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卡车老司机的不灭记忆,东德依发W50卡车,还有人记得吗

其实对于很多60后、70后、80后卡友或是部分的90后卡二代而言,东德依发W50这款卡车在记忆中出现的频率是比较高的。这款车或许是你人生中开过的第一台车,也可能是小时候跟着父亲出车时乘坐的卡车,当然也是许多老司机的发家车型。

作为2024年正月里的第一篇文章,笔者就带大家来看一辆成色无敌新的东德依发W50-L型卡车,结合着故事,我们来一次“一回忆,就幸福”的时光之旅。

在笔者的记忆当中,依发W50这款卡车见到的次数可以说是少之又少,活的是真没见过,毕竟出生的时候依发W50差不多都已经炼钢了。可能是因为这款车独特的设计和在公路运输历史上的深远意义,让我对这款车有着莫名的喜欢,所以这几年也一直在寻找全国各地的依发W50活化石。文章中的这台车是一位依发卡车发烧友的藏品,本身这辆车底子就很好,是鲜有的驾驶室没有撞过,一点腻子都没有的原版车况,大哥又给翻新了一下,乍见到时我还以为是一辆新车。

好了,正文开始,我们来聊一聊这辆东德依发W50-L三面翻版本的自卸卡车。作为民主德国的产物,它被赋予的首要任务便是建设国家,简单实用抗造实惠便成为了这辆车研发的主要目标。但是当年东西两德工业差距大,东德依发西德奔驰,完全不在一个量级,除了满足本国的用车需求外,依发W50卡车还出口到了许多发展中国家,其中就包括中国。在1986年这个巅峰时期,依发W50的销量达到了32516台,其中80%都是出口订单,而在1978-1987的这9年间,国内也大量进口了平板、三面翻、后翻自卸、全挂版本的依发W50卡车。

当年如果你想买一辆依发W50卡车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卡车这种“紧俏货”得到处托关系找人给你“批条”,如果拿不到“批条”,即便你有钱也买不到。而有了“批条”之后,可能还要坐着蒸汽火车一路摇到天津或是青岛进港口提车,那个时候买一台依发W50卡车的价格大概是3万元至5万元。

当年在3到5万这个价格除了依发W50之外还有东风解放可以选择,但是两块玻璃的长头车在视线上始终跟不上依发W50这样的平头车,再加上它驾驶室比轮子宽了几十公分的设计,空间方面也具备了一定的优势,而且这辆车钢板软,开起来也是很舒服的。

当然,这个驾驶室的设计也非常的简单,纯是底盘上面扣了个壳儿,上车的时候总有一种爬二楼的感觉,应该有很多人小时候上这个车都是大人在下面托着给举上去的吧。

这个驾驶室和底盘连接位置中间有胶墩,时间一长来回的颠簸中间垫的胶墩碎了之后驾驶室还会往一边歪,所以当年人送外号什么大头狗、歪楼子啥的。

细看依发W50卡车的设计还是比较有意思的,驾驶室带了两根筋线,比较有层次感,前面略微有一点凸出,长得跟个狗似的,但是整体风格又设计的相对传统。中网是可拆卸设计,螺丝刀对着右上角的孔一拧就能拆下来,上面有水箱加水口,下方标配拖车钩,整个车的设计就是写满了“实用”俩大字。(当年的学徒大早晨的没少趴在车上加热水吧)

在驾驶员一侧带有一块照地用的小镜子,很多依发W50卡车这个镜子都没了,但是这辆车的还保存完好。而且这个车的对开雨刷没有连动杆,两个独立的电机控制雨刮器,工作的时候各刷各的。

这个标志还是铝做的,IFA三个字母也是相当的经典,依发只是咱们这里的音译,这款车诞生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营莱比锡路德维希费尔德工厂,而IFA是德语“Industrieverband Fahrzeugbau”的缩写,翻译过来就是“汽车制造工业协会”的意思。

W50-L,这个型号中W是指产地为韦尔道市,50-L是5吨级别的4X2驱动车辆,如果是4X4驱动,则是W50-LA。

大灯周边可是依发W50卡车受损的高发区,因为这款车刹车不好,加上没有助力,挂擦磕碰那可是家常便饭,很多依发卡车大灯都撞没了,看着跟个鬼似的。不过拍的这辆车钣金实在是太完美了,车主也找到了新的大灯和边灯,换上去之后感觉一下子就不一样了,灯亮整个车都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依发W50卡车是24V的启动,但是车内的电器都是12V的,大灯也是如此,还是脚踩变光,开关我记得和解放141好像是通用的。

看一看侧面,是不是当年熟悉的味道,只不过这辆车没有备胎,剩下的像带弧度的后窗玻璃,小短车斗儿,都是依发的经典设计。这种载荷布局如果说车拉的多了就特别容易翘头,而且货箱比轮子宽再加上钢板软,开车拉着货拐弯时车速稍快一点点就特别容易翻车。

三面翻的车斗那可是相当的经典,能后翻,能侧翻,卸货灵活性十分之高。当时想要实现侧翻就要去操作车厢前底部的换向阀,如果操作不当还有可能变成前翻,卸货的时候把驾驶室埋掉。

除了三面翻之外这辆车还有木头马槽平板、后翻大自卸、吊车等上装。

三面翻的货箱标配一根举升检修杆,也有拿这个挂在前拖车钩上当拖拽杆用的。

后面的鸭嘴,用于组合全挂车型使用,并且当时还可以头挂一起买,挂车用的是气刹,拖上挂车之后刹车效果也会好一些。

车桥也是依发W50的一个聊不完的话题,当年为了易于维修保养,再加上提高车辆的低速扭矩,依发W50采用的是主副半轴的设计,一根桥上有四根半轴,如果扭断的话也是只断副半轴保护车桥。副半轴在车桥当中还可以起到一个二级减速的作用,重载坡起对于依发而言完全不在话下。

但是开过依发的老司机们也知道,三面翻的车桥是不带差速锁的,而且超载对车桥伤害很大,所以很多依发W50都是换成了后翻自卸款式带差速锁的大吨位后桥,以满足拉煤重载的需求。

发动机,就更是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了,东德4VD 14.5/12-1 SRW通用发动机,直列四缸,两缸一盖,柴油动力,6.5L自然吸气的排量可以输出125马力。这款发动机在当时是真的很神奇,见到解放141,东风140这种车轻松超车,提速快,不知不觉就能跑8,90km/h,发动机声音也很清脆,最主要的是还特别省油,一箱油跑个600公里没问题。

发动机带有排气制动,通过油门踏板旁边的小锁止机构来进行控制,这也算是对依发W50制动能力的一大保障,毕竟这个车完全不能相信原车的气推油刹车。

但是说起气推油刹车,同样也是依发W50卡车的一大特色,在那个小吨位卡车普遍为液刹的现状下,气推油的制动力度会相对大一点,踩刹车也轻便一些。但是很多依发的行驶工况都比较恶劣,刹车总泵年久失修,或是内部皮碗漏气,气路太脏堵塞阀体,导致许多车都有刹车失灵的现象,因为这个气推油刹车也给不少老司机留下了极大的阴影。

众所周知,那个年代车子坏了需要自己来修,而依发W50的设计就对当年的驾驶员十分友好。变速箱采用分体式结构,发动机和离合器中间有传动轴来连接,换离合器的时候不需要拆变速箱。底盘螺丝的加工精度也高,松动之后用手拧就可以带下来,大大提升了维修便利性。

最后我们再走进驾驶室回忆一下,如果你开过依发W50卡车,那这个液压减震的座椅你一定记忆犹新,原厂皮革包裹,坐在上面一弹一弹的放在当年那可是真的舒服。虽然没有现在的卡车那么优秀的减震机构,但是那个年代对这辆车减震的评价就是“不颠”。

硕大的二幅式方向盘,开这个车得掌握的必备技能就是“回手掏”,因为两驱版本的依发W50是没有液压助力的,只有四驱版本的吊车才配助力泵。

依发W50卡车的内饰分老内饰和新内饰,分水岭在1985年,实拍车型是老款内饰。新款内饰中间的车速表带一个小时钟,后面打开还是纸盘式的行车记录仪。

而且依发W50这款车采用的是电打火的机构,不需要拿着一米多长的车钥匙在车头前面使出吃奶得劲去摇,电打火很轻松就能启动。如果是冬天的话,则需要趴到车底下烧点柴火,破棉袄啥的去烤油底壳。

挡位就在右大腿旁边,上R、2、4,下1、3、5的顺序,挡位还是比较清晰的。

试问当年有多少人的童年是趴在这个大机罩子上度过的,如果有同样经历可以在评论区聊一聊。

今年是2024年,实拍的这辆东德依发W50卡车是1984年生产的,距今已有了40岁的高龄,回想当时乍见这辆成色极新的车时,就仿佛像是坐着时光机穿越回40年前一样,沉浸感受着老一辈驾驭这辆车时的自豪与高兴。同时,也感谢车主以及帮助参与修复找零件的依发爱好者,正是有他们的努力,这辆车才能如此完整的被保留下来,从而唤醒更多人内心深处的回忆!

当然,笔者也在文末祝愿各位提加的读者们,2024新的一年里开心喜乐,健康平安,心想事成!

文图:牛艺霖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用车攻略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6544关注 | 841作品
+ 关注
卡车、客货车等商用车全评测新媒体平台!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5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