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驱宝马前传——罗孚75

话说这个标题读起来很别扭,那也是没办法因为对于宝马来说,后驱就是他的代名词。所以当宝马宣布推出前驱平台时,大家确实感到诧异。其实前驱宝马早就有了,只不过他不叫宝马,但是骨子里却有极强的宝马基因;他就是罗孚75——很多人并不知道这部车,不过没关系,他在中国还有个表弟荣威750(也就是他上汽改良版),还有就是不争气的MG7。

罗孚75—一款充满英伦风情的车,其实骨子里就是一部前驱的宝马

熟悉宝马历史的人应该知道宝马曾经收购罗孚-MG集团,后来却亏损严重被迫贱卖,导致当时的CEO直接下课。其实从现在来看,这桩买卖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因为宝马保留了MINI并热卖,另外据说宝马吸取大量的路虎的技术(路虎英文叫Land-rover),推出了X5,而劳斯莱斯纳入宝马也是当年的一个结果(这个比较复杂,牵涉到大众与宝马的斗争)。

其实对于当时的宝马来说,之所以收购罗孚除了上述原因外,另外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想推出一款相对优雅的轿车来占据细分市场,其实不说也知道他的目标就是E。毕竟当时5系虽然运动能力强,但是论优雅和气质还是数E,毕竟行政轿车还是靠这些而不是运动。(不过没想到的是这个问题在十年后在中国却被简单的解决了,那就是长得像7系和加长)。

这代5系(中国加长版底盘代号F18)用加长和酷似7系的外观,在国内市场把E远远的甩在后面。

而此时的罗孚正在于本田合作,要说罗孚真是不怎么争气。作为中产阶级的劳斯莱斯,此时罗孚已经沦落到贴牌生产本田轿车的地步,高傲的英国人当然不会买账。同样来自欧洲的宝马看到了机会,于是两者一拍即合,宝马将罗孚纳入旗下。罗孚想重镇雄风,宝马则是借中产阶级的劳斯莱斯这个名头打击下同样自诩德意志贵族的奔驰。而罗孚75则是合作的第一款车,只是当时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也是他们合作开发的最后一款车。

罗孚最经典的轿车P5,英国女王也是他的车主之一(据说照片上的就是女王本人的座驾),当年号称中产阶级的劳斯莱斯 罗孚75开发之初就是借鉴了P5设计元素

那时双方对罗孚75期望是非常的高,当时宝马的口号是打造世界上最好的前驱轿车,为此宝马为这部车提供了大量的底盘技术。而外观内饰由罗孚负责(这部车非常的英伦但仔细品味还是带有浓浓的宝马味道)。外观先不说,说下罗孚75的底盘代号R40。

极具英伦风情的内饰

R40底盘结构的模型图(MG7的底盘,实际也是罗孚75的底盘,改动很小)

在R40研发之初,罗孚工程师所参考了宝马Z1的后悬架,也就是X-axle(独创性Z轴双摇臂独立后悬架)。该结构属于BMW最早的多连杆技术之一。运用这个后悬架技术除了BMW Z1 和R40项目,还有BMW3系E36型。作为专门为BMWZ1研发的技术,运用了大量当时十分的先进的技术,在Z1取得不错的成绩后,BMW就将这个技术运用到大名鼎鼎的3系E36型并获得极大的成功。(来自维基百科)

BMW Z1 国内估计很少见到,但是确实宝马当时一款非常先进的跑车

在前悬架当时的R40运用的是麦弗逊,这悬架形式在当时的宝马也应用非常普遍。宝马有没有参与调解就不得而知。毕竟罗孚有生产本田的经验,本田的前驱车也是相当不错的。

当中还有个小插曲,那就是天窗问题,当初罗孚设计的天窗因为不符合宝马的车身强度要求被强行重新设计,为此多花1亿多英镑。可见宝马对于质量细节,车身刚性要求是多么的苛刻(之后的MG-ZT260会让我们更为充分的认识),当然这也是宝马与罗孚之间间隙的一个例证。

宝马的底盘技术加上极具英伦的外观,罗孚75被寄予厚望,在1998年,罗孚75亮相伯明翰车展就获得好评,甚至比当年一起亮相的S-TYPE更受青睐。不过好景不长,罗孚75售价过高和质量不佳(英国车的特点),而宝马内部也在头疼这部车的定位问题,虽然它定位于5系和3系之间,但是消费者依然会选择前两者而不是前驱的罗孚75,这部车很快就边缘化。之后的故事就很简单了,宝马在罗孚上巨亏售出了事,CEO滚蛋。

有意思的是收购罗孚的英国凤凰集团干脆将罗孚75贴上MG的标签,调教下重新包装上市,取名MG-ZT。枪口对准老东家,而且更不可思的,由于先天的刚性十足,MG-ZT居然被改装成后驱,并安装了福特野马的V8发动机,取名MG-ZT 260作为量产车上市,在2003年 MG-ZT旅行版居然还创造了旅行版的最快的世界纪录。 2008年南汽将MG-ZT进行了国产,取名MG7,虽然媒体对他的操控性能还是相当满意,但是销量实在惨不忍睹。

(MG-ZT-T 注意 X-POWER 这个标示,这个标示是MG 旗下超跑的名字。是的,MG 从来就是一个极富运动的品牌,X-POWER就算在今天也是款让对手胆寒的跑车。当然上汽接手后MG就剩下MG这个车标了)

此后罗孚-MG一直苟延残喘,不到几年就彻底歇菜了,但是在倒闭前他们简化了R40底盘开发成RDX底盘,打算开发紧凑型轿车。上汽接手罗孚的资产后,延续了RDX底盘开发,于是有了荣威550和MG6,如此说来,MG6和荣威550都或多或少含有宝马的技术,当然比起罗孚75肯定没有那么纯,国内最接近罗孚75的应该是MG7,不过这款车卖的并不怎么样,反而加长轴距两次改良的荣威750红火过一阵,这也是为什么MG7和荣威750在官网上介绍5系底盘缘故。(虽然是Z1)

当年MG7官方宣传文案,虽然不是很精确,但是确实道出MG7包括荣威750与宝马的关系

看来前驱“宝马”其实在国内早就存在,只是由于种种原因,未被大家广而熟知。从媒体的测评中,这些车的操控性到都不差,大概宝马的基因还是有点作用吧。不过这次宝马正儿八经的宣布推出前驱车,我们倒是有机会看看正统宝马前驱和旁支“宝马”之间相差多少,也算饭后的谈资吧。不过宝马真正面对的是以前驱见长的厂家,包括罗孚的老伙计本田,底盘调教见长法系车,操控开始变得不赖的福特和通用等。毕竟没了后驱,宝马要想在操控上高出一筹,得要靠多年的底盘功力了。当然了,购买前驱宝马的客户未必在乎他们的前驱宝马操控如何,对他们来说一个蓝天白云标足已。

对于许多宝马购买者来说,蓝天白云比前后驱动形式更加吸引人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8071关注 | 106作品
+ 关注
凯迪拉克XTS车主/eMG6车主 致力于传播汽车文化
Ta的内容
42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