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用力临界点


导语:不能将吉利只作为汽车公司看,业务已扩至芯片、卫星、手机等,汽车将为集团化裂变提供资金、技术、管理和人才的战略储备,智能战略地位也许凸显

作者 / 汪 伟

编辑 / 小 艾

“目标不是太激进”、“混动是主角”、“终于来了”……10月的最后一天,“智能吉利2025——吉利龙湾技术荟暨全球动力科技品牌发布”活动在杭州湾举行,内容塞满背景板,关于未来,聊了很久。

来了,且用力。

或许与波谲云诡时代有关。长远看,汽车产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大数据应用和人工智能蓬勃兴起,跨界竞争与颠覆式创新方兴未艾,汽车四化趋势明显,新兴需求和新商业模式涌现,新对手跨界争锋,外资股比放宽,汽车产业更开放,竞争强度、角逐层次和产业格局深刻变化,巨大不确定性席卷,焦虑蔓延。


短期内,从疫情突袭致停摆,到“芯慌”弥漫冲击,供需关系瞬变让产业变轨,局面更复杂多变。

如何抓住长期裂变的技术爆发期和渡过短期“黑天鹅”冲击,实现高质量发展,吉利要对答未来。

或许与对手相关。

叩问时代,吉利并不靠前。4月,东风带来“十四五”规划,主要实现自主三个百万辆;

6月,长城发布2025年战略目标,即2025年实现销量400万辆,80%为新能源,营收超6000亿元;

9月,广汽集团透露2025年实现销量350万辆,新能源占比超25%,自主品牌销量达100万辆,力争新能源占自主品牌50%……

新一轮军备竞赛开始,有人揣摩哪些目标可靠,有人对比投入,直指战国时代到来。

吉利需要回应,尤其是各家将自主作为左右手。

或许与自身相关。


一面,吉利已是一家庞大跨国集团,旗下涵盖中高低端品牌,规模进入第一梯队,业务繁杂多元,意味转身艰巨和严谨,毕竟踩空代价不敢想。

一面,2018年以来,吉利陷入进入平稳期,一度错失20200,如何走出过渡,换挡提速需要理性且精心布局。

层层背景,必须用力。

“临界点。”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言简意赅。于是吉利肆意展示,试图给出一个系统、全面回答。

“‘智能吉利2025’战略使命是创造超越用户期待的智能出行体验,打造科技引领型全球汽车企业,成为最具竞争力和受人尊敬的中国汽车品牌,2025年度实现集团总销量365万辆,保持中国品牌市场占有率第一。”

具体融在九大龙湾行动。

一,5年内研发将投入1500亿元;二,到2025年,实现L4级自动驾驶的商业化,完全掌握L5级自动驾驶;三,5年内推出25款以上智能新能源新产品,吉利品牌推出10余款,几何从2022年推出5款以上,领克推出5款以上。


四,2025年度实现集团总销量365万辆,极氪65万辆,吉利汽车集团300万辆,国内吉利品牌130万辆;几何30万辆;领克60万辆。全新科技换电出行品牌20万辆,实现混动主流细分市场销量第一,吉利汽车集团新能源销量达90万辆,占比30%,加极氪占比超40%;五,2025海外销量达60万辆;六,至2025年碳排放总量减少25%,2045年碳中和。

七,实现移动终端100%全场景数字化价值链;八,2025年实现EBIT超8%;九,3.5亿股股权激励员工。

答案较为全面,对研发、产品、人才和目标都有较为清晰规划,需要点明365万辆目标。无论对外相比长城400万辆,还是一汽“十四五”650万辆,还是吉利注重速度和规模看,365万辆并不突兀。


其次不一样是串联关键词线“智能”——汽车四化下,电动智能化尤其是电动化是更多企业放置核心,也更关心电动未来。

“不能将吉利只作为汽车公司看,业务已扩至芯片、卫星、手机等,汽车将为集团化裂变提供资金、技术、管理和人才的战略储备,智能也许更重要。”有人提出。

吉利有更多智能说明。

“一张‘智能吉利科技生态网’,以及由“智能能源、智能制造、智能服务”构成的三大体系,全维度推进“智能吉利2025”战略的高效实施。”淦家阅表示。

这即是吉利“一网三体系”,涉及制造、生产、研发和销售全链条。


智能吉利科技生态网以智能架构为“新基建”,围绕芯片、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和卫星网搭建端到端的自研体系和生态联盟,驱动用户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上的体验进化。

未来,用智能架构打造的吉利、领克、几何新款智能汽车,都搭载GEEA 2.0 电子电气架构。亮点是吉利“芯擎”科技自研,采用了车规级7nm工艺的智能座舱芯片SE1000在完成车规级认证后明年量产,成为中国第一颗7nm制程车规级SOC芯片。


重点聚焦智能能源方面,将依托雷神智擎Hi·X智能混动平台。

这也不一样,作为吉利雷神品牌载体,雷神智擎HiX将涵盖HEV、PHEV、REEV等多种混动技术,其重点说明是混动系统43.32%热效率、全球最高3挡DHT Pro、40%以上节油率、全动力域FOTA等六大混动核心技术,称全面优于日系。

并不是说对纯电没规划,但与当下纯电热和新势力汹涌相比较弱,也在打开未来新探索。

目前比亚迪、长城、奇瑞、长安、传祺都推出混动技术和车型。但与吉利比,战略重心似乎没这么突出,同时表现不一,比亚迪优异,长城在路上。对市场而言,不同思路和路径下,看好谁?


至于混动技术是否如表述般强大,不仅在完成技术超越,品牌口碑赶超才是难关——这需要吉利方式。

“吉利每一次战略转型,都充满着了挑战,而每一次挑战,都是一次巨大的机会。当然,每一次转机的背后都是我们不断的打基础,不断的练内功,以及我们对‘技术创新’的坚持,对用户体验的预判和满足,对研发坚定不移的投入,这些都是我们形成后发的力量。”

勇敢、勤奋、坚持和后发制人,吉利用力临界点。

(部分图片选自网络)

End.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品牌分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36关注 | 252作品
+ 关注
深入用户群体、汽车消费环境、企业内部,汽车产业链的行业报道,以普通人的视角还原新闻事实,引起业内人士和普通受众的共鸣。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2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