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朱江明:零跑模式靠谱吗?

刚刚过去的10月,零跑汽车达到了12835辆的订单。对造车新势力来说,单月破万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绩。


造车新势力中,蔚来靠高端和服务吸引消费者,小鹏主打智能化、理想通过增程式给用户提供无里程焦虑的电动体验。那么,零跑汽车又凭什么吸引消费者呢?


本次广州车展上,电驹采访了零跑汽车高管团队。他们包括零跑科技创始人/董事长/CEO朱江明。来看看零跑对整个智能电动汽车产业的理解。


在此之前,我们先简单看一下零跑的发展历程。


2015年,零跑汽车由大华科技及其主要创始人创立。


2019年1月,零跑正式上市了旗下首款车型S01,


2020年10月,零跑T03 400轻享版上市


2020年12月,零跑C11预售发布


……


截至目前,零跑已经先后获得4轮融资,累计融资已超百亿。成为第六位“百亿融资俱乐部”的造车新势力。


通过采访,我们来系统梳理一下零跑汽车的发展规划。


零跑如何理解智能电动汽车行业?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1-10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250万台。渗透率超过10%。这个数据还在高速增长中,各家企业也都在积极布局这个巨大的增长势头。


“2025年应该是个里程碑,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可以达到40%,或者更好一点,大概是800到1000万辆的水平。现在每个月是40万辆,如果明年不增长,全年达到500万辆,之后每年增加100万辆就可以达到800万辆。”


朱江明表示,新能源产业的高速增长给了所有企业机会。


“我们的出发点,是希望造老百姓买得起的豪车。”


朱江明表示,在智能电动汽车普及上,零跑汽车希望能够做到科技普惠。


现在不少车企,都在各种造概念搞宣传噱头,但从实际角度出发,很多技术可能对用户体验并没有什么本质的提升,反正增加了用户的购车成本。在这一方面,零跑汽车希望从用户角度,实用性角度出发来做产品布局。


“关于800V高压充电平台,现在的充电设施90%以上都是400V,800V车辆充电反而会变慢,车上还要加一个转换器。现在没有800V的充电桩,外围设施配套到位,SiC碳化硅高压充电效率高的优越性才能体现出来。”


朱江明提到了几个例子,首先是业内热议的800V高压平台。他认为,800V充电有优点也有缺点,如果是10分钟充满,核算一下要几百千瓦,是可以支持几个小区的用电量。而电网是平衡的,发电量和用电量完全相当,当一辆车高压充电时,就会造成电网的波动,只能通过补能平衡波峰。


“对于5G来说,现在车辆的智能驾驶更多是本地智能、车端智能,不是协同智能。这种情况下,5G和4G对于车载来说没有太大差异。而且现在5G通讯模块是4G成本的4、5倍。”


朱江明表示,5G技术也是,在用户体验没有提升的前提下,现在导入这些技术就是增加用户的使用成本。


他认为,从性价比、有效性来说,高压充电平台,5G等,现在都不是上车的最成熟的时机。3年之后,5G模块价格可能比4G便宜,5G基站等基础设施完善,那时推出才是更加合适的。现在车上的网络通信够用就好,不需要用千兆以太网。而且千兆以太网抗干扰能力变差,对系统要求变高。


“算法突破比算力突破更加核心,这两个要匹配,有高算力的算法需求,才要有这样的计算平台。”


包括现在业内炒的比较火的辅助驾驶芯片1000T算力问题。朱江明认为,算法的优先级要大于算力,合适才是好的。这个典型案例就是特斯拉,尽管传感器、算力等并不是最好的,但不妨碍它拥有业内顶级的辅助驾驶体验。


如何实现“科技普惠”?

确定了为科技普惠的角色,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能够给用户用户提供“高配低价”的产品。


“智能电动汽车有新三大件: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动力,我们几个维度都要领先。我们零跑科技是领先的,全智能的。”


巫存认为,零跑在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全方位都是领先的。


“只有零跑一家是整个智能驾驶系统从硬件到软件全部自己研发。包括刚才发布的智能电驱系统,所有硬件结构全部自研,所有我们和电子相关的产品,都是从电阻开始打造起来的,其他品牌更多是第三方,他们主要是做应用和算法,不做硬件。”


朱江明表示,零跑是大华的技术背景,后者是智慧物联解决方案提供商,现在零跑车上的人脸识别摄像头、座椅控制器等都是自己的。这样能够做到很好的软件件兼容性。


“如果整个产品只是软件部分自己做,而不包括硬件,那么软件就没有办法充分发挥所有硬件的性能。软件控制硬件,硬件是基础,我们强调全域自研,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动力系统,如果不是底层开始搭起,系统是有问题的。”


巫存表示,软硬件共研才是零跑的核心。


“我们希望通过销量的提升,来分摊我们所有的开发成本,制造成本。”


朱江明表示,尽管前期全域自研需要大量的成本投入,但是通过销量规模来分担每辆车的边际成本,也是零跑选择全域自研的一个关键原因。


这里的成本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软件研发成本,另一部分是硬件采购成本。


“我们依托软硬件全域自研,成本更加合理,性能更加优化,而且各部件之间底层逻辑也是打通的。”


巫存表示,联合开发的费用很高,每辆车研发分摊成本也非常高,而且很难打通,开发性调试匹配很难,成本控制和可靠性难度比较大。所以零跑才坚持采用全域自研的方式从整体上控制摊薄成本。


在硬件层面,零跑认为,规模上来了以后,单车成本就会被不断摊薄。


“就硬件来说,很多成本相差不大,差异的是技术。”


朱江明认为,硬件其实在成本上拉不开差距。他举例道,比如无框车门与有框车门,其实无框车门成本更低,但如何把关门的体验和NVH做好,是技术难题,不是成本难题。


如何体现差异化竞争?

与传统车企多少年的品牌积淀不同,造车新势力必须营造自己独特的品牌标签来打动消费者。在零跑看来,这个落点依然在零跑的全域自研技术上。


“如果不掌握全部核心技术,无法避免进入同质化的问题。假设我的智能驾驶依靠其他模式,不同品牌产品,除造型上的区别,本质上很难差异化。”


巫存认为,核心技术是拉开差异的关键,具体到零跑C11来看。它的转向性、操控性很好,整体性能集成优化上有很大的优势。


在技术体现形式上,巫存分享了几个点:


零跑拥有业界首个同时具有多合一、三合一开发能力和产品的团队。对应电动车的少线化趋势,集成可以大幅提高可靠性、节省空间。早在2019年,零跑首款产品就已经搭载了八合一动力总成,行业第一。


续航实测方面。影响电动汽车续航的因素,包括电机效率、整车重量、传动系统的效率、电池的热管理等,是综合管理。零跑采用预判式智能热管理技术,结合一系列基础和高阶算法,通过对设备运行和工况的精准计算和预测,保证恶劣工况下电机性能的稳定输出,而不是等到温度上来再介入管理。


取得效果如何?

现阶段来讲,我们的整个战线比较长,从芯片,到底层AI算法等,已实现了ACC等功能,效果非常好。零跑的储备和积累,让我有信心在智能驾驶领域做到领先。


截至目前,零跑C11堪称是智能电动汽车时代的一款。因为它率先打开了智能电动汽车“高配低价”的入口,


“大家可以看到展台上零跑C11底盘第一次正式亮相,完全是B级车的豪华配置。”


零跑C11拥有90kWh的大电池、610公里的NEDC续航、前双叉臂、后五连杆独立悬架等配置。


智能科技上,它搭载Leap Pilot 3.0智能驾驶辅助系统,采用两颗凌芯01芯片,算力达到8.4T,是现有Mobileye EyeQ4方案的3-4倍。同时,包括11个摄像头、5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等28个传感器,且预留128G高精地图存储空间。


交付阶段,零跑C11将上线包括ACC自适应巡航、AEB自动紧急制动系统、FCW前方碰撞预警等10项功能,后续还将通过OTA升级包括LCC车道居中辅助、手离方向盘预警在内的12项功能。


搭配以上所有配置的零跑C11仅有不到20万的价格。这一切都得益于零跑全域自研带来的优势。


如何保证可持续性?

不管企业的发展战略多么宏伟壮观,但路都要一步一步走,如何保证企业能够可持续发展。零跑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通过全域自研掌握核心技术之后,就可以不断迭代升级,技术积累,实现可靠性成本的持续强化。我们现阶段是立足自己,如果说以后有人合作了之后,我们会把规模扩大,就会像滚雪球一样,一开始很小,但当雪球到一定程度后,就会是很强大的势能,反哺全域自研。”


巫存表示,零跑首先通过全域自研来提升竞争力。然后通过对外开放来保证规模效应。


“如果我们要对标燃油车时代最强的企业,比如说丰田,大众,他们的车机系统、动力系统、整个电转向等核心零部件,也是全域自研,都是自己的,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平台化,靠规模,取得成本,可靠性优势。”


朱江明认为,全域自研是企业取得规模化的大前提。如果想要作世界级企业,靠外部零部件是不行的。


从企业愿景到战略布局,导入和实施落地,再到目前取得的成绩和后期的发展规划。零跑给了外界一个清晰的展示,以此为基点,我们可以预见,零跑还会给整个行业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4904关注 | 2418作品
+ 关注
我们专注实用、专业、深度的汽车报道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