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IPO之后,又是只有造车一条路?

滴滴的名气,毋庸置疑,近期的递交IPO招股书,则让它大概率会走向了新的一个层级。

非公开市场估值950亿美元,上市时估值可能达到1000亿美元,瞬间在全球各种公司的市值中排在100名-200名的前列位置,高于Uber的920亿美元左右市值,高于自动驾驶领头羊Waymo目前的预估市值(300亿美元),高于蔚来汽车目前的市值(740亿美元),高于理想汽车目前的市值(255亿美元),高于小鹏汽车目前的市值(322亿美元)。

几年间,关于滴滴的IPO传闻已久,而从目前的滴滴新动作来看,显然,这家企业到了一个新的关键拐点,至于拐点的原因,可解读为"瓶颈已久需要突破",可解读为"决策层有了新的方向",可解读为"这家公司遇到了问题"等等。

IPO:成功率极高,问题很少

滴滴目前面临的局面,好多于劣,十分清晰。

好的点用三个词进行凝练"规模化""用户信息""行业差异性"。

公开数据和招股书里的信息很明确,滴滴就是目前中国这一领域的巨头,甚至可以加上绝对二字。

截止今年3月底,滴滴在全世界15个国家约4000多个城镇开展业务,提供网约车、出租车、顺风车、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代驾、车服、货运、金融、自动驾驶等服务。

近3年营收分别为1353亿元人民币、1548亿元人民币、1417亿元人民币;最新用户统计数据,滴滴全球年活跃用户为4.93亿,全球年活跃司机1500万,在中国拥有3.77亿年活跃用户和1300万年活跃司机。过去一年滴滴全球业务的平均日交易量为4100万单,全平台总交易额为3410亿元人民币。以及,滴滴的官方数据显示,过去3年内,司机总收入约6000亿元人民币。

上述的一系列数字,对于它所处的行业而言是惊人的,以Uber为例,近三年的营收分别为104.3亿美元、130亿美元和113.9亿美元,而滴滴的数据为208.1亿美元、227.6亿美元、203.9亿美元。营收端,滴滴在近几年,是Uber的两倍级别。

不过,尽管滴滴目前规模巨大,但距离之前它提出的目标:日订单1亿、全球月活用户超8亿,相差的距离还不少。

还有,滴滴目前的规模地位之强,还在于它同时拿到了上下游的份额。上游有网约车业务-专车/优享等,中层有出租车/快车等,下层,则在之前的顺风车之后,靠着花小猪砍下了三到五线城市的相关市场。

同时,它还是目前全球市场同领域出行公司,唯一在加码自动驾驶相关技术服务的企业。

整体来看,滴滴手握的牌局不错,前有着快手这家手握海量用户的巨头刚刚完成上市,再有滴滴,成功率颇大。难点只在于,它的估值、发行、募资目标是否能够最终实现,以及中途的一系列变数。

当然,完事无全好,滴滴IPO的背后也有着眼前的问题。

第一, 滴滴的核心业务主要在中国业务上,同时业务种类主要在于出行服务。这一次滴滴提交IPO招股书,团购业务-橙心优选是被剥离的,存在单独上市的可能性,也存在亏损严重影响上市的可能性。

第二, 滴滴一旦IPO之后,会立刻在全球市场出现业务单一的问题。市值千亿美元的Uber目前在海外市场进度颇好,核心原因在于它的业务进一步完成跨界,以出行服务+外卖配送进行组合,而滴滴完成IPO之后,在二级市场会直接暴露其核心业务相对单一这个问题。

第三, 滴滴目前仍在亏损状态,而非盈利状态,亏损幅度在不断收窄。同时,中国的网约车市场目前存在比较大的变数,洗牌在不断进行,比如北汽集团已经开始实现首汽约车部分板块的控股,再比如曹操约车在很多地区开始超过滴滴的使用率,同时包括T3出行等开始抢占边远地区的滴滴市场份额。

整体来看,滴滴所处的局面目前是,行业规模龙头以及用户量龙头,但尚未完成此前的相关目标,距离目标有比较大的出入,亏损有所收窄,投资人/企业未来等方面,面临比较多的挑战,以及比较严重的瓶颈。

滴滴IPO,看到的更多是挣扎

滴滴IPO之后,整个行业对此表示的更多是忧虑。因为,几年间的滴滴IPO传闻,实际上已经让行业对这家企业做出了一轮轮的剖析,掌握了财务、核心业务、规模、运营方式的诸多核心信息。

资本的嗅觉总在前沿、前沿可能性、未来可能性方面,而滴滴所擅长的出行领域,目前并非朝阳产业。比如,滴滴在完成IPO之后,如何面对Uber在全球的出行+物流业务组合,将是一大难题。同时,在中国市场开展出行+物流业务组合,目前滴滴有相应的布局,比如滴滴搬家等,但距离货拉拉、美团等同类对手,以及自身面临的监管等,短时间内起势存在问题。

于是,滴滴所面对的,是突破口。按照其专业能力、独有优势来看,未来的路线,只剩下能承载巨额体量的汽车相关业务,比如自动驾驶技术与服务、比如网约车销量的承载、再比如自己造车或其他同类事件。

如果IPO成功,滴滴在这一方面的突破口有多大,实际上机会并不多。

类似于百度与吉利的合资方式进行下一步汽车的打造?从技术储备能力、合作双方的匹配程度来看,滴滴尚不具备百度的能力去完成整车C端的入局。目前,滴滴与比亚迪合作打造专属网约车相关业务,滴滴在之中更多是需求提供方以及整车落地之后的运营商,相关技术储备本就足够的比亚迪,能满足滴滴以及其他公司相关网约车的打造。

短时间来看,滴滴直接进军造车业务的机遇不大,需要等待无人驾驶网约车的准入政策正式草拟及下放,届时,它与整车制造企业之间的地位与权益能够对等匹配。

那么,滴滴IPO之后拿到募资后,它比较清晰的拓展发力点在哪?答案是2个。

1. 在业务模式上,补齐自己单一的短板,加入物流/外卖/配送等,这样的机遇更多在海外已经有相对成熟环境的市场。在中国市场,一方面关于业务模式的监管,另一方面在于,滴滴已经在细分类别巨头的包围之下,满是压力。但对于滴滴而言,这似乎是不得不做;

2. 另一个发力点,关于入局汽车,但整车入局难度较大,数据商、供应商、合作伙伴的方式尚可。一直以来,出行公司在资本市场被认为的价值升舱空间在于其未来对于数据的贡献能力,随着接下来汽车自动驾驶的相关逐渐浮出水面,滴滴有作为数据价值供应商的强价值。

当然,这之中也存在新的难度,核心数据的保护、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等。

写在最后:

整体而言,对于滴滴,如今IPO的试探步,其实反映的是本质上的运营逻辑。

接下来,IPO如果完成,它的三成左右金额会用于国际市场的相关业务;三成左右的资金会用于汽车方面的相关能力(共享用车、电动车相关、自动驾驶);两成左右的资金会用于现有出行业务的提升,让用户体验进一步升级;而其他的钱,满足运营资金和其他企业投资等。

目前的滴滴,其实并不能让人看到太多的突破性思维,这意味着它在资本市场的成长空间目前潜力有限。很多人在讨论滴滴造车的可能性,整车的空间不大,供应商身份更好。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品牌分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21.8万关注 | 1.6万作品
+ 关注
我们要做宇宙最性感的汽车视频,带你轻松涨姿势,根本停不下来!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3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