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俄军“虎式”突击车在新疆反恐表现

在那个庞大的红色帝国解体后,苏联红军也只是一个过去的名词。曾经在我国三北地区的装甲铁流已烟消云散。俄罗斯在继承苏联大部分国力和军力后,遭受到了来自车臣以及中亚分裂势力的袭扰。在1、2次车臣战争后,总结了经验和教训,将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遭遇进行本地化的吸收。尤其是在打击车臣武装和中亚分裂势力的战斗中,迫切需要一款近乎于美军悍马的1.5吨级通用军车,即可以执行反恐作战又可以充当通勤平台。受制于国力的下滑,军队装备得不到更新。在几次围剿武装叛乱分子的战斗中,暴露出军用制式装备不适应城市反恐作战的弊端,在此大环境下俄军迎来了新一轮反恐装备发展的高潮期。

1991年苏联解体,1994年-1996年第一次车臣战争期间,俄军装备的BTR系列装甲车以及UAZ-469B系列轻型指挥车,遭到了来自叛军RPG火箭以及12.7mm口径机枪的围攻损失惨重。BTR80轮式装甲车是目前俄军主力装备,在僵硬的战术和低劣的官兵素质下,并没有凸显其应有的打击能力。而原本作为突击北约作战集群的轮式装甲车,已经不能够成为反恐作战的主力装备。

1997年,俄军装备部门着手研发一款近乎于美军悍马的轻型轮式反恐车,以便执行从远东、西伯利亚平原至外高加索地区甚至广袤的中东沙漠等地区,执行城市反恐和丘陵地区突击等反恐作战任务。此项新装备的研发任务由GAZ(嘎斯)高尔基汽车厂承担。经过几轮研讨,决定采用美军悍马的技术和部分子系统,然后进行本地化生产模式。经过2年的测试与调整,2000年10台“虎式”验证车获得了官方的支持,转入外高加索集群进行实战测试。在执行不下20次的高度一线作战任务后,俄军对“虎式”突击车整体感觉良好,动力充沛,四驱系统工作可靠,防护能力均匀,改装潜力充沛。2001年优先配发给内务部队,随后开始大规模换装,分批次的替换UAZ-469系列军车。至2014年大约4万台“虎式”装甲车成为俄军制式装备,不同的改型车充当警用车,特种攻击车,反坦克发射车以及通信指挥车。

上图是“虎式”官方编号为GAZ-233014装甲车四向图,长宽高分别为:5700/2400/2500mm,轴距3300mm。前车轮接近角为36',后车轮离去角为45’,离地间隙400mm,最大转弯半径8900mm。整车整备质量7200kg,有效载荷1500kg。“虎式”突击车由高尔基汽车生产厂制造,在最先进入俄军服役的是GAZ-2975基础型(三门运兵版)。根据与通用协议规定,前期100台GAZ-2975基型车搭载康明斯提供的B180型6缸增压柴油机(最大输出功率130kw)。在此之后,根据改型车的不同工作环境和战术应用,高尔基车厂为“虎式”突击车选装了康明斯B214型柴油机最大输出功率180Kw,以及由高尔基车厂自行生产的GAZ562增压柴油机(3.2升)最大输出功率147kw。搭载B180发动机的“虎式”突击车,配发了来自大陆匹配的4前速自动变速器,四驱系统则采用与悍马相同的全时四驱系统并匹配前中后差速锁。后期采用GAZ562发动机的“虎式”则换装为6前速手动变速器,四驱系统为高尔基车厂国产化的全时四驱系统(仿自悍马原车配件)。

下面笔者将从外观、内饰、动力悬架以及改型车、战术应用,国产化以及在新疆反恐表现等方面,对“虎式”突击车进行全幅解读。

1、“虎式”突击车外观

在高尔基车厂从2001年至2014年间生产的“虎式”突击车中,除反坦克变形车,以及通信车等对车身结构较大变化的车型,其余各款“虎式”在外观变化较少。笔者将以“虎式”三门运兵型为例进行介绍。

在对美军悍马车型进行分析后,高尔基车厂认为,悍马在尺寸以及成员布局中有着明显不足。较宽的车体,较矮车高,以及载员分布等方面需要改进。最终“虎式”突击车较悍马车身姿态更紧凑。在装备的3万余台“虎式”突击车中,三门运兵型较五门指挥型数量更多。五门指挥型固定成员5人,而三门运兵型固定成员13人或12人(根据改型车技战术要求不等)。

三门运兵型“虎式”突击车在两侧开有正副驾驶车门,后尾门对向开启(配有防弹观察玻璃)后备胎外挂在右后尾门上。

“虎式”突击车的前部照明灯具配置较为简单。位于前部发动机格栅两侧,螺栓固定前照灯和转向行车灯小总成。灯具面罩为聚光玻璃构成,可快速单独更换。

位于前发动机罩两侧翼子板还设定了辅助转向灯。便于后边车辆观察前车转向警示。

“虎式”突击车发动机罩前部加装细密的防护格栅,前保险杠突出部分可以踩踏两名特警便于完成一系列战术动作。2000kg拉力的绞盘位于前保险杠中央,既可以车内又可以在车外手动操控。

多功能的前保险杠,不仅对防护车辆前部进行防撞保护,又形成了一个战术平台。加装了防滑层的前保险杠可有效提升雨雪天气下防滑性。

在整体轮廓上高尔基车厂的“虎式”突击车有着强烈美军悍马的痕迹,但是前发动机舱盖开启方式与悍马截然不同,为正向由前向后开启。机舱盖锁具,固定在前格栅左右两端,采用手动解锁/闭锁机构。

“虎式”突击车整体轮廓与美军悍马有着不少于14处相似的借鉴,似乎再少2处就要构成侵权的罪名。“虎式”的发动机舱盖采用圆弧过渡处理,将突出于腰线的发动机总成包含,起到部分空气整流的作用。当然最高车速不超过130公里/小时的“虎式”对来自风阻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虎式”突击车的前风窗,由两片完全独立的防弹玻璃构成,每扇玻璃都配置了一具雨刷器。由于“虎式”风挡玻璃面积不超过0.8平方米,因此每只雨刷器清洁面积在0.6平方米,再减去两扇玻璃中间隔0.2米的视觉盲区,综合看来“虎式”突击车的驾驶舱的视角与视场不如悍马。

作为一款全路况高性能越野车,“虎式”突击车全系标配了位于前风挡玻璃右侧涉水喉。在不经过准备的前提下,“虎式”的涉水高度在1米左右。而经过发动机舱线束的防水处理后,“虎式”的涉水高度将会达到1.5米。

上图是位于“虎式”发动机舱盖右后部的散热格栅特写。

在“虎式”突击车高速行驶中,冷空气从前格栅吹入,将发动机的热量通过发动机舱盖的格栅带走。而这个散热格栅大小和位置也都是经过缜密计算,保证“虎式”突击车时速在110公里/小时重载的工况下,发动机舱内热平衡处于可控范围内。

坚固、简单、实用至上的外反光镜,恐怕只有BJ2020系列才可以与之相比拼了吧。

由于“虎式”突击车的坐姿较高,因此外反光镜拉长,乘员坐在车内就可观察到车辆后方从车轮至地面以及车顶的环境变化,便于及时作出战术动作反应。

“虎式”的正副驾驶员侧车门,采用与车身相同材质,由装甲版焊接而成。安装有防弹玻璃以及射击孔。从俄方公布的数据来看,“虎式”突击车的车身正面可以对12.7mm口径穿甲弹,在200米内距离进行有效防护。车身两侧和车顶可以对7.62mm口径AK47系列步枪的穿甲弹,在150米内进行有效防护。而全车风挡玻璃则可以对7.62mm口径穿甲弹进行有效防护(通常防护距离被缩短至50米)。

“虎式”突击车左前门内饰板,没有碳纤维,没有真皮内饰,更没有木纹装饰。一切都是从实用角度出发,硬质带有防破损内衬的饰板,还可以在被枪弹和破片击穿后,吸收部分能量保持碎片不会通过内饰板后分散袭击乘员。

“虎式”突击车的后尾门为对向开启设定。由于车身高度较悍马多出0.4米,因此后货箱内可以搭载更多的乘员,并可兼容更多类型和更大尺寸的武器基站。

“虎式”后尾门先开启左侧,然后开启右侧,通常右侧后尾门外挂后备胎。无论是五门指挥型,还是三门运兵型,全车锁具和把手全部通用。

上图是“虎式”突击车后尾门内饰板特写,可以看到后尾门观察窗可以由内向外开启。宽大的车门内拉手,便于在应急状态下快速关闭车门。

粗糙的门内饰板,密封不均的橡胶条,不注重细节的打磨,但简单可靠,这就是苏联制造的典型风格。

粗糙的不能再粗糙的车身焊接,钣金接缝有时候能伸进一个手指,但是这些都不能否认“虎式”突击车的优良防护性。

外挂的后备胎特写,“虎式”突击车标配了中央充放气系统,轮胎为防爆耐用特殊设定即便被击穿后仍能以50公里/小时行驶70公里。

“虎式”突击车的后尾灯仍然采用单独更换的理念,所有灯具螺栓固定。倒车灯、行车灯、转向灯、后雾灯一个都不少。

原厂标配的后拖车钩和与BJ212类似的钢制凸圆防撞梁。与民用车不同,“虎式”突击车全车极少使用塑料外观件,最大化的将车身制造的更加坚固,当然7.2吨的整备质量也不是民用车所能比拟的。

2、“虎式”突击车内饰:

“虎式”突击车在外观轮廓上模仿美军悍马,在内饰的风格和布局上也与悍马有着不少相似之处。“虎式”和悍马都是发动机纵置安装在前驱动桥后,为了提升离地间隙,将变速器安装位置最大化的提升甚至占用部分车内空间。因此“虎式”车内中控台被部分发动机和变速器以及分动器占据。

上图是“虎式”突击车仪表总成的特写。与全车灯具单独设定的风格一样,“虎式”的仪表也是采用单独设定的架构。2只大尺寸的仪表分别为左侧的发动机转速表(最大转速4000转,1500转至2200转为经济转速)和右侧的车速表(表头显示最高车速为150公里/小时)。在这里特别要说明的是除了英军和部分美军装备的车速表为英里显示,大部分军用车和民用车都是采用公制单位-公里/小时。从左向右,分别布置了4个小仪表,左上为燃油表(有效容积80升)、左下为水温表、右上为机油压力表、右下为电压表。各故障指示灯为单独设定。

俄军“虎式”突击车的“组合仪表”特写。左右转向灯(绿色)、近光灯(绿色)、发动机故障灯、手制动灯(红色)、四驱状态和电瓶故障灯(黄色)均为单独显示。从“虎式”突击车的仪表盘,根本看不到现代汽车高度电子集成的痕迹,完全是1980年代时期苏军装备的风格。

“虎式”突击车的中控台几乎就是美军悍马的翻版。标配的冷暖风空调系统和山寨风格的出风口,看过以后整个人的感觉都不好了。在最仪表台最下端的功能按钮区,最左侧的是中央差速锁开关。似乎这个按钮决定了“虎式”的机动性与原型车不相上下。

位于仪表台左侧的组合开关,控制着“虎式”轮胎中央充放气系统。时速低于15公里/小时、30-60公里/小时、高于90公里/小时,对应调节3个不同级别的胎压以便保持整车机动性。

从“虎式”副驾驶一侧拍摄的车内仪表台特写。全车4个主空调出风口可任意互换,侧出风口固定在仪表台正前方与侧面,可对前风挡和车门玻璃进行除霜。在中控台上铺设了起保温作用的防护层。

上图是“虎式”的军用版GAZ-2330改型车,增加了装甲防护级别,更换全内饰防护板,设立营级通讯终端。从上图可以看到,内饰已经更换,副驾驶一侧仪表台安装了通讯系统控制面板,在中控台上也安装了通讯保密机。

采用三门运兵型的GAZ-2330通讯车标配2+3人,包含正副驾驶员以及指挥小组。由于拥有1.5吨的载荷,使得“虎式”突击车迅速成为俄军基层通讯车的新贵。

“虎式”突击车早期搭载美国康明斯动力和传动系统,并使用了4前速自动变速器。在随后国产化率不断提升后,采用高尔基车厂自产动力总成,其传统系统也更换为6前速手动变速器,节油性得到了提升。

“虎式”突击车警用三门运兵型内饰特写,正副驾驶员座椅可互换,后货箱乘员座椅均可互换并标配了两点式安全带。被软性材质包裹的内饰,起到降低乘员磕碰导致战斗减员的几率。

“虎式”突击车后货箱侧围设有2扇观察窗,且均加装了防弹玻璃并可从车内向外开启。

作为一款基于1980年代设计理念和适应冷战环境的通用载具,悍马在1996年之前的各场冲突中的表现还算合格。但在2000年后,非对称战以及反恐战中的作为大大降低了。这是因为悍马的车身结构不能满足对路边炸弹,都市反恐清剿据点等小规模特种战斗的防护要求。同样与悍马在车身设计上有极大的相似之处的“虎式”突击车,在基型车列装至俄军作战单位后,随即对后续车型以及改型车的防护能力进行提升。后期的军用型“虎式”突击车由之前标配5mm均质轧钢装甲板,换装为7mm经热处理的装甲板,而内衬层也使用了近乎于凯夫拉式防崩落系统。

3、动力系统:

上图是采用B204动力总成,2009年生产的“虎式”突击车发动机舱特写。

从目前获得资料来看,高尔基车厂生产的“虎式”突击车,一共搭载过4款动力总成,除前文提到的康明斯B180、B214、GAZ562三款动力总成外,还有一款来自康明斯B205柴油机。采用B180柴油机是作为悍马原型车配套技术一揽子引进的,油耗高动力储备勉强够用,让一线部队并不满意。为此在引进了B214柴机油后,虽然动力上去了,可燃油消耗仍然让俄军不爽,而与之配套的4前速自动变速器似乎并不适合“毛熊”们粗狂的驾驶风格,变速器不跳档,温度过热等故障频发。

上图是采用康明斯GAZ562动力总成,2012年生产的“虎式”突击车发动机舱特写。

不可否认,采用高尔基自行生产的发动机,虽然可以匹配手动变速器,但是在整体装备水平和勤务性上不如康明斯系列动力。作为最终装备单位的俄军内务部,对国产化率更高的“虎式”突击车并不买账。曾经出现过在车臣首都附近因为国产动力出现启动困难而贻误战机。

在经过厂家的改进和决策者的权衡后,“虎式”突击车,采用B204动力与手动变速器混搭的方案。而采用GAZ562动力的车型,在修改进气歧管和燃油喷射控制程序后继续为俄军服务。

上图是采用B180动力总成的“虎式”突击车发动机舱涉水喉固定端特写。

“虎式”突击车采用前置动力四轮驱动的设定,前发动机舱外壳采用一体化带装甲防护的车身结构。前格栅与侧梁采用焊接总成形式安装到前纵梁与侧围上。前格栅采用双层带防护内板结构,可对散热器进行二次保护。

上图是待总装的前部焊接焊接总成。

前格栅和侧梁焊接在一起,不仅可以提高防护能力,更重要的是便于动力总成从车身整体吊装。如上图所示,在拆除前发动机舱盖和前部焊接总成后,动力系统则完全暴露出来。如果有必要,可将发动机(包括散热器冷凝器)以及变速器整体吊装进行更换或维修。

采用7mm防弹钢板的“虎式”突击车在生产线上进行总装,其前后悬架都已经安装完毕。“虎式”突击车采用的是非承载式车身,即车身与大梁两个单独架构。动力总成和悬架固定在大梁上,车身也装配在大梁上。虽然整车重量提高了很多,但是从安全性和可靠性上提升了更多。

4、悬架系统:

虽然在车身架构与外观内饰或多或少都与悍马有着直接关联,但是“虎式”突击车的悬架完全继承了苏军轮式载具的技术特征与风格。

上图是“虎式”突击车前悬架特写。如果说悍马采用的近乎于奔驰乌尼莫克的门式桥的驱动技术,那么“虎式”突击车的悬架技术则是来源于BTR-80(608)装甲车。虽然都是门式桥的技术,但苏军由于技术细节和传动效率上还是逊色于西方,“虎式”突击车的转向节与内部核心翻转轴承的寿命以及损耗都不如悍马。

上图是悍马的动力、传动系统简图。可以看到在每个驱动半轴靠近差速器处都有一个制动盘,这种轴间制动配置,简化了转向节处的构造。便于安装门式驱动桥。

上图是“虎式”突击车的动力和传动总成结构简图。虽然“虎式”突击车也采用近乎悍马的结构,但是在传动系统上坚持采用BTR80系列轮式载具的技术,甚至双A臂以及轮毂和门式桥等备件都可以互换通用。这样就简化了苏军后勤供应的压力,虽然是引进的新车型,但是在传动系统上却保持了苏军一贯的技术风格,以便让使用者可快速掌握。

“虎式”突击车的前悬架采用双A臂结构和扭杆弹簧与双减震器的独立悬架。后悬架也是双A臂结构,但是减震器只有一具。“虎式”的制动系统并没有采用悍马的盘式制动系统,继续使用集成在转向节的带有ABS的“鼓式”制动器。不得不承认这种落后的制动解决方案还是相当可靠的。

无论是基础型还是后期改进的版本,“虎式”突击车的地盘全部加装了防弹钢板。遗憾的是并没有对悬架和传动系统进行额外的保护,车厢也是采用传统的箱型结构,而不是带有V型防雷泄压功能。

5、引进与国产:

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中国引进了100台“虎式”突击车。此时装备了“虎式”突击车的俄内务部门以及特警已经与车臣叛军,中亚分裂势力战斗了近10年。在这期间,“虎式”的表现优异,受到了俄军的认同。其订单产量从最初的2000台追加到20000台。虽然此时我军装备了悍马国产化的猛士,但是产量不足以及水土不服的现象偶发出现。为了奥运安保需要,从俄国进口100台整车,随即在北京房山区燕京特种车厂进行散架组装。

在2009年7月25日,新疆乌鲁木齐发生了第二次叛乱死伤无辜群众数千人,随后来自新疆的分裂势力勾中东地区的塔利班和基地组织。在获得包括AK47自动步枪,12.7mm口径重机枪以及各种炸药和手雷甚至RPG后,潜回我国境内开始对社会正常秩序以及我党政机关、军警单位展开疯狂恐怖袭击。

2010年,在新疆境内和国境线部署了不同级别的反恐力量,其中就包括10台国产化后的“虎式”突击车(国产代号燕京卫士)。从上图可以看到,国产后的“燕京卫士”后尾灯加装了防护格栅。

上图是位于房山区燕京特种车总装厂内,利用俄方提供的散件进行组装的“燕京卫士”反恐车特写。燕京特种车厂是成立于1950年代,其业务主要制造,改装解放军特种车辆。

从公开的资料来看,“燕京卫士”反恐车包含三门运兵型、五门指挥型。各款车都可以加装通讯观瞄以及摄像取证系统。车顶的武器战甚至可以搭载25mm口径机炮,38mm口径自动榴弹发射器,5.8mm口径机枪等武备。“虎式”原型车号称可以再零下17度至零上50摄氏度的环境下进行工作,可实际情况是几乎不能满足在新疆大部分炎热气候下,原地怠速4小时的工况。而国产化的动力总成仍然采用康明斯动力系统,在经过简单修改后,搭载了一台5前速手动变速器,和实时四驱系统。为了简化后勤供应压力,“燕京卫士”的动力和传动系统以及四驱系统与东风生产的猛士突击车完全通用。

对于“燕京卫士”的防护能力,以及在新疆反空中的表现,笔者将通过其原型“虎式”在车臣战争以及中亚反恐战争中的表现比对说明。

以下一组图片是俄军“虎式”突击车在对车臣分裂势力进行清剿时,被各种自动武器攻击后的特写。

“虎式”突击车驾驶员侧风挡玻璃被AK74(5.45mm口径)自动步枪击中2发后,仍能保持玻璃完好不破碎飞溅。因此驾驶员可继续操控车辆。

“虎式”的驾驶员侧车门玻璃同样受到自动火器攻击,但并没有被击穿仍能保持驾驶员安全。在车臣战争中,由于交战双方都是前苏联各军兵种士兵,其中大多数都拥有在多年阿富汗战争经验。其中对车辆驾驶员进行火力集中攻击后,使得车辆丧失机动性后再进行火力压制,最终消灭整支车队的战术屡试不爽。

乘员舱的侧围玻璃未被击穿。

车身装甲版被流弹飞溅后留下的痕迹,漆面破损装甲板完好。

驾驶舱内出现了燃烧迹象,位于驾驶员座椅靠背的自动灭火装置启动并迅速进入工作状态。

遭受手榴弹攻击产生的冲击波后,“虎式”突击车的副驾驶座椅支架变形并脱离地板。

在车臣,“虎式”突击车一般两车或三车编队执勤,而车内的战斗小组均装备了小口径突击步枪,狙击枪以及通信设施。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获得来自MI-24武装直升机的空中火力支援,而“虎式”突击车自带的12.7mm口径的机枪也可以完成火力压制的任务。

上图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格鲁吉亚入侵南奥塞梯事件改变的电影《8月8日》的截图。“虎式”突击车2车组编队,利用车顶武器基站提供火力压制,快速通过格鲁吉亚控制的街区。

面对格鲁吉亚装备的5.56mm口径M4自动步枪的攻击,“虎式”突击车为乘员提供有效地保护。

在2010年后,俄军装备的“虎式”突击车,在装甲防护级别又进行了一次进化,武器战虽然并没有态度变化,但加装了主动防御系统提升了车辆对面重型反装甲武器的生存几率。

无论是新疆还是西藏,分裂势力由原先的小规模攻击,逐步发展到采用制式军用武器和爆炸物武装袭击的规模。2014年2月14日,在南疆地区阿克苏市,发生了分裂势力对武警巡逻车队进行攻击的恐怖事件。导致依维柯巡逻车和勇士指挥车报废。而这两种人民解放军和武装警察制式轮时载具,在面对分裂势力采用高性能炸弹袭击中防护力严重不足。

2014年5月,越来越多的中国籍分裂份子参加ISIS军队,以此来获丰富的战斗经验,袭击车队,制造爆炸物的技能。利用中东-阿富汗-新疆一线将先进的制式步枪,大口径机枪,RPG以及反装甲导弹偷运境内。甚至企图在2014年10月(建国65周年)利用跟先进的武器发动大规模武装叛乱。

现在,我军驻疆各军兵种严阵以待,尤其是南疆各作战部队已经在4月至8月执行数次跨区域武装打击行动并获得了极大的战果。客观的说,我们的装备仍然有些落后,无论是单兵装具还是专用反恐车辆,仍然存在着各种问题。“虎式”突击车在俄国或许是一款符合俄军战略思想的载具,可是在我国尤其是新疆执行反恐任务时,并不能较好在特殊环境下完成长时间待命的技战术。使用这款载具的一线部队反应其油耗高,噪音高,使用时可靠性低(相对猛士而言)。而出点儿小问题都要费尽周折去维护,在新疆本地并没有燕京特种车维修服务,只能在军方隶属的服务站进行维修养护作业。

相对2008年在拉萨发生的叛乱来看,我军在反恐防暴特种装备的研发投入逐年递增,随着全球反恐战争的激增,我国境内的疆独、藏独、甚至内人党都跃跃欲试,欲与中东以及东南亚恐怖势力相勾结。现在来看,我军急需大规模装备符合政治需要,可在特殊环境下使用的专用反恐载具。

在经过长达10年的研发测试后,符合新时期我国境内反恐,越境打击分裂势力的全新装备已经通过测试,并有重点的在南疆以及西藏等反恐热点地区进行部署。尽请关注后续稿件。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2.3万关注 | 2278作品
+ 关注
新能源情报分析网/换个角度看车市创始人
Ta的内容
199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