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车市:自主品牌超车,新能源车成关键棋子

不知不觉,2021年已经过去一半时间。6月份的天气格外炎热,但车市却没有保持以往的火热状态。6月、7月、8月是传统的销售淡季,接下来的车市或将变得较为“冷清”。


乘联会数据显示,5月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162.3万辆,同比增长1.0%。批发销量则为160.6万辆,同比下跌2.1%。国内车市首次出现下滑,零售市场与批发市场的销量增幅出现一正一负的情况。新能源车依然持续“高烧”,同比增幅达174.2%。


去年汽车市场因年初疫情影响,4月之后压抑的汽车消费才得以释放。经销加大促销力度,厂家更是向经销商压了更多库存,筑起较高基数。此外,今年疫情再度发生,让5月批发销量有所减少。


5月自主品牌零售60万辆,同比增长18%。而主流合资品牌零售78万辆,同比增长3%,增速明显低于自主品牌。另外,自主品牌国内零售份额为36.4%,以同比增长4%的速度领跑市场。


SUV细分市场拖后腿


5月份车市批发销量出现下滑,从各大细分市场来看,主要是受到SUV细分市场出现波动的影响。


乘联会5月份销量数据显示,轿车、MPV、新能源乘用车三大细分市场销量分别为79.4万辆、9.5万辆和1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了3.3%、12.0%和180.1%。唯独SUV细分市场,以73.7万辆的成绩,处于同比下降2.3%的状态,远远落后于轿车市场。


要知道,去年同期两者的销量差距仅1.5万辆,而今年5月两者差距扩大至5.7万辆。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合资企业的SUV生产和销售情况出现波动。日本芯片制造商瑞萨电子于3月19日火灾导致其工厂停产,在4-5月份严重影响到下游汽车厂商产量。


从销量数据上也足以印证这一说法。以往保持微增长的日系品牌零售份额,在5月份一反常态同比下降2.1%。尤其是能反映生产状况的批发销量方面,东风日产、上汽通用、一汽丰田等均有不同程度下滑。


具体到SUV销量前15榜单,除了博越、比亚迪宋之外,奇骏、探岳、 奔驰GLC均出现了不同程度下滑。另外,以往榜单中排名比较靠前的逍客5月销量也只有11363辆,跌出Top15的行列。不难看出,芯片荒对合资车企产销量带来了不小影响。


自主增速超合资,谁在心慌?


与略显颓势的合资品牌形成鲜明对比,自主品牌零售市场份额稳步提升,今年整体市场表现不断向好,一改此前十几连降的尴尬状态。


自主品牌5月零售60万辆,同比增长18%,远高于主流合资品牌的3%。零售份额为36.4%,同比增长4%。不难看出,在“芯片荒”的影响下,自主品牌不断强化供应链优势,并在产品、营销、服务等各方面均有了明显进步,凭借过硬的实力保证了正增长。


另外,乘联会数据显示,5月乘用车整车与CKD出口方面,自主品牌达到8万辆,同比增长241%;合资品牌1万辆,同比增长68%。抓住品牌向上的机会,自主品牌逐渐走出中国,参与到全球竞争的行列中。


而日系品牌受“芯片荒”影响,零售份额为23.4%,同比下降2.1%;美系品牌零售份额达到10.6%,同比增长0.6%。除了上汽通用表现不断回暖外,特斯拉在新能源车市场的强势表现也贡献不少的力量。至于德系品牌,乘联会近年来给出的都是“处于调整蓄势阶段”的答案。


归根到底,德系品牌在传统燃油车市场的发展几乎到了天花板,而在新能源领域的表现又不尽人意,难以寻找新的增量,这是目前最大的困境。乘联会4月份数据显示,ID.4 CROZZ与ID.4 X销量分别为722辆和922辆,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新能源市场,中、美品牌主导


德系品牌虽然展开了新能源车攻势,但效果甚微,或处于蓄势待发的阶段。而日系品牌关于新能源车的产品布局迟迟未能展开,都是以插电混动、轻度混合动力为主。所以,现阶段新能源车市场主要以自主品牌、美系品牌为主导。


5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18.5万辆,同比增长177.2%。环比4月仍有17.4%的增长,是拉动整个汽车市场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车企层面,上汽通用五菱、比亚迪、特斯拉中国、广汽埃安表现依然强劲,销量分别达到了33175辆、31908辆、21936辆和10395辆。


造车新势力方面,蔚来、小鹏、哪吒、理想和零跑汽车组成了中坚力量,5月销量分别为6711辆、5686辆、4508辆、4323辆和3195辆。哪吒凭借优异的表现排名超越理想升到第三,而理想则因“新款车型上市引起老车主维权”事件影响,销量出现波动。另外,产品单一也是其销量增长乏力的原因。


新能源车销量榜单上,除了排名第二、第三的特斯拉Model Y和Model 3之外,其余车型均为清一色的自主品牌车型。而新能源车渗透率方面,自主品牌为24.7%,豪华车为10.8%,主流合资品牌仅为1.7%。不难看出,自主品牌仍然是整个新能源车市场的主要推手。


虽然新能源车上的芯片用量更多,但新能源车销量反而处于上升态势。足以看出,自主品牌的芯片供应稳定性好于合资品牌,有效化解芯片短缺压力。这或许能成为自主品牌的又一竞争力。


钟述


面对合资品牌的围攻,自主品牌似乎逐渐找到了破解方法。一方面,致力于品牌不断向上发展。另一方面,善于抓住机遇,在高低两端新能源车型市场取得先发优势。接下来的6月份,因芯片短缺仍未明显缓解,车市增速或会继续放缓。车企想要保持正增长的发展态势,新能源车成为至关重要的一步棋。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2万关注 | 7025作品
+ 关注
钟叔驾道总编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