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 | 成立两年后量产77GHz毫米波雷达,一家创企的国产梦

初创公司诞生的背后,往往沉淀着某种来自时代的召唤。


2015年5月,中国落实强国制造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正式出台。2017年4月,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发布了《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力争经过十年努力,突破车用传感器等产业链短板,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零部件供应商,并形成从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整产业体系。


这之后,更多与之有关的政策文件陆续发布,又给汽车行业零部件国产化按下加速键。


汽车毫米波雷达市场上,竞争和国产化替代也在愈演愈烈。 


长期以来,国内的汽车毫米波雷达市场被大陆、博世、德尔福、电装等国际大厂占据了大部分的份额。但一股不容忽视的浪潮从2010年左右兴起,出现了一批本土的毫米波雷达企业。2014年后,更是出现了不少的初创公司。


2019年,几个有着大厂背景的汽车行业老兵联合成立了蛮酷科技。据悉其首款77GHz毫米波雷达产品采用了业内先进的单芯片单PCB板方案,并将在今年实现量产。


同时,虽成立时间不长,但从业务进展和公司成长速度来看,蛮酷科技的动作很快,目前已经在产品、产线、团队和融资几个关键节点上实现突破。


近日,Dante Tech与蛮酷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TO侯凡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专访。蛮酷科技为何此时入局,又打算如何破局?我们在这次采访中找到了部分答案。


一、走出大厂


侯凡是四川人,现定居上海。对于蛮酷科技来说,他是CTO,也是公司的联合创始人。


在谈及创业初衷时,侯凡提到了几个不同的方面。


首先,蛮酷科技的诞生既缘于创始团队希望响应国家号召,为中国汽车行业做贡献的初心,同时也是根据自动驾驶行业国产化大趋势做出的理性判断。


他告诉Dante Tech,如今国家层面正在大力推动发展汽车行业,目前整车厂和自主品牌都已经有了不错的进展,但另外一面,汽车零部件领域国外大厂垄断优势依然明显。


“现在像德国博世这样有技术实力和庞大市场体量的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还没有。”


然而,尽管进度稍显落后,但从整个行业发展来看国产化替代已经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的。或许三五年前,人们开着的车还是以大众或宝马等国外品牌为主,但最近几年,路上能够看到的国产车型已变得越来越多。


汽车行业的上游,国产化趋势同样明显。当前,部分非安全件(如座椅)的国产化进展比较顺利,而包括毫米波雷达在内的涉及安全功能的零部件进程在相对慢一些,正处在向国产化转变的过程当中。


除此之外,这个时候创业,侯凡也有个人层面的考虑。


自己拥有超过12年的汽车电子行业从业经验。毕业后,曾先后在德尔福中国研究中心、博世中国和维宁尔中国任职。现在的侯凡也希望在科技创业的大潮中挑战一下自己。


于是,承载着集体和个人的“光荣和梦想”,2019年,侯凡与上海交通大学的“老学长”席厚金、刘伟、陈宏浩、朱旻一起创办了上海蛮酷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蛮酷科技)。




侯凡(左二)


事实上,不只是侯凡,公司创始团队中的另外四位合伙人也都是汽车行业老兵。


其中,CEO席厚金、COO刘伟、首席算法师陈宏浩都曾在国际大厂工作,拥有多年的汽车电子或自动驾驶行业研发经验,对产品研发和落地流程很熟悉。


联合创始人兼品牌合伙人朱旻,曾经在在平安号车担任市场营销总监,后又出任杭州车猫网担任首席市场官CMO,有超过4年的汽车电商初创管理团队经验。


除了上面五位,2020年加入蛮酷科技的销售VP缪聪伟也在国际大厂以及宁德时代工作过,在汽车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客户资源和人脉。


蛮酷科技虽然是一家专注于汽车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初创公司,但在某种程度上,其实也可以说它出生即是“实战派”。


二、发挥长处


公司成立两年多,蛮酷科技在团队规模、产品、产线及融资几个关键方面已经取得重要突破。


据介绍,蛮酷科技现在拥有员工近60人,其中75%为研发人员,另外25%的员工包含有工厂运营、财务、人事、采购、销售等等。


产品方面,蛮酷科技自主研发完成的第一代77GHz毫米波雷达(包括角雷达和前向雷达),支持L0~L3级自动驾驶功能实现。目前意向客户在10家左右,且以整车厂为主。


同时蛮酷全自动化的雷达产线已经在今年竣工并完成车规级资质认证,据介绍,其第一代雷达产品已经实现规模化量产。



蛮酷科技的77GHz毫米波雷达


77GHz毫米波雷达之外,蛮酷科技于今年启动了4D成像毫米波雷达的项目,产品定位于为L4/L5级的自动驾驶系统提供支持。侯凡告诉Dante Tech,这款4D成像毫米波雷达预计在今年第三季度,就能有样件展示了。


工厂和产线建设方面,蛮酷科技在去年成立了全资子公司江苏蛮酷,来负责公司产品的研发、生产、测试以及销售。换句话说,蛮酷科技目前已经有两大阵地,一个是位于上海的研发中心,即公司总部,另一个就是位于江苏盐城的工厂基地。


而在融资方面,蛮酷科技在今年5月时宣布完成了近亿元人民币的Pre-A轮融资,由将门创投、盐城国智、生益资本以及招商启航联合领投。



江苏蛮酷


这样的速度是如何做到的?


针对这一点,侯凡告诉Dante Tech,“第一个原因,我觉得要归结于团队在汽车电子和自动驾驶行业积累的大量经验,让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少走了很多的弯路。”


当前,蛮酷科技主打前装市场,商业模式是作为Tier1给整车厂提供技术和产品服务。与此同时,它也会作为Tier3或者Tier2,给部分更下游的客户提供技术方案。


而在汽车行业里面,不同的客户(尤其是整车厂)常常会对技术和产品,在测试和验证上有一套自己的标准。这就导致对此毫无经验的公司,在产品设计和生产环节无法精准匹配市场需求,进而出现一款产品设计出来了,却无法满足客户对于车规和量产的标准的情况。


这方面,恰恰是蛮酷科技的优势。


除此之外,身为创业公司,蛮酷科技相比于大厂,在与客户的合作中天然会有更多的灵活性与开放性。就比如,方便提供更多的定制化服务。


被侯凡所提到的第二点原因,可以概括成“有计划性”。


从业务目标、风险管控和预案,都会提前规划。也因为这样,“蛮酷科技从创业开始到现在,中间的每个节点其实基本上都是在有条不紊、按照之前的规划展开的。”


整体上,不管是最初的业务布局还是商业模式的搭建,亦或是公司后来的发展节奏,可以看到“发挥长处”都是其中的一个关键词。


接下来,蛮酷科技将在招人、融资、产品研发上继续同步发力。


一方面,团队规模预计今年底达到80人左右。融资上,会在今年开启新一轮的A轮融资。


另一方面,4D成像毫米波雷达的项目会继续按计划推进。同时,除毫米波雷达之外,蛮酷科技有计划要开辟一条新的产品线。谈到具体细节时,侯凡表示“还处于内部筹备的状态当中。”


三、突围


对更低成本、更安全的供应链和更快的服务响应速度的市场需求,正推动作为自动驾驶核心传感器的77GHz毫米波雷达走上国产替代之路。


现阶段,国产77GHz毫米波雷达市场正处于一种方兴未艾的状态,而一种供给跟不上需求的矛盾已经显现出来。


一方面,国内整车厂希望找到国产替代的方案。但另一方面,国际大厂们在技术、产品和中国市场上深耕已久。要整车厂们改用国产的毫米波雷达,前提是国内有比国际大厂的性能相当或更好,在某些方面还更具优势的产品。


“我们跟客户去沟通,去进行商务接触的时候,发现他们其实还处于一个相对谨慎的态度。”侯凡在采访中说道。


侯凡告诉Dante Tech,蛮酷科技目前的77GHz毫米波雷达产品——天蝎座(前向雷达)和双鱼座(角雷达),在和国外主流产品性能保持一致的基础上,在生产成本、生产效率、适装性、开放度和服务方面更具优势。


77GHz毫米波雷达产品功能演示


蛮酷科技对77GHz毫米波雷达产品从几个方面做了改进。


首先是目前国际大厂的毫米波雷达一般来说会有两块芯片,一块芯片用于前端的雷达信号处理(即MMIC),一块芯片用于后端的数字信号处理(即DSP)。而在蛮酷科技的毫米波雷达产品中,得益于德州仪器的单芯片方案(Dante Tech查阅资料后,猜测用的可能是德州仪器的AWR 1642),这两块芯片相当于是被合成了一块,因而产品本身会变得更加轻薄,成本得以降低,同时产品良率也能有相应的提高。


其次是当前多数毫米波雷达中使用的射频电路板(即PCB板)的板材是采购自美国。蛮酷科技在做了大量验证后,使用了国产的射频板板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地缘政治可能带来的风险。



77GHz毫米波雷达的PCB板


除了试图在传统的77GHz毫米波雷达领域占据一席之地,蛮酷科技也在4D成像毫米波雷达上做了布局。侯凡告诉Dante Tech,他们在去年就瞄准4D成像毫米波雷达,进行了预研,相关项目在今年正式立项启动。


传统毫米波雷达能够输出目标物的XY二维坐标信息及速度信息,4D成像毫米波雷达相比于传统雷达,提供的信息多了一维,能够输出XYZ三维坐标信息以及速度信息,已经成为行业的一个发展方向。


据侯凡介绍,蛮酷科技的4D成像毫米波雷达,内部代称是白羊座,希望产品能像白羊座(白羊座是黄道十二宫里面的第一个星座),成为最顶流的产品。


性能上,该产品的点云密度将和激光雷达的点云密度比较接近,同时探测距离变远,达到350米。


在侯凡看来,高等级自动驾驶使用多传感器融合的方案本身已经是一种行业普遍共识。而目前主流的车载传感器总共也就几种,因而得益于毫米波本身的物理性能——能够全天候工作,未来4D成像毫米波雷达必然会在高等级自动驾驶实现过程中发挥非常重要的核心作用。


“可能各大主机厂也发现了这是未来的一个方向,所以大家都在咨询这个(4D成像毫米波雷达)。”侯凡在采访中说道。


放到行业层面,按照蛮酷科技的预计,明年底后年初汽车的4D成像毫米波雷达市场就将迎来量产爆发期。


有趣的是,预计明年下半年上市的上汽 ES33上将配备2颗来自采埃孚的4D成像毫米波雷达,这似乎为蛮酷科技的判断提供了一种佐证。


写在最后


总得来看,车载传感器领域中原有的技术和市场壁垒正在被逐渐打破。而随着国内一批创企及部分巨头的入局和活跃,产业格局已经有了悄然生变的痕迹。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品牌分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5.5万关注 | 9467作品
+ 关注
汽车产业最具影响力自媒体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