车行业可以发挥其在家电领域的制造能力和品质保证能力,有望开拓出全新的业务版图。

选择“第二次创业”的创维集团创始人黄宏生也表示,“我愿意再奋斗30年!”他认为,造车一方面利于赋能创维家电品牌,拉伸品牌定位。另一方面,创维家电多年的品牌知名度也有利于赋能创维汽车。成就一段“双向赋能 合作共赢”的佳话。



恒大从2018年进军新能源车以来,已在汽车产业累计总投入达474亿元,其中用于收购技术和研发费用249亿元。目前,恒大汽车已经掌握了整车制造、动力电池、3.0底盘架构、驱动电机等技术,按规划新车将在上半年启动试生产,下半年开始陆续实现量产。

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不同企业入场“造车”,背后是寻找新发展空间,而规模化、标准化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未来有巨大发展潜力。“新能源车的网联化、智能化两方面都是互联网企业表现特别强的方面,它们的加入能够发挥比较大的作用,但同时它们也有短板,并不是过来了就成为‘颠覆者’,而是一个协同发展的过程。”

软硬件结合促进深度融合

事实上,企业选择“跨界造车”是充分考虑到自身优势后的一次技术整合。 一方面,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5G等技术成熟,智能化、网联化已经成为汽车技术发展的战略高地,自动驾驶技术正在快速更迭,软硬件结合将深度融合,这也给予了科技企业抓手,渗透入市场。另一方面,宁德时代、美的为代表的企业,通过自身传统供应链优势,已占据市场主动地位。电动车产业未来发展的巨大前景,不仅让跨界造车的新势力们士气高涨,也同样让传统车企在这一创新领域敢于大胆迈进。



今年4月,北汽旗下高端电动车品牌极狐ARCFOX正式发布了一款重量级智能化新车阿尔法S的华为HI版,面对复杂路况,ARCFOX阿尔法S能够精准地对危险状况进行预判,成为目前自动驾驶水平最高的新能源汽车。

自长安宣布与华为、宁德时代打造高端智能电动车品牌后,新车的推出也备受关注。5月20日,长安蔚来正式更名为阿维塔科技,为三方进一步合作扫清障碍。公告称,阿维塔科技将独立发展,独立进行市场化运作,并整合战略合作伙伴资源,也有独立上市的可能。而长安汽车与华为、宁德时代共创自主可控的智能电动网联汽车平台CHN,并在未来五年内推出5款新车,其中明年上市的内部命名为E11的新车有望成为首款搭载L4-L5级别的自动驾驶车辆。



此外,传统车企还在更多领域展开跨界合作。5月17日,滴滴与广汽埃安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结合广汽埃安自动驾驶整车平台及整车设计、制造能力与滴滴自动驾驶软、硬件技术研发优势,共同从线控底盘、自动驾驶传感器与系统集成等基础维度,全新定义并开发一款可投入规模化应用的无人驾驶新能源车型,并全速推进量产。今年初,百度和吉利控股集团双方已达成战略合作,共同组建了一家智能电动汽车公司——集度,将基于吉利纯电动机构浩瀚SEA,在智能汽车制造相关领域展开紧密合作。而阿里巴巴集团去年与上汽集团、浦东新区三方联合打造的高端智能纯电汽车项目“智己汽车”发布了首款车型L7, 预计明年上半年实现交付。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行业动向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3.2万关注 | 1516作品
+ 关注
一入汽车深似海,从此爱驾闯天下。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1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