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汽车热议|第43期:特斯拉建中国数据中心,是妥协 or 进步?

热议话题

#特斯拉宣布已在中国建立数据中心,大陆销售车辆数据都存储在境内

5月25日,特斯拉官微宣布,特斯拉已经在中国建立数据中心,以实现数据存储本地化,并将陆续增加更多本地数据中心。所有在中国大陆市场销售车辆所产生的数据,都将存储在境内。

据法学博士 @史宇航 梳理,在特斯拉宣布这一措施之前,很多信息已经表明建立中国数据中心早有预兆。

在2020年6月,《上海证券报》就报道过特斯拉中国用户数据和认证服务将迁移至中国;到2021年4月13日,特斯拉表示或效仿苹果在国内建立数据中心; 2021年4月28日,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委员会就《信息安全技术 网联汽车 采集数据的安全要求》公开征求意见; 2021年5月12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关于《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征求意见稿发布后,特斯拉旋即表示支持;2021年5月13日,特斯拉率先修改了自己的法律声明中的联系方式。

特斯拉建立中国数据中心,为什么迫在眉睫?

汽车盐究员 @卫藤芽生 表示:

对于特斯拉来讲,当下最大的问题并不是解决刹车问题。数据问题关系国家安全,是没有谈判余地的,特斯拉摄像头记录的数据必须要留在国内。毕竟对于一款有多个摄像头的智能汽车来说,很容易获取到当地的一些敏感信息,因此这也是为什么部分地区发布了禁止特斯拉进入某些地方的通知。

@安好心直言:自动驾驶这玩意,本来就是个终极情报收集装置。

卫星可以获取2D情报,航拍建模和街景图可以获取3D情报,而当自动驾驶车辆逐渐判断物体是动是静呢,这些数据找到规律之后,那就是4D情报。

作者猜测,今后基于自动驾驶的数据采集只会比想象得更精细。

无论是雷达测距,还是摄像头识人,为了发展自动驾驶都可以名正言顺的强化其性能。甚至有可能采集到我们自己都采集不到的数据,因为我们没有利益驱动去监视路上的每一个物体,自动驾驶可以…如果销量达到一定程度,且自动驾驶的概念深入人心,那么只要打着“为保护生命安全”的旗号,就可以进化数据采集能力,并对数据进行超越监管者想象力的分析。

数据中心的建立,不是简单的迁移。对此, @jetwaves 有自己的专业建议:

不仅数据要物理存储到中国大陆境内,还要……

要提供合规审核接口;要保证这些数据不会因为任何原因离开中国大陆,并且用一系列机制「管理手段,技术手段,法律手段等等」来确保这一点,这一系列机制需要每年内外审核;要确保内部员工的数据访问权限不被滥用,没有权限的人不应该获得访问到对应数据的能力; 要建立数据泄露汇报机制,保证一旦出现数据泄露问题,管理部门,消费者和公众有知情权;要专设一个高级责任人负责数据安全,一旦发生数据泄露并导致严重后果,这个人跟CEO要承担法律责任;还要保证所有跟数据有接口的外包商全部符合以上规范。

汽车行业分析师 @李梦晨 根据这个问题还抛出了2个讨论方向,即:

1、智能汽车时代,个人隐私如何周全?
站在今天的角度分析,隐私数据的保护将是一个长期的问题。或许会随着技术革新有新的突破。但基本的几个原则或许应该得到遵循,数据应该得到“脱敏处理”,对数据处理者的监管需要到位,在有可能的情况下,能否引入更中立的第三方数据保护者。在特斯拉“刹车门”事件中,舆论质疑的一点在于“该数据是否被可以掩盖与删减”。存储于第三方,同时接受监管,再由特斯拉这样的数据处理者“有道取之”,或许这才是对个人隐私数据的一种有效保护。
2、在有偿与无偿之间,可以找到平衡点吗?
既然数据处理者可以利用数据创造利益,那么,不妨与数据提供者共享收益。而这种收益不限于免费的OTA升级,是否可以做到更有回报感的有偿支付呢?真正做到用户与车企的共创共生呢?

#特斯拉官方回应河南车主「高速刹车失灵」:系右前轮速传感器警报

5月28日,特斯拉回应河南温先生近日在网络上声称的车辆“高速刹车失灵”、“险出事故”事件,称目前初步远程诊断车辆报警原因为右前轮速传感器警报,并非“刹车失灵”。特斯拉还表示,温先生的车辆行驶里程已逾17.5万公里,已超出车辆质保期,车辆从出现报警提示至今,已经继续行驶了800多公里,并且还在使用中。温先生在拒绝检查车辆的情况下,在网络上声称车辆“高速刹车失灵”、“险出事故”,并使用“自杀玩具”等词汇制造社会热点,向特斯拉提出免费更换至新款 Model X车型的诉求,对此特斯拉无法予以满足。(新浪财经)

车主 @电眼 司空见惯:轮速传感器坏了这种事,自己就遇到过!而且还坏过4次,其中3次还是过保之后。

根据事件中温先生的描述,他的Model X发生故障时,ABS、车身稳定系统、牵引力制动系统等报警,且高速上车速从100码降为60码,这个过程,作者表示太过熟悉。
1、轮速传感器坏了会怎样?
首先,ABS防抱死系统,其实就是测得轮胎被刹车抱死了,轮速为0,但其他传感器显示车子还在向前,那么ABS系统就接入,防止轮胎抱死之后失去转向功能,以及抱死后刹车距离加长的问题。车身稳定系统(VSA,更多的说到是博世的ESP),也是通过传感器测得各种车身不稳定的问题,其中包括轮胎打滑(轮速传感器数据大于车速),那么就ESP会主动介入,稳定车身。
2、如何解释从100码降速到60码?
汽车发现了一些零部件的故障,所以为了安全起见,限制了车速!因为在轮速传感器故障的情况下,导致ABS、ESP等不可用,再高速行驶的话,安全隐患很大。限速本身就是安全措施。作者还在网上搜索「轮速传感器 限速」,发现了很多网友遇到过这种限速问题。
以上两点可以证明:温先生遇到的其实是轮速传感器损坏导致的限速问题,而不是刹车失灵问题!
而针对特斯拉反馈中的「轮速传感器脏污导致」描述,作者也查询了其他品牌的车型手册,手册中明确指出:
部分车型ABS故障由轮速传感器吸附铁屑及其他杂物引起,并非轮速传感器故障。如果维修,需要先将轮速传感器拆下,再清理杂物,气枪清理安装孔,重新安装,清理故障码。试车,若故障消除,则修理结束。如果故障没消除,则更换轮速传感器!

这样一来,问题解释的已经明明白白,作者希望一些自媒体、吃瓜群众不要再乱带节奏了……

#黑龙江一女子称考科三被社会车辆「恶意别停」,官方回应称「没有别停情况」

近日,一段女子科目三考试被别停的视频,引发了网友热议。当地车管所回应:经调查,私家车不存在别停情况,考试中可以保持正常安全距离,车停下,不至于下车不合格。女学员还是存在操作准备不足的情况。

看完新闻, @黑瞎子 有话说:为什么科目三是路考?不就是不止步于考察驾驶人驾驶技术,也包括于正常公路上行驶的随机应变能力。

考试的时候不要指望周围车辆都让着你,别人没有这个义务和责任。今天别的车辆给你让行,在某种层面来说就是帮助培养了一名没有实操能力的司机、“马路杀手”,将来的受害者很有可能是你或者你周围的车辆。

@麥發發 声讨了不良自媒体:

无良媒体为博眼球而错误引导,把这事儿说成了恶意别停。而且只放了女子趴车窗哭的视频,却没放社会车辆和考试车相遇的具体情况。这很容易引起别人的同情心。好在官方有回应了,这才能对这个事儿有个定论。否则这位社会车辆车主是不是又要被网暴,甚至于网暴以后又是一起被“社死”的例子?

事件只能说明:女子并没有真正掌握驾驶技巧,遇到实际路况后慌了神、麻了脚、失了手,怨不得谁。不过,考试还有机会,加油。

#重庆一奔驰车强行变道插队不成,连续别车二十次阻碍后车行进

近日,重庆江北区驾驶网约车的小叶昨天晚上七点遇到件奇葩事,一辆奔驰车因为加塞赌气,多达 20 次别小叶的车。

做出这种别车行为的人出于什么心理?恶意别车会受到怎样的处罚?

@曹小灵 很直白的说出了「别车人」的心理:

他们最大的心理支撑就是:我开你前面,你不敢撞我,我急刹车你追尾,依然是你的责任。
背后的逻辑是,后车需要和前车保持足够距离,其实我感觉主要是为了防止扯皮,更好的进行权责划分,才这样设定的。理论上来说,前车故意别车、故意急刹车、紧急并线开斗气车等恶意危险驾驶行为导致的追尾,是前车责任。但是这需要后车举证,比较麻烦,所以很多司机的基本认知依然停留在我开你前面我就牛的阶段。

@孙健律师 在自己的回答中,解读了交通肇事罪、危险驾驶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相关法律知识。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对于在车道中行使的机动车,如果要超车、掉头、转弯的时候,后车与前车应当保持充足的安全距离,并注意开启转向灯、变换使用远近光灯等。而恶意别车的行为,不仅仅会影响了正常的道路交通秩序,造成其他车辆无法正常行驶;情节严重的,将会涉嫌刑事犯罪,因案件不同,可能会触犯交通肇事罪、危险驾驶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等。

我们提倡:珍爱生命,远离路怒!

热议车型

预算30万,岚图FREE和理想ONE怎么选?

@司机的自我修养 从多个角度对两款车型进行对比,最终得出结论:

虽然岚图FREE提供了增程和纯电的双版本,但它增程版的吸引力显然比纯电版要更大。更好的增程器、更丰富的配置、更强的性能是它相比理想ONE的优势,面对蔚来ES6,它的售价更具性价比同时还能无惧里程焦虑。软件调校往往是传统厂商的劣势,岚图FREE的辅助驾驶和车机互联体验如何目前还不得而知,至少目前岚图的手机APP的使用感受距离蔚来和理想还有着相当明显的距离。
理想ONE和蔚来ES6作为造车新势力的代表产品,两款车都有可圈可点的地方。理想ONE是一部实用型的“水桶车”,它的硬件堆料不出众,但软件优化非常到位,同时价格也非常诱人。蔚来ES6有着更加独特的用车体验,独一无二的电池租用模式、加紧铺设中的换电站以及参与感极强的用户社区这些都是蔚来的护城河。虽然它的价格是三台车中最贵的,但它的体验感也是三者中最好的。

以上就是本期值得关注的知乎汽车优质内容。

有问题、有观点,

来 知 乎 。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1701关注 | 59作品
+ 关注
聚焦行业动态,关注汽车前瞻科技。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