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新能源车销量出炉,车企的突破口不只是智能?

为了形成信息正向反馈,进一步提升销量,每月成绩瞩目的车企总迫不及待公布销量。

在到来的10月初,和以往一样,自主传统厂商比亚迪、广汽埃安等早早披露产销数据,其中比亚迪9月乘用车全系销量为7.9万辆,新能源车销量达7万辆,同比增长276.4%。


7万辆的数据,放在一个大厂体系里谈不上抢眼,但目前以新能源车市场的发展格局而言,已经远超很多新能源车品牌。

通过数据统计,在公布销量的厂商中,比亚迪的销量已经超过了广汽埃安、蔚来、小鹏等其他八家企业的新能源车销量总和;观察比亚迪新能源车的销量构成,一直处于产能不足的DM系列插混车型单月销量已经突破了3万辆。



显然,中国作为全球对电动车发展支持力度最大的国家,对传统企业新能源转型之路给予了很大的帮助,比亚迪依赖这片沃土实现了销量的疯狂增长。

但在悠悠历史发展中,为什么有些企业能够顺势而上,有些企业沦为历史的过客,这里面的门道又不只是政策外力的介入那么简单。

业内分析,车企尽早谋划转型在多个细分领域排兵布阵,可以收揽更多的市场。一是,更早进入市场,二是采取“多多益善”策略,通过打造不同定位的产品来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诉求。


但造得多,并不等于卖得好。过去相关机构统计的新能源车销量数据显示,上榜的281款新能源车车型中,有接近70款车型单月上险量连10辆都达不到。诚然,类似比亚迪、小鹏等已经在市场冒尖的车企,销量的大幅增长并不单纯依赖打造更多的产品,打造热销车型才是他们发展新能源车的首要任务。

而至于如何打造爆款,传统车品牌和新势力走的又是两条不同的路线。


三电核心技术问题,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相比互联网造车企业,传统车企有着至关重要的制造技术和工艺,对于他们而言,发展新能源车的出路,应该是在三电核心技术的突破上。

比亚迪现在最火的DM-i混动系列车型,其核心支撑就是DM-i超级混动技术,这套以电为主的混动技术,系统可以将发动机的热效率直接拉到43%的高度,装载到车辆上能够实现更低油耗和更优的平顺性。


和本田、丰田混动技术比较,DM-i超级混动技术自然有不及之处,不过对比车价的话,比亚迪也有自己的产品优势,无他,比亚迪的普众性更强,让消费者花个十几万就能买到经济性好、兼顾性能的混动车。

不仅是混动车型,在纯电动车领域,三电技术更是传统企业突围的关键。比如比较出圈的广汽弹匣电池、极氪极芯电池、长城大禹电池等;他们借以技术的升级以打消消费者购买电动车的顾虑。除此之外,为解决电动车的续航和充电的问题,不少车企推出了超充服务,或是在充电桩普及上狠下成本。


以前我们总听说, 当纯电动车在充电上能够做到和燃油车一样便捷时,纯电动车的春天就来了,我们暂未知道距离这个目标还有多远,因为就目前来讲,难度还是颇大的。

举一个离我们最近的例子,在十一假期,网上就有曝出车主在高速公路上,遭遇“充电1小时排队4小时”的窘境,而随着国内新能源车市场的迅速壮大,这种情况很有可能成为未来常态。


但不管怎么样,传统车企本身多年的技术积累,对于核心技术的提升,肯定会比互联网造车企业更有经验。

智能化是另一个突破口

于是,在硬件层面上比拼不过传统车企的造车新势力,作为后来加入战局者,他们则需要扬长避短,以基于互联网的开放思维,通过提升软件能力弥补硬件上的不足。


更高阶的智能,便是新势力车企实现突围的另一个方向。

9月排名靠前的两家造车新势力:销量的领头羊蔚来汽车以及小鹏汽车,在人机交互和智能辅助驾驶上都算是比较领先的,小鹏汽车推出不久的P5,其搭载的XPILOT 3.5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已经可以使NGP适用范围从高速/快速路扩展至城市道路。


更别提电动车领域的标杆选手特斯拉,凭借自动驾驶辅助等高阶的智能配置,该品牌在售的主销车型虽然没有几款,但9月也卖出了5.2万辆。

除了智能化的深入,也有人认为找准定位也是造车新势力实现销量跨越的一种方法,比如深耕代步车市场。9月完成交付7699辆的哪吒汽车,其主销车型 哪吒V便是一款不到6万起售的小型电动车, 主要受众是限购城市的年轻上班族,买来用于上下班代步。


从产品属性上看,哪吒V和宏光MINI EV一样,代步的功能性决定了产品的受众广。但我认为,微/小型电动车始终不会是车企未来深耕市场的方向,因为这类车型并非能满足家用出行的刚需,充其量只是消费者尝鲜的一个方式,在消费升级的市场推动下,只有更高品质和更高智能的产品,才能获得更多的认可。

所以,智能依然是这些后来者实现突破的关键所在。

总结:

对于电动车市场的快速扩张,虽有不少唱衰者,类似“没有政策支持,一半以上新能源车企要倒闭”、“电动车只是过渡技术,未来趋势是氢能源汽车”云云,但从电动车高涨的销量来看,电动汽车已经势不可挡。

有关数据统计,2019年,我国电动车社会保有量约3亿辆,占全球消费市场90%,平均每4-5个人就有1个人在使用电动车。显然,随着三电技术的逐步成熟,消费者对于电动车的接受度也逐渐提升。

而对于传统企业和造车新势力而言,因为企业不同的成长背景,决定了他们走的不同的技术路线,传统电动车企业的出路在于技术的突破,造车新势力的突破口则在于智能化。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12.2万关注 | 4445作品
+ 关注
知行动力小伙伴们将为大家提供专业、有用、有趣的车评资讯。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