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展观察 | 智能座舱同质化为统一操作系统打下基石?


智能座舱“T”型区域内的屏幕组合,可分割可联屏,可曲面可直屏,随意组合的2-3块屏幕概括了广州车展几乎所有的车型。

文丨智驾网 王硕奇

汽车的内饰正呈现出大屏的同质化,依循手机的发展规律,接下来比拼的是屏幕的质量、处理器的搭配,以及系统的优化,下载速度等等。

这个时代像极了国产手机百花齐放的时代,但在这个时代座舱内扩充更大、更多的显示面积,成为了各大主机厂追求的目标,也造就了同质化的汽车内饰。

在刚刚过去的广州车展上,各路设计层出不穷,但在内饰端,各家的思路高度相近:即在目光所及、成本合理的范围内尽可能多大的增加屏幕显示面积。

而我们可以利用屏幕的成本,把现在的智能车分为三类。

1、极简型


目前市场上仅有特斯拉3\Y用中间的一款屏幕覆盖了包括仪表盘在内的所有功能,还没有第二家敢这么做。

2、正常型

在正常型这个类型之内,最大的特点就是副驾驶前方没有屏幕。


在这一领域中,代表车型有极氪001、比亚迪全系、宝马IX、奥迪Q4 e-tron、宝马IX、威马M7等等主流品牌。

这些品牌以两块屏幕为主,少数有空调区功能屏幕,也就是三块屏幕,比如奥迪的A8系列。


但无论是几块屏,类型上也分为全面、连屏、分屏、悬浮等诸多设计,但万变不离其宗,开拓者为上一代奔驰S级,并在这一代S级中改进了人机工程,让触摸的距离更容易。

3、全面屏

以上两种设计我们在目前街上的车型已经见的足够多,但此次的广州车展,全面屏成为了主流,最大的特点就是副驾驶有屏幕,类似设计的开端是已经去世的拜腾,发扬光大的理想。


在本届车展上,据不完全统计,我们看到理想ONE、岚图Free、福特EVOS、吉利星越L、智己L7,奔驰EQS,沙龙机甲龙、保时捷Taycan.....都采用了全面屏设计。


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副驾驶前面有独立、或者可以分区的屏幕,而这种设计似乎逐渐占据了主流,成为了高端智能电动汽车的主流设计。

这么多屏幕有什么用?

随着车内屏幕的增多,一个最尴尬的现实是,目前尚没有一款现象级的应用来支撑这样的屏幕配田置,最终只是应有的显示区域更大,可以把导航和音乐放大,这是最常用的改变。


另外就是副驾驶前方的屏幕可以为副驾驶提供一个类似于娱乐PAD的功能。


此外就是与副驾驶的情感交互,可以在副驾驶的屏幕前自定义想要的信息。

同质化会带来什么后果?

我们不妨参考手机用一块屏幕代替了各种设计之后,会发生什么?

首先是白热化竞争,屏幕的素质开始内卷,我们可以看到在广州车展上,福特EVOS用上了4K显示器,凯迪拉克凯迪拉克lyriq用了9K显示器。


照这样下去,什么等离子激光、MINILED、100%SRGB色域、1200nit亮度将成为明年的智能汽车的亮点词。

激烈的竞争之后,将会是价格战,目前汽车行业的竞争态势像极了2000年的家电行业、和2010年的手机行业,价格战的触发,也许只需要一个简单的导火索。

再接着就是比细节创新和体验,比如全车屏幕可以屏下指纹识别、车外摄像头形成180度3D结构光解锁....

最后当小创新成为瓶颈之后,各家企业价格战不赚钱之后,比拼的是核心技术、比拼的是操作系统。


而据智驾君所知,目前车载系统中,安卓处于一个垄断的态势,高通用前几年的手机芯片摇身一变变成车规级芯片。

比如车端最先进的高通8155,性能就是高通855,那是2018年夏天小米9的处理器,距离现在4年就过去了,更不用说820处理器。

因此由于安卓的占有率高居不下,高通的占有率自然也就无可替代,它对于车规芯片的研发进度,直接影响了最先进的车机的性能。


手机端或许还有苹果的压制、联发科的崛起,而车载端除了高通之外的替代方案则是X86架构的英特尔5-8年前的洋垃圾,芯片缺失的情况在这一年没有改善变得更加严重。

可以说,大屏化之后,软件与硬件同等重要,而这两项成为了汽车主机厂的弱项,但也同样是手机厂商的强项,这也从侧面解释了为什么这么多互联网科技公司参与了造车。

华为会是转机吗?

此次的广州车展,极狐并不是主角,它带来了我们早就知道的阿尔法S全新HI量产版,并宣布将会在12月25日品鉴之夜小批量开始交付。


极狐阿尔法1S全新HI量产版也成为首款搭载华为智能座舱-鸿蒙车机OS高端纯电量产轿车。

因此,这款车用的不是安卓,用的是华为的鸿蒙,摆脱了依赖。


但在芯片层面,无论是华为还是极狐都闭口不谈,我想这样的态度结果已经告诉大家了,现阶段仍然不是麒麟芯片。

我们需要担心的是苹果

苹果造车的事情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刷一次屏,但都是一些专利。

但如果以后的汽车除了外部的自动驾驶和设计,车内都是大屏,那么比拼的就是生态和系统了。


IOS的实力不用多说,Carplay已经非常好用,如果苹果造车,未来生态打通,底层共享。

那么越多的屏幕就代表着苹果的竞争力越大,门槛越低。


现阶段苹果只需要解决电池、制造、自动驾驶技术三大难题,剩下的软实力,将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国内的半导体大跃进

卡脖子优势后不一定是贬义词,还代表着商机。

截至目前,国内已经涌现出一批软硬件供应商。

软件供应商的门槛较低,但真正有底层技术的并不多,但拿出解决方案的很多,不再赘述。


而半导体的发展几乎是充满了整个汽车行业每个环节,但遗憾的是都是低端芯片,而在需要性能的车机领域和自动驾驶领域,我们的实力依旧很弱。

在智能座舱领域中有:华为、紫光展锐、全志科技、杰发科技、芯弛科技

在MUC领域中有:比亚迪半导体、芯旺微电子、杰发科技

在安全芯片中有:紫光国微、信大捷安、芯钛科技

在通信芯片中有:华为、大唐高鸿、芯弛科技

在语音芯片中有:深聪智能、芯智科技

高质量的同质化,意味着中国产业链完整了。

从此次广州车展的智能座舱我们看到了大量同质化的高端车型,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做一个高端车的门槛似乎正在降低。

当然座舱的同质化为统一的操作系统出现打下了基础。

中国正在组成从芯片到解决方案完整的智能汽车产业链,这将是我国汽车品牌走向世界的基础,无论是技术还是成本。

中国的智能汽车产业正成为一个充分竞争的产业,而从中国走出去的品牌,将在世界范围内不可阻挡。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1.3万关注 | 3990作品
+ 关注
有温度的汽车科技媒体!旗下有AutoR智驾网、智驾新媒体等,并举办年度智能座驾评选、世界智能驾驶峰会等。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