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两箱油”到底有多危险?

各位贵宾有没有发现,最近天桥下、马路旁、园区内那些常年盖着车衣,像出土文物一样的车越来越少,高速也越来越难跑了?不是被当做僵尸车清理,而是他们已经换了个身份,去年正月初八就被封印在那的铁疙瘩,现在已经解除封印,成了高速阅兵车了。

路上的它们,车速稳健,左右逢源,主打一个随心所欲——变道不看后视镜,超车道上跑50,停车问路,高速倒车,油箱不盖,驾照十年,驾龄三天,里程两千,当你和他们相遇,既分高下也分生死,一旦出点事故,本就繁忙的高速将不负众望地堵住,到最后,多半会成为抖音新闻账号的素材。

而这群网络上被调侃最多的人,就是号称“一年两箱油,高速鬼见愁”的返乡大军,但他们,真的就该被我们这样调侃吗?大家好我是黄师傅,各位系好安全带拿上手牌,本期二楼话题,我们聊聊这些阎王见了都摇头,却不得不驶上高速的返乡打工人。

所谓“一年两箱油”,就是说只在过年回家时开车,去一箱油,回一箱油,其余时间根本不用车的那群人。事实上,“两箱油仙人”早在十多年前就出现了,只不过那时的他们,载具形态还是摩托,十多年前央视公益广告给他们定义的名字是:摩托大军,几十万人浩浩荡荡从一个个出租屋里开出来,在国道上汇合,几百或几千公里后,又天女散花一样的回到各自的村落。

着急带回家当年货的当地特产,让摩托车拥有堪比半挂的装载能力,但他们却要在这样的环境里,骑上几天时间,驾驶员穿上最厚的衣服,老婆在后座被风吹的睁不开眼睛,头盔是他们唯一像样的保护措施,达喀尔在他们面前都算养生。

他们冒险骑摩托回家的原因也很简单,抢不到票,或者公共交通干脆到不了家,现在高速路上的“一年两箱油”部队,就是当年摩托大军的升级版。他们大多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工厂里,赚的钱温饱有余,小康未满,攒又攒不下,房又买不起,买辆车就成了证明自己没白混的最优解。

问题是,工厂供吃供住,工人们打完螺丝精疲力尽,真出个门,开车远不如电瓶车方便。只能把车打包好,路边一停cosplay兵马俑,和路边野草一起自生自灭,倒是成了不少小动物的生命奇迹。有不上心的,汽车变火车都不知道,过年要用车时才发现,这不是我车啊,咋这么黑?

上点心的,抱进被窝不方便,只能车衣保鲜膜围好,偶尔掀开车衣打个火,踩两脚油门,已经算加班了,你说开出去溜两圈?不可能的,回来免费车位就没了。你说停车场去?那一年的停车费不要人命吗?

人家说供车是比喻,在这却是写实,等到终于卖车时,说是原版原漆没过磨合期,实际车况已经堪比哥布林洞穴里的圣女,差不多到了报废期。

好不容易过年回家,才能真正出动一次,出发前,搭电、打气、洗车、换机油、换汽油,一气呵成,顺手在老乡群里发个顺风车消息:车找人,还有三个位置,有回家的老乡滴滴我,一人500,会开车的不收费,一车人开开心心回家过年。

但大家都知道,做什么事,熟练度是很重要的,只有熟练了,才不会在紧张刺激的运动中败下阵来,我是说开车,真是开车!而这群两箱油仙人,正所谓一年不动车,动车就过年,闲时占车位,忙时抢高速,一年不违章,上路分扣光,每次出门都像没有安全员压阵的科目三。

开车回家过年,出发点是好的,但出发了就不好了,对一个长期不碰车,有点驾驶技术但不能熟练应用的人来说,突然就要开几个甚至几十个小时高速,那么他在整个驾驶过程中能起到的唯一作用,就是副作用。

他们的眼中只有家的方向,高速上驾驶技巧约等于零,一边超车变道险象环生,一边龟速行驶心疼油费。更惨的是,没有处理事故的经验和能力,一旦出事,家人受伤还好说,老乡有个好歹,那更完了,这个家你别回了。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用车攻略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617关注 | 271作品
+ 关注
大小伙子谁不想开车啊~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