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宁德时代、比亚迪谈供货协议,苹果造车终究绕不过中国市场?


文|郭文静


6月8日,路透社报道称,苹果与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磋商为其电动汽车项目供应电池的协议。


典型的“字少事大”,消息一出,宁德时代和比亚迪股价应声上涨,其中比亚迪(SZ:002594)股价在十分钟内上涨超过4个点,当日最高涨幅超过8%。同一时段,宁德时代(SZ:300750)股价也迅速翻红。



苹果的威力可见一斑。自2014年启动“泰坦”计划宣布造车计划后,苹果造车已经成了业界最为期待的“大事件”之一,虽然立项至今的7年多时间里,苹果造车颇为波折,但仍旧没人敢小看苹果进入汽车领域后带来的“震动”。


苹果造车进展的每次曝光,都能挑动汽车行业的神经,而随着今年以来其动作的不断加快,这个最具竞争力的“野蛮人”似乎真的要来了。


从代工厂到电池供应商


在2014年启动造车大计以后,苹果动用庞大的资源在短短半年时间内,就组建了一个多达1000人的团队,团队成员大都来自克莱斯勒、特斯拉、福特等知名车企。



然而,高光时刻之后,2016年,苹果造车计划宣布搁浅,转型研发自动驾驶技术,好在这方面研发成果显著。数据显示,苹果自动驾驶里程在2020年就已经突破了3万公里,最长“脱手”距离也延长到232公里。


今年1月,有报道称苹果重启造车大业,随即2月传出苹果将与现代汽车合作造车的消息,消息称苹果汽车将于2024年投产,但随即现代公司表示,双方进行过电动车业务早期谈判,不过所有洽谈已经暂停。


因为苹果造车一直更倾向于与传统车企合作,所以摆在苹果造车面前的第一道坎就是如何找到一个传统车企做代工厂,但传统车企都对这个“角色”避之不及。据日本《日经新闻》报道,苹果至少与6家汽车厂商展开过谈判,可都被拒绝了。



事实上,苹果2016年造车规划停摆,很大一部分原因正是它先后被宝马、戴姆勒、丰田、大众等这些巨头“无情拒绝”。以苹果的强势作风,它需要的只是个听话、靠谱的代工厂,并不打算与车企深度合作,传统车企巨头自然不愿意参与这样的合作。


不过,事情或许将出现改变,因为苹果的老朋友富士康也在紧锣密鼓的筹划造车,尤其是在今年1月宣布与吉利汽车战略合作之后。对于这次合作,双方明确表示成立的合资公司将为全球汽车及出行企业提供代工生产及定制顾问服务,很大概率吉利会提供其SEA浩瀚架构,而有了与吉利的合作,富士康并无造车经验的短板将得到极大弥补。


这就为苹果造车进一步扫清了障碍,如果苹果真的选择富士康代工造车,那么其造车大业必将大大提速,有更多进展也就顺理成章了,比如此次传出的与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磋商电池供应事宜。


苹果造车全靠中国产业链?


代工靠富士康与吉利的合资公司,动力电池靠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看来苹果的造车大业真的要靠中国产业链了,而从苹果的需求和中国的产业环境来看,这个判断不无道理。



从2014年至今,苹果已经“蹉跎”了7年,而在这7年间,智能电动车行业则发生了不小的变化,特斯拉横扫全球,国内“蔚小理”等造车新势力也都初步站稳了脚跟,华为开始入局,百度、小米、360等互联网科技巨头都摩拳擦掌,整个智能电动车产业链更是获得了迅猛发展。

苹果造车全面落地的时机已经成熟,而无论是市场还是产业链,中国都具备明显的优势。市场方面,中国汽车市场已经被公认为新能源车最主要的市场,“得中国市场者得天下”已经再三被验证,特斯拉靠中国市场迈过规模化最后一道坎就是个例子。



产业基础方面,从电池上游的赣锋锂业、天齐锂业、多氟多、新宙邦等企业,到宁德时代、精进电动等三电系统供应商,再到百达精工、均胜电子等车身和内饰供应商,都已经在全球新能源车产业链上占据了领先位置。智能化和网联化方面,中国更是领先全球其他市场。


再加上特斯拉已经被验证过的国产供应商体系,苹果造车完全可以照抄作业,造车大业事半功倍。



代工生产方面,相比大众、宝马、福特等传统汽车巨头,中国品牌不仅更加灵活,且制造实力已经达到国际水平,尤其是在新能源车领域。苹果即便不找富士康代工,也更容易在中国找到一个愿意代工的合作伙伴。


综上来看,无论苹果造车最后如何展开,都不会离中国市场太远,敲定这两家电池企业为供应商只是个开始,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或许会见证苹果汽车在中国市场的落地和崛起,一如我们近几年见证过的特斯拉爆发式发展。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7777关注 | 4527作品
+ 关注
一个在碎片化信息时代推崇深度阅读的汽车新媒体。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34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