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片电池安全破防?比亚迪汉EV碰撞后自燃,A柱弯折,安全性存疑

欲盖弥彰。

7月24日,某媒体在网络上公布了比亚迪汉EV与极狐阿尔法S的双车碰撞测试视频。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一向对外宣传刀片电池与车辆高度安全的比亚迪汉EV,竟在测试中取得了较差的成绩。

根据现场碰撞测试后的实车情况,该媒体方面表示,比亚迪汉EV车身安全结构受损严重,出现了驾驶室溃缩、A柱明显弯折、焊点脱焊、车门未打开、没双闪、SOS救援信号发不出去、假人损伤严重等一些列安全问题。而且,出乎意料的是,参与此次对撞的比亚迪汉EV在完成测试48小时后竟然发生自燃了。

一时间,舆论哗然!

而面对自家汉EV被撞的惨不忍睹,甚至发生自燃的情况,比亚迪官方首先做的并不是向用户致歉,而是急于推卸责任,甩锅给了冷却液。

比亚迪官方在7月25日发出《情况说明》表示:“碰撞车辆被更换具有导电性的冷却液, 在碰撞后冷却液渗漏,造成线路短路,并引发燃烧。” 比亚迪认为该媒体的测试方法和标准 “非主流、非权威”,表示将安排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勘查及疑点排查,同时,进一步表示如有媒体对该事件进行过度解读和恶意延展的,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小编瑟瑟发抖中,冒着生命危险在工作)

除此之外,比亚迪还拿出了汉EV在C-NCAP以及中保研的碰撞成绩进行阐述,为证其安全性能。

而针对比亚迪官方的质疑,该媒体在7月26日紧接着发布声明称:“该车辆均保有从购车到测试完成的完整视频录像。”言下之意是原厂购买,不存在换冷却液的情况,且有视频佐证。

至此,比亚迪官方成功的把舆论关注的焦点从碰撞测试的结果本身转移到了的冷却液是否被更换的大讨论中,小编以为这招确实棋高一着,转移大众视线,让消费者去忽略问题的最本质。

冷却液或是烟雾弹

根据比亚迪官方发出《情况说明》的时间以及措辞。我们可以发现碰撞后,比亚迪官方在没有到达现场,查看现场实车状况的情况下,仅仅凭借该媒体发布的视频就断定,是由于更换了具有导电性的冷却液渗漏而导致自燃的,这未免有点太不严谨,太自我武断了吧。

其次,针对比亚迪官方声称的不导电紫色冷却液,也是漏洞百出。有不少汉EV车主在网上表示自己购买的比亚迪汉EV原厂加注的也是碰撞车中同颜色的红色冷却液,而非紫色。

网友微博截图 网友微博截图

面对大批用户的质疑,比亚迪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腾讯汽车采访时也表示:“汉EV根据不同批次冷却液颜色不同,但只是加注的颜色不一样,冷却液都是不导电的,跟颜色没关系。”

前后自我矛盾,啪啪打脸了吧!(PS:可见声明之草率)

这还不止,针对比亚迪官方声称所谓特制紫色冷却液不导电,常规红色冷却液导电的说法,有自媒体媒体人(袁启聪)在微博上发表的万用表测试视频显示:比亚迪官方所言的专用不导电冷却液与普通冷却液具有同样的导电性。

再次啪啪打脸比亚迪!

除此之外还有网友表示:“根据C-NCAP的碰撞规则,电动车在充电完成后要排空冷却液,用同等质量不同颜色的冷却液代替。”言下之意就是,即便是比亚迪口中的所谓“主流”“标准”的C-NCAP碰撞测试也是需要更换冷却液的,所以,即便是更换冷却液也是属于常规操作,关键是该媒体已经声明,并没有更换。

又再次啪啪打脸比亚迪!

所以总结一下,根据比亚迪自己人的澄清、网友质疑、自媒体人士的实验以及C-NCAP的碰撞规则等种种线索表明,换不换冷却液根本不是重点,更与颜色无关,冷却液或许就是比亚迪放出的一个烟雾弹。

既然自燃与冷却液无关,那么装配了刀片电池的汉EV又为什么会在48小时后自燃呢?

回到碰撞测试上,导致自燃无非三个原因:弱电短路、强电短路以及电池短路自燃。

从该媒体视频申明可见,碰撞后汉EV强弱电均已经卸电,甚至双闪未开,全车黑屏、SOS救援信号都发不出去。那么,就只剩下电池或是致燃的唯一因素。

而根据汉EV碰撞后的槽糕表现,小编推测+猜测自燃的源头或许就是由于电池组内部受损所致。只不过在碰撞测试后,放在车辆底盘下面的电池组肉眼一时无法看清内部受损状况。一种可能是,刀片电池组整体在受到碰撞挤压后会内部自然放热,而在经历48小时的链式反应后,达到临界温度而热失控出现自燃。

当然也有另外一种可能,就是碰撞后电池组内部受损严重,而冷却液渗漏到电池内部导致短路,引发自燃。而无论是以上哪种情况,最根本的原因或者说前提就是电池组因为碰撞而受损严重。(当然,以上只是小编的个人猜测,最终源头依旧请以事件双方的声明为准。)

写到这里,其实思路就很清楚了,问题的本质也就逐渐浮出水面。


车身结构安全性差就是本质

电池组为什么会受损?

当然是因为碰撞,但根本原因还是汉EV的车身结构安全性差导致对电池组的保护强度不够。

根据该媒体发布的碰撞测试视频显示,参与对撞测试的比亚迪汉EV显然不如极狐ARCFOX S安全,甚至胜负十分鲜明。

比亚迪官方声称拿到了C-NCAP和中保研碰撞双五星认证的比亚迪汉EV,在碰撞后出现驾驶舱溃缩严重、防撞梁断裂、A柱明显变形,碰撞后车门未解锁,双闪未打开(低压系统断电),而且不仅是主驾驶位置,就连副驾驶位置也出现变形。


媒体视频截图 媒体视频截图

而从假人数据来看,极狐阿尔法S对前排成员的保护也好于比亚迪汉EV。虽然比亚迪汉EV对驾驶员头部的保护在安全范围内但是伤害更大,而拥有膝部气囊的比亚迪汉EV对驾驶员的腿部保护并不理想,且两车对后排乘客的保护都不是很到位。

汉EV如此糟糕的碰撞结果,在该媒体看来,是在其目前测试的所有车型中,除了老头乐车型之外,撞的最严重的一个,比亚迪能不急吗?

正所谓兔子急了也会咬人!在官方情况说明中,我们可以看到比亚迪不仅质疑该媒体更换了防冻液,还质疑该媒体采用了非主流、非权威的测试标准和方法,总之一句话,“都是你媒体的问题,我的车没问题。”

理性角度,小编这一次站媒体。虽然媒体这种以64km/h的速度进行双车对撞,其相对速度已经达到了128km/h,超出了现有交通法规规定的最高时速,但是,小编以为这种碰撞测试反而更接近日常发生的实际车祸。回想一下,现实中有哪次车祸能如C-NCAP和中保研碰撞测试一样,被撞一方是静止的状态,还得必须按照既定的车速以及角度发生碰撞,这是不可能的。在实际交通环境中,任何速度、任何角度的双车碰撞都可能发生的,所以,该媒体的这一次双车碰撞反而更具现实参考价值。

只不过,这一次比亚迪汉EV被现实狠狠的打脸了。

C-NCAP和中保研碰撞测试就如同考试中的及格线,在现实碰撞面前只是最低标准而已。即便是这样的最低标准,比亚迪汉EV还存在着“应试加强”的嫌疑。

根据该媒体的之前对比亚迪汉EV的车体拆解看,比亚迪汉EV车身左侧底盘纵梁区域特别加了一层热成型钢,目的就是为了应付所谓C-NCAP和中保研碰撞测试标准而取得好成绩,而在该媒体的现实碰撞测试中,即便加了一层热成型钢之后,车身结构还是被撞弯了,可见所谓的标准碰撞测试下的成绩,含金量有多少,也只能是个参考而已。

媒体视频截图 媒体视频截图

所以,请不要拿C-NCAP和中保研碰撞测结果来做挡箭牌,混淆视听,误导消费者。同样的碰撞测试条件下,极狐阿尔法S的表现就是比汉EV好,车身架构的安全性更高,这就是懂车帝视频里呈现的事实。在事实面前,输了就是输了,差就是差。

最后关于刀片电池的安全性究竟如何?该媒体在视频中也给出了明确的观点:比亚迪刀片电池只做单体穿刺、挤压测试结果的安全,无法代表电池组装成组后的安全性能。

小编对此表示认同,单体安全,并不代表整体安全。尤其是在车身结构安全强度在碰撞后无法保证电池组得到预先设计的保护时,就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自燃。因此,该媒体的这次碰撞测试也给广大新能源车企提了一个醒,在对电池组的保护上,要尽可能用到看上去过度甚至浪费的保护,那么在遭遇或者超越极限的碰撞中,这些安全冗余就会起到非常非常重要的作用。

写在最后:

小学生都知道,错了就要认。无论是比亚迪自己声称的紫色冷却液还是刀片电池又或者其他因素导致的自燃(以上文中两种可能只是小编的个人推测仅供参考,最终请以官方信息为准)归根到底从此次碰撞测试结果来看,汉EV自身的车身结构安全性不足是事实。车辆安全无小事,关乎生命!请比亚迪可以正视问题,而不是打嘴仗,转移大众视线,欲盖弥彰!上汽大众帕萨特就是其前车之鉴!

最后也要提醒各位新能源的车主,新能源纯电动车和燃油车在使用上有着很大的区别,电动车动力电池损伤,出现问题可能不会那么快,热失控也往往需要一个过程,尤其是发生底盘磕碰或其他碰撞事故之后,不要因为事故的轻微就开回家或者拖延车辆的处理,一定要迅速到专业的检修机构进行检查处理,以免留下安全的隐患。

特别说明:

*文章内容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或截图,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车系: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3791关注 | 517作品
+ 关注
由资深汽车媒体人创办,前沿汽车资讯,新车导购,以时尚视角解读、评测热门车型,一起玩转车生活。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