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要重新思考大众、丰田、本田合资大厂们定位


导语:地位下滑,就剩提款机作用,有人愤懑不已

作者 / 姜 鹏

编辑 / 小 艾

10月初,权衡后,靳飞没有继续应聘大众中国整车能量测试评估管理一职,留守在深圳滴滴汽车业务:“(工作)一部分将国内新能源资料转译给大众,一部分是将大众资料译为中国市场所需,就是个搬运工。”

最初预想是借助中国新能源和智能化快速发展带来的改变,触及核心研发业务,“还是错付了,也彻底看明白了,不能指望大众改变,想要掌握技术要靠自己。”

有人在踌躇秩序未变,有人用脚投了新票——新能源发展让天气骤变,青春躁动甚至波及本田、大众大厂们,从上汽大众研发人员出走到广汽本田市场公关转投新势力怀抱接连上演。

“很难想象,”靳飞回忆,“当年去大厂是多少毕业生梦想。”


9月初,从东风日产转投零跑汽车朱俊军回应离开,“老东家是一家非常优秀企业……从我的领导以及资深的同事身上看到我未来十年和20年生活方式……”

“疑虑、慌乱和羡慕。”10月24日,小鹏汽车科技节后,一位本田系人士心绪不宁。

2021年空气里,人们着迷于新势力故事和新能源赛道——梦想、票子和位置散发魔力,好奇一个个鲜活面孔为何做出新选择,但可曾记得这些信号对那些身后硕大身影意味着什么,该如何面对离开,从起亚、现代向大众、本田大厂们蔓延。

在更多人出走后,问题尖锐了。“领克出来时动过心思。”东风本田市场人士小声嘀咕,提醒话题并不是现在凸显。

先暂停回忆,先明白一汽-大众、广汽本田意味什么。

一位国企人士分析,第一,大厂们是产业前30年发展中间力量,推动行业规模化、市场化,如一汽-大众、上汽大众等;


第二,以此为基石,推动各国有汽车企业扩张为集团化局面,它们是压舱石,造血输血特点明显,有些作用更突出,如一汽-大众很长时间是人才甚至高管培养基地,广汽本田“滚动发展”成为广汽发展模式;

第三,福利待遇普遍较好,长期为高精汽车人才心仪之地。

这样美好记忆随着自主发展改变——2017年前后,吉利、长安和长城白热化争夺,威胁变大,不仅抢市场份额,也是产品、品牌、体系全方面追赶,韩系和法系倒了下来,直面合资大厂们。那时才意识,往往合资力量越强,自主并不那么突出,如中国一汽。

改变来了。

外部,实力强了,底气足了,吉利们招兵买马,待遇福利提升,天平慢慢倾斜;内部,大厂们战略地位有所动摇——自主不仅是市场需要,也是一种政治正确,成为各集团发展主心骨,有人甚至聊起政治机遇,打破了原来格局,而前往自主品牌的大厂人才和经验似乎不够用,广本转战传祺的郁俊较为典型。

有人说是温床躺久了,缺乏危机和奋斗基因;有人说是没有产品、品牌赋能,不能打硬仗……夹在“股比放开”议论里一边关于战略地位下滑疑虑,一边却是压力持续,造血输血要求更高。


“合资强的几个自主发展都不突出,但市场已进入规模竞争,要想追赶,就不断从大厂攫取资源。”有大众品牌人士表示,国有企业主旋律是高质量发展,突出利润指标,“市场竞争得厉害,大厂们也有些顶不住,各项待遇都在砍。”

对上汽大众而言,双薪记忆有多遥远?或者对广汽本田而言,加薪次数还多吗?

还没反应过来,将趋势推至下阶段的是智能电动时代与新势力加入。最开始,新势力带着梦想和支票招呼市场,自主们紧随而上,用数字编织更大梦想——上汽集团十四五期间将在智能电动等创新领域投入3000亿元,核心发展自主。

你知道,在自我造血能力存疑下,这对大厂们压力有多少。“地位下滑,就剩提款机作用。”有人有些愤懑不已。

何去何从?

担心加剧是从电动化转型加速开始,大众难言的电动化开头让人内心更为惶恐不安,冲击着一些。


“从外看,是待遇福利不具备优势,干一番事业诱惑力消失;从内看,集团层始终高压,大厂们持续输血,不能犯错,意味改变很难推进,秩序也很难打破。”上述大众品牌人士在虚荣感、荣誉感和成就感对比昔日时光,“大厂们也需要时间、空间来解压,应对变革期。”

“一旦电动化转型不成功,不仅对合资大厂是灾难性的,也是对严重依靠合资力量的汽车集团是灾难性的。”他有些怅然若失。

是时候重新思考大众、丰田大厂们新的定位,毕竟2023年快来了,股比放开也快来了!

(部分图片选自网络)

End.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36关注 | 242作品
+ 关注
深入用户群体、汽车消费环境、企业内部,汽车产业链的行业报道,以普通人的视角还原新闻事实,引起业内人士和普通受众的共鸣。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