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时代的竞争才刚刚开始



李耕

《轿车情报》总编辑

“汽车一加一”、

“走吧耕叔Vlog”、

“上车吧吃货”创始人


前几天,2022中国年度车的海选测试季刚刚结束,为何这次要称之为海选测试季而不是海选测试日呢,是因为原本只有一天的海选测试今年则用了整整三天,而且这三天也可谓是干货满满,企业高层与年度车评委们的沟通会就做了5场。其中大众中国联合了上汽大众和一汽大众的领导一起为中国年度车评委们做了一场主题为ID. Family的ID车型系列的专场体验和沟通会,这也是大众汽车首次联合三方共同面对媒体。大众中外的领导们认真聆听了评委们对于大众ID系列从企业、产品、市场、用户、营销、研发等多个维度给出的坦诚意见和建议。

另外,极狐品牌的沟通会派出了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及两个产品的总监,极狐市场调查与商业创新部部长和公关部部长的豪华阵容,向年度车评委们详细讲解了极狐在研发能力、产品特性、商业创新等各个领域的情况。而评委们对于很多技术细节也进行了深入的沟通,配合第二天的产品体验,对极狐2款车型又有了新的认知。


此外,奔驰、奥迪和捷尼赛思也都就各自的产品优势与评委们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此次参加海选测试的一共有18款车型,而实际入围中国年度车各个奖项评选的车型则有100多款,因为采用的是邀约制,由企业决定是否提供车辆参加海选测试。在邀约的过程中,能够感觉到各个车企对于参与评选的态度是有很大差异的。传统车企和有传统车企背景的新能源车企业对于参加海选大多都表现出极大的支持,因为他们认为让专业的评委们体验测试,能得到专业人士给出的客观评价,对于产品和品牌本身就是一种价值,有助于后续产品的研发与升级。而一些以资本为导向的新势力造车企业似乎对参选并不感冒,不知是认为评委们的经验都在于传统汽车,还是对自身的产品缺乏信心,他们更看重网络上的流量,至于产品本身,可以揪着一两个点大肆地宣传,这也让消费者忽视了使用汽车的本质,除了出行代步,体感舒适之外,最重要的是它要能带你安全地回家,同时你不能对车辆失去控制权。


新势力们从创立到投产的动作确实比传统车企要快,设计研发和产品测试的时长都打破了理论上该有的周期,这里除了投资方对他们施加的压力之外,他们知道一旦传统车企开始全面进军新能源车领域,自己的劣势就会被放大。传统车企多年积累的研发和制造优势,还有资金方面的投入不受外界影响,也许它们“转弯”的速度不够快,但一旦转过来了,追赶的速度也是惊人的。同时,新势力原本靠卖新能源积分的好日子随着传统车企新能源车销售数量的增加,估计也快到头了。

所以说,新能源车市场真正的竞争才刚刚开始,消费者在科技、性能、舒适、安全等方面的选择肯定也会有更加清晰的优先级。





何毅

/车云、电动邦、车有范儿联合创始人

中国年度车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参与的汽车企业积极性越来越高。尤其在纯电这个赛道,从新势力到传统势力,已经开始刺刀相见、近身肉搏。在行业巨变之际,谁都没有了舒适区,甚至于消费者在抉择时也是犹豫而焦虑。曾经的躺赢如果不勇于变革必将是“躺着等死”。纯电时代的竞争准确说选手们已经在上半场拉开差距,只不过依然有人在入场有人半途退赛。但智能化的竞争应该说才刚刚开始,华为、小米们将会成为这场角逐的重要变量。拉闸限电现象的出现,说明“减碳”压力很大,长远来看,对电动车可能是好事儿。





夏东

/“踢车帮”主持人、出品人

这种燃油车与电动车争艳的情景,一个多世纪前短暂出现过。那会儿,它们都是新生事物,如今,油已老电还小。从理论科学到实用工程,人们早就知道电是比燃油更先进的能量,它的高效既体现在使用效率上更表现在可控性上。电池技术的突破,终于让汽车这种高度分散性和移动性的机器可以采用电能驱动了,这背后的动因是人类对效率不懈的追求,而不是所谓的环保减碳,尽管在初期,利用它为历史巨轮的转动加了把劲。有意思的是,在这次年度车试驾会上,前所未有地出现了众多高性能燃油车。这个现象的内因在于,电动车与燃油车的优势与劣势恰好是互补的。在日常使用场景,电动车占优势,但它还做不到随机、长久、稳定地高性能输出以及高极限性的操控。燃油车的性能越极致,它被电动车的替代性越小,也就越长命。而且,高性能燃油车的用户极少,尽管单车能耗很高,总量却很低。其用户还是对价格不敏感的高净值人群。所以,汽车厂家一方面努力向电动转轨,一方面抓紧时间,收获燃油车最后的红利。




刘鸿仓

/《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

尽管新能源车增长趋势明显,但多数车企心里依然没底,一方面大家不确定新能源的增长到底还有多大势能?传统燃油车是否还会在将来保有一定份额;另一方面大家不确定自己的产品是否会被消费者接受?或者说多大程度上被接受?而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那就是绝大多数燃油车的消费者,在开上电动车后,表示不会再换回去了,因为电动车使用起来的方便程度还是显而易见的。有了这样的消费趋势,感觉所有新能源车参与者都有很大的机会,就看谁能先打动消费者了。




宋海涛

/《海川品车》《路边停车场》投资人

电油之争似乎告一段落了,电动赢得了未来。但电动是不是未来交通的最好解决方案呢?我看也未必,那边厢丰田章男不是喊出了“碳中和的敌人不是内燃机,而是二氧化碳”的口号吗。其实仅就电动车来看,当下也分成几大部分,一类是传统车企的电动车,这类产品普遍踏实可靠,技术上不如新势力电动车那么激进,但会更安全,更让人放心;另一类是新势力的电动车,理念上会更超前,胆子也更大,对新技术的使用往往无顾虑,就像它们在辅助驾驶的宣传上,往往有夸大和疑惑消费者的嫌疑,但仍有很多消费者乐此不疲的将其纳入怀中;最后一类,则是以苹果和小米为代表的,尚未加入战团的生态类电动车,这类产品才是未来我最看好的电动车类型,它将打通移动生活+办公的各个环节,未来或许是最重要的方向。


于英钊

/风度杂志汽车事业部总经理

电动车是个大势,这一点从几年前的年度车评选就可以得到印证了,只不过当初是几个“新势力”,现在是大猫们悉数进场了而已。我还是当初那个想法,电动车这股风依然是受政策驱动的,你信不信如果各国一夜间对环保和减排政策不做要求,燃油车绝对立马原地满血复活。到目前为止,电动车还是得玩命的贴“使用场景”,燃油车就完全没有这种顾虑。说到这还挺魔幻的,这几天我国各地,尤其是东北几个省各种拉闸限电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吧,以后汽油车没了,电动车充不上电,大家都自觉走路出行,那最环保了。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4万关注 | 480作品
+ 关注
从主编的第一人称视角聊一聊汽车那些事。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