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眼花缭乱?扫雷这些鸡肋配置,买车不花冤枉钱

“新能源汽车时代让车企在电气化配置上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创新浪潮之下无数噱头涌入其中,‘黑科技’这个词快被玩坏了。”


除去车辆的外观内饰设计、行驶的动态表现之外,我相信配置的对比绝对是无数消费者在选车时伤脑筋的一点,特别是对于新手司机而言,这个功能是什么,有什么用?让人头大。更多的情况是,厂家宣传的很好,但实际使用不断踩坑,要么功能实用性不强,要么使用频率极低,而自己却要为这些配置掏出不菲的价格。今天就和大家聊聊我亲身体验过的一些号称“黑科技”的鸡肋配置,避雷指南奉上。


01

自动泊车


对于绝大多数新手司机来说,停车是一个不太愉悦的过程,手脚并用的同时左右后视镜也要兼顾,确实有些太难为新手司机们了。为了解决这个烦恼,倒车影像和360度全景影像应运而生,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了十分不错的体验,但是科技的进步是由懒惰推动的,自动泊车2005年正式登上舞台(比大家想的都要早吧~),当时由雪铁龙提出,但是第一代自动泊车系统其实算不上自动——电脑只是控制车辆的方向盘,但刹车、前进后退档位和油门都需要车主自己控制。彼时的自动泊车系统着实鸡肋。



随着车身周围的传感器的增多、电子挡杆、线控转向的普及,这一配置也被大众、丰田、奔驰等大厂纷纷跟进。


不过即使在已经是16年后的2021年,我仍然发现许多品牌的自动泊车系统依旧鸡肋,实用性极差。消费者在使用这个功能时候的痛点主要有这几个:


首先,开启自动泊车系统后,车辆对车位的识别率较低,我在试驾某台今年新出的SUV时体验这个功能,依旧出现了整整一排露天空出的车位没有办法识别的尴尬——这还是在停车线比较清晰的情况下。而我们在城市中其实很少有如此良好的停车条件,停在路边两台车中间或者小区见缝插针才是最为频繁的场景。



车位识别率低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则是停车的速度及准确率。


相比大多数司机一辆把搞定的情况,自动泊车系统用时更长,我试驾过的三台车平均都在20秒以上,这个也是工程师为了保证车辆安全而放慢速度做出的妥协,但效率上与驾驶员直接停车还是差距比较大的。



最后便是准确率,对于大多数司机来说停车是练习一两个月就能做的很不错的一件事情,特别是在有倒车影像这类功能的辅助下,停正也是一个标准,但是对于好几台搭载自动泊车系统的车辆来说,系统完成的停车经常车辆歪歪扭扭,同时也有压到旁边车位线的情况,部分车辆会出现雷达识别后方停车杆为障碍物,导致车辆前轮都没有进入停车位便显示停好的情况(没错特斯拉,说的就是你!)。



也就是说,体验了一圈下来,还是有相当一部分车企对这个功能的体验做的很差的,而体验差的功能很可能买来就吃灰,多花冤枉钱,建议如果你看重这个功能,那么一定要去店里完整体验过再考虑哦。



02

人脸手势启动功能


这个功能也是近期体验的一台车所宣传的功能,没错,就是摩卡啦,厂家号称这台车可“意念启动,手势挪车”,我初听时还挺新奇。在见惯了远程启动之后,驾驶员在车辆前站立并摆出特定的姿势便可启动车辆,挺炫酷的。



但是实际体验之后大反转,大家先看我司大黑做个演示。


实际体验中有几个方面让人诟病:


一、意念启动时间过长,由于需要依靠前挡摄像头识别人脸及姿势来判断驾驶员是否需要启动的意图,所以整个逻辑线的收集-判定-执行时间过长。相信一下,我们的手机用指纹解锁不需要一秒钟,如果你的手机用人脸识别解锁需要超过3秒的时常,那这个功能是完全的鸡肋。意念启动同样,超过10秒的解锁市场需要保持一个“中二”的姿势在车前站立,迎接人来人往的目光着实是一种煎熬——什么时候能达到不是鸡肋的级别呢?我希望车主揣着钥匙,走到车前抬手,一到两秒钟车辆就能自行解锁启动的时候才有实用价值。现阶段确实是噱头。



二、手势挪车,也就是通过车主站在车前通过手势引导车辆前行后退停止,但是依旧是反应和识别准确率的问题。有雷达的情况下我倒不担心它会撞上障碍物,但是实用性堪忧。


同时在我们测试时候,实验了大概三四次,都失败了,其次我们在什么情况之下才会用到这个功能呢?大概率是在停车,那么手机控制前行后退会比手势更香。实际上无论是手机还是手势挪车,在实际应用中几乎一年都难以使用几次——毕竟很少有情况说我停车时驾驶员没有办法出来,所以不得不在车外停车的情况。厂家主打智能平台,但也推出了不少鸡肋的功能。



03

后排屏幕/副驾驶屏幕


在新能源汽车时代的起点,我们发现内饰的科技感被提升到一个相当高的高度。但是既然是设计自然有好有坏,而水平低的玩家最喜欢做的事情便是无脑装屏幕——副驾整上,前排一整条贯穿的整上,中央控制台整上,后排也人手一个,最好后排中央扶手也整上。反正在许多人看来屏幕越多越高级。



但是真的是这样吗?虽然经过这些年的发展车载屏幕在灵敏度和显示效果以及最重要的成本都有了明显的改进,但是体验却一直不好——很简单,用车场景本身就是不适合长时间使用大屏幕的场景。


我相信许多人在车上看手机都会头晕,这是因为车辆在行驶时会产生震动,也会有不同的加速减速动作,感知加速度、调节平衡的内耳前庭和感知速度的视觉,在传递给大脑信息的时候出现了矛盾。他们一个认为你在运动状态,另一个则认为你在静止状态。这种信息矛盾是导致晕车的原因。那么这种大屏幕观看娱乐的场景就仅剩余长时间停车等待时的时间消遣了——同样,这种也是一种应用很少的场景。



特别是后排,更为费解的是,某些新能源车这样做也就算了,毕竟人家电池容量大可以支撑长时间屏幕的使用,但是燃油车也这样设置,怠速看视频真的没有手机香~当然,更为重要的一点,你的车要有空气悬架后排屏幕才能派上用场。


04

LED灯组编程



和上述背景同样,各大品牌在追逐科技感的路上一去不复返,各种“骚操作”层出不穷,而多年前的灯组编程也提升了日程,近几年也有几台车型将这一功能炒起来了,甚至还有车灯像素化,作为投影作为噱头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的注意力。



玩灯嘛,奥迪是强项,但是看一眼现在的新能源车,发现极氪啊,高合啊,智己啊都推出了可编程智能交互数字投影技术,用户可自由切换自定义显示图像。包括之前小鹏P7通过前脸灯光来模拟交响乐也火了一把。



首先和大家聊聊,车辆的灯光系统必然会有革新——作为万物互联很重要的一环,我们的汽车在使用上是越来越智能,但是,车车的交互以及车路的协同其实还是十分落后的:当你开车上路,你和其他车辆的链接其实依然很原始,鸣笛、闪灯,没了。车与车之间的协同依旧停留在驾驶员的博弈之间,就好比开着飞机扔石头。所以对于灯光系统的研究就来了,我们希望通过灯光系统来显示我们想要传达的信息。


回归现实,虽然这种“黑科技”确实有可用之处,但是太过超前了,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除了当成一种玩乐的功能,并没有其他实际意义。LED技术的快速发展或许让未来更多的车会在灯光系统上做出改进,届时我们再看看灯光系统有什么可玩的内容把。



写这篇文章的初衷其实是一篇“避坑指南”,我希望大家始终明白一个道理,咱花钱也要把钱花在刀刃上,对于这类目前还属于噱头的技术,多花钱的同时并没有起到实际的意义。或者体验很差的功能是完全没有必要加钱来上的,当驾驶员对驾驶这件事的参与度越来越低,汽车也回归交通工具的本质,我们可以为安全为舒适为豪华甚至为了面子加钱,但是就不要钱也花了,罪也受啦。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买车/提车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9.1万关注 | 1.4万作品
+ 关注
有料、有态度的汽车媒体,用丰富的原创干货帮你做出最正确的购车选择。只为做你喜欢的车叫兽!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