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并重组能否获得市场认可?

兼并重组能否获得市场认可?

文/桂源

2013年1月,我国工信部、发改委等12个部委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要以汽车、钢铁、水泥等行业为重点,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到2015年,前10家整车企业产业集中度达到90%,形成3-5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

汽车行业作为企业兼并重组这一政策的重中之中,自然各个方面的人和力都全力以赴,以获得最好的成果,于是,东风汽车几经波折,终于与福汽达成协议,实现了东风汽车这些年一直梦寐以求东扩的愿望,也从另一面体现出了东风汽车想要崛起的雄心壮志。这也许是最近几年国内最大的一次车企间的重组。

汽车集团的重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利于汽车产业的集中发展和尽可能地利用有限的产能资源,来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这也是这几年政策一直鼓励车企兼并重组的原因。

当然,车企的兼并重组必然会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车企的兼并重组并不简单的等于1+1=2,这不是一个一般计算题,我们也不能以短浅的目光去看待这个问题。就如同混动汽车的汽油发动机功率是130KW,电动机功率是90KW,那么整辆汽车的功率并不简单的等于130+90=220KW,就如同物理上的两个力,因为力的作用方向不同,所以两个力在叠加在一起时并不能将其100%叠加。

每个车企都有其一段历史,虽然我国的汽车行业发展较欧美等先进国家缓慢,但这并不能代表我们的车企没有一段历史,不能保证说每个车企都有一段辉煌的历史,但是至少都会有一段值得或是车企员工,或是普通大众怀念的一段发展历程,换句话说,这些车企的发展历程在一定的程度上已经代表着一代人的回忆,经典不可复制。

兼并重组后,必然会有一个车企控股另一个车企,这其中涉及到管理层的变动以及两个车企的员工相处,以及车企的生产线的变化,车企生产基地变更等一系列问题,说棘手也不算是,但至少需要花相当一段时间出来磨合和适应,就如同每个人换一台车驾驶,都需要用一定的时间去熟悉它。

这些问题与整个汽车市场能否认可车企的兼并重组,已经是小巫见大巫,不值一提。任何兼并重组都需要建立在整个汽车市场的变化上,即市场的发展需要两个车企兼并与重组,兼并与重组的唯一目的就是追求产能资源利用程度最大化,创造经济效益最大化,生产成本最小化,按哲学的观点来说,任何事物一旦过分片面追求两个极端,都不会得到完满的结局。但目前的汽车产业在集中发展的阶段,是需要走过这样一个过程的。

我不能确定车企的兼并重组一定能获得市场的认可,但有这样的尝试总是好的,一潭池水总是需要一些涟漪才好,风平浪静未必是件好事。韩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可以作为我们的参考,在韩国汽车行业发展的中期,也经历了相当一段不断兼并重组的过程,韩国因为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深受影响,导致了整个韩国汽车行业衰退,双龙汽车公司因资不抵债被大宇汽车公司收购,同年起亚汽车公司也被政府拍卖,虽然现代汽车公司于1998年10月将起亚收购,但是不久后现代汽车公司内部即出现账务问题。1998年大宇汽车公司也背上了高达180亿美元的债务,最后于2000年7月惨被美国GM公司收购。

2009年之后,在我国政策的鼓励下,国内曾经有多起汽车行业的兼并重组,包括中航集团与兵装集团的重组、广汽集团重组长丰汽车、北汽集团兼并宝龙汽车等等。其中,中航集团与兵装集团当时这起国内汽车企业间最大央企的重组,在整合昌河汽车的问题,闹到沸沸扬扬,员工与管理者之间大打出手,这也让兼并重组这一过程陷入了停滞中。

当然,作为一名普通消费者,他们在乎的不是汽车企业重组的问题,他们所在乎或许是兼并重组后能不能给他们带来最切身的利益,比如说能不能把某些车款的价格降下来,从而使得广大消费者获得最好最大的利益。消费者认可车企旗下的车型,车型的销量就能上得去,上去了就代表着获得了市场的认可。消费者作为汽车的直接使用人和购买者,能否在车企兼并重组后提升车辆的质量与降低车辆的售价,这才是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有消费者关注就有市场的可能,消费者关注了才会决策会不会购买,购买了才会使得车企的兼并重组得到市场及消费者的认可。

希望车企的兼并重组并不只是一个不瘟不火的过程,一定要在兼并重组后迅速优化整合好现有的资源,力求在最短时间内获得市场及消费者的认可,否者,兼并重组的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说明:本篇中出现图片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463关注 | 57作品
+ 关注
独立车评人
Ta的内容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