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险让利1700亿背后:险企保费降赔付增,还面临新能源车企颠覆

车险市场正在悄悄起变化。

近日,财险“老三家”披露了前三季度的保费收入情况。其中,人保财险和平安财险的车险收入较去年同期下滑明显,降幅分别为8.2%和7.9%。

头部险企的业务收缩或与车险改革的推进相关。去年9月,根据银保监会披露的数据,自改革以来,已累计为消费者节省车险开支1700亿元。

然而,在承保端,险企普遍陷入了承保收入下降、赔付责任增加的困境。截至今年7月,根据媒体报道的行业交流数据,车险承保的利润较去年同期减少了188亿元。

与此同时,车险市场中的另一个“危机”也悄悄浮现。随着新能源车的普遍应用,新能源车企直销保险产品或将冲击现有保险公司格局。车车科技创始人张磊表示,如果车企直销保险产品成为常态,那么保险公司的议价能力也会受到影响。

人保、平安等车险业务承压明显

经营费用变紧张了,这是财险公司从业人士童远在车险改革推进中的最大体会。

“车险改革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出发点就是为了让车主受益,从改革结果来看,也达到了这个效果。”童远告诉笔者。但在这个过程中,也给险企带来了如何去平衡承保利润与成本支出的问题。“改革之后保费降低了,赔付支出扩大了,综合成本就增加了。”他指出。

正如人保财险在今年半年报中所披露的, 其车险保费收入1207.55亿元,同比减少了7.8%,车险赔付率为70.3%,同比上升了12.7个百分点,综合成本率96.7%,同比上升了1.9个百分点。

而根据最新的数据,其车险保费的下降趋势还在持续。2021年前三季度,人保财险的保费收入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但车险保费收入较去年同期减少了162.8亿元,为1830.04亿元,车险保费收入降幅由上半年的7.8%扩大至三季度的8.2%。

在终端市场,人保财险也进入了调整。据不完全统计,改革至今,其已撤销了近百个营销服务部,涉及武汉、黑龙江、云南、宁夏等地区。其中,今年8月,监管系统一次性批复了人保财险关于撤销其在黑龙江的37个机构。

事实上,人保财险的遭遇并非个例。车险市场“老三家”中,太保财险并未披露具体业务收入,而平安财险的车险业务亦在下降。根据其前三季度,车险保费收入为1354.67亿元,同比缩减了7.9%。

据悉,2020年9月开始的车险改革涉及了交强险和商业险。交强险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保障水平由改革前的12.2万元提升至20万元,商业第三者责任险平均保额提升56万元,商业险投保率也由改革前的80%上升至86%。

从改革的成绩单看,一年以来,车险消费者整体减少了1700亿元的支出。但“对于险企而言,车险经营进入了艰难时刻”,今日保车险合伙人庞博这样表示。

根据银保监会披露的2021年前8月财险公司经营情况,车险保费收入为4950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了9.4%,保单件数则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826万件。

与此同时,严监管态势也仍在持续。今年7月,银保监会组织10个银保监局开展的2021年车险专项检查结果显示,监管系统对于检查范围内的12个省级机构给予叫停新业务的处罚,涉及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保产险、国寿财险和中华联合财险5家险企。业内有观点认为,费率过高的沉疴旧疾是此次处罚的主要原因。

“车险综改后,市场正在经历由波峰到波谷的阶段,未来一段时间内,这个趋势可能还在持续,在到达谷底之后才会迎来经营的好转和上升。”童远认为。截止到今年7月末,根据媒体披露的行业交流数据,行业内的车险利润为-39.6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88亿元。

车险市场中的中小经营主体更不容乐观。车车科技CEO张磊指出,整个行业出现了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中小险企综合赔付率基本在75%以上,综合成本率大多在110%以上,大公司会实现微利,但小公司亏损压力较大。

观察车险市场中的第二梯队,大地保险亦承压明显。2020年,大地保险保费收入居前5位的险种均呈现亏损承保状态。其中,位居首位的车险承保亏损6.31亿元。2021年二季度,其净利润由一季度的3.40亿元转为-3.64亿元。

面对车险承保利润减少的困境,缩减成本开支成为童远所在公司减轻经营压力的一个选择。他透露,成本支出主要涉及产品、理赔、人力等方面,“产品成本目前都差不多,所以在人力、综合费用等其它方面寻找降低的空间。”

此外,在车险业务承压的情况下,焦灼的财险公司也在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以企财险、家财险、工程险、责任险、意外险和健康险等为代表的非车业务也成为新的“风口”。在此前发布的《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推动财产保险专业化、精细化、集约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中表示,到2023年底,非车业务比重较2020年底提升10个百分点以上。

存量市场争夺激烈

对比银保监会披露的数据,截至今年7月末,车险业务在财险业务中的占比降为51.8%,同比下降5.4个百分点。

不过,总体来看,车险仍是多数险企难以舍弃的重要部分。“车险改革后,虽然险企承保利润下滑,经营压力较大,但对于不少保险公司而言,车险仍是重要的市场。” 童远说。

庞博也表示,整体来说,今年保险公司战略向非车险转移是主要方向,但从长远来看,车险第一险种的作用仍不可替代,预计在市场回归平稳后,一定会有一些公司将主要精力仍然放在车险上。

车险市场不能放弃,想要守住市场份额,加强服务或许就是一个好的路径。“当下,获得新的用户变得更加困难,但存量用户还在,所以更要做好服务来争取用户。”童远说。

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做好服务”意味着在原有的四项免费服务上,财险公司还需要拓展更多的服务边界,以期吸引到老用户的留存或新用户的增长。

据了解,通常情况下,险企会为车险业务提供四项免费的救援,即送汽油、道路维修、现场维修和拖车服务。而服务边界的拓展则包括理赔速度和查勘效率的提升等,甚至也会积极拓展新的服务领域,但现在是全新的局面,到底成效如何也不能确定。

而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是,随着险企承保压力的增加和保费收入的下滑,用在服务上的费用或也将有一定的缩减。“险企的利润空间小了,因此在服务方面的费用会比较紧张。”

另外,提供车险服务到底能够发挥多大效用,还存在争议。“改革之后,保险公司的产品差异、价格差异越来越小,通过服务来提升用户粘性,形成竞争的差异化是一个思路,但依靠增值服务,或许影响并不大,毕竟(服务)仅仅是锦上添花的事情”,一位不具名的保险从业者指出,对于险企而言,车险业务回暖仍需“穿越改革的周期”。

不过,童远解释道,险企还是要尽力去做好服务,如果没有布局新的服务领域,等到其他公司完成布局了,市场口碑的差距拉开了,那么就很难追得上了。“总体来看,我们现在面临的是全新的情况,所以如何应对,怎么应对,(险企)都是在摸索中。”

新能源车或重构车险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在车险业务收紧的同时,一场更具颠覆性的“危机”也露出苗头。以新能源车企为代表的“直销车险”的方式,是所有财险公司值得重视的危机。

近日,新能源车代表特斯拉宣布在美国得州上线汽车保险,并希望覆盖美国的更多地区。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中表示,特斯拉车险将采用个性化定制方案。同时,在中国市场上,车主购买特斯拉车险的希望并不遥远。去年8月,“特斯拉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已在上海自贸区注册成立,注册资本5000万元,法定代表人为特斯拉中国区总裁朱晓彤。

据了解,长期以来,保险公司的一大困扰是不能直接触达消费者,车企直销保险,对于保险公司的车险业务将是一个巨大的冲击。特斯拉等新能源车企的一大优势就是拥有大量的用户数据,可以定制个性化车险。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车险业务去中介化一直是财险公司的梦想,但现在,它或将被新能源车企实现,由于用户一般掌握在4S店、维修厂、中介机构等手中,所以尽管财险公司希望发展直销渠道,但优势不敌新能源车企。

根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合会披露的9月产销数据,特斯拉中国9月批发销量56006辆,环比增长27%,同比增长394%。更大的范围来看,新能源车的销量也创下新高。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9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再创新高,1-9月渗透率已提升至11.6%,这是一个较为强大的新能源车险市场。

中国市场方面,今年8月,中国保险协会下发《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专属条款》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此前,有业内人士表示,这一条款将在车险综改一周年前后正式上线。尽管目前这一条款还未实行,但市场中已有新能源车企试水车险革新。

蔚来汽车是其中之一。其此前推出的“服务无忧”套餐是包含了保险、保养和维修为一体的服务打包产品。其中,保险已经涵盖了交强险、商业险、意外险等,保养和维修则是对车主提供的增值服务。

此外,传统险企也似乎意识到了压力,开始拥抱新能源的脚步。近日,人保财险与宁德时代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此次合作将重点聚焦新能源汽车后市场领域,推动新能源汽车科技进步,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对此,人保财险总裁于泽表示,“希望通过本次战略协议的签署,双方进一步建立多层次、多领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升整体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促进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相关保险产品的销售,改善新能源汽车用户的服务体验,共同开拓新能源汽车市场,助力新能源汽车战略的落实。”

“在车险业务上,保险公司或许未来是产品供给商的角色。虽然目前新能源车只是一部分的市场,但如果车企直销保险产品成为常态,那么保险公司的议价能力也会受到影响。”张磊这样表示。(AI出行社)

(文中童远为化名)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168关注 | 307作品
+ 关注
聚焦全球汽车产业大变局。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