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这样一类“汽车公司”,它们制造了无数的车,却没有一辆是真正能开的,但说到将汽车化成“梦想与爱”植入人的心灵,这些公司又毫无疑问地该记头功。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它们是:MATCHBOX(火柴盒)、Tomica(多美卡) 和SIKU(仕高)。
属于“火柴盒”的记忆
对于70后和80后车迷来说,MATCHBOX“火柴盒”品牌的小金属车绝对是大家儿时的心头好,谁没有个几辆(甚至几十辆、上百辆)?虽然那时候国内市场还谈不上有什么品牌意识,无论大人孩子也都极少去想这巴掌大小的合金车的来历,但“上海环球玩具有限公司”出品的“火柴盒”小车还是给这一代人留下了深深的记忆。
追溯MATCHBOX的历史,我们要回到二战后的英国。曾是中学校友和皇家海军战友的莱斯利·史密斯(Leslie Smith)与罗德尼·史密斯(Rodney Smith)于1947年建立了以两人名字命名的“莱斯尼产品”(Lesney Products)公司。在最初的几年,他们以生产冲压铸造零件为主,随后为谋生而转产玩具,并就此发展开来。
1953年“莱斯尼产品”的联合拥有者杰克·奥代尔(Jack Odell)设计了一款大大缩小尺寸的新玩具,因为他女儿的学校只允许孩子们携带可装进一个火柴盒大小的玩具,于是神物“火柴盒”小车就这样诞生了,注册商标MATCHBOX。需要指出的是,正统模型车的制造都有严谨的比例,比如1:43、1:64、1:87等等,而“莱斯尼产品”的新玩具一上来就严格限定了包装尺寸,所以“火柴盒”小车的比例就被描述为“1:box”。
从最初只推出英国品牌车型,到产品畅销到更多国家,“火柴盒”小车也开始推出德国、法国和美国汽车品牌的车型。同时“莱斯尼产品”也不惜精确测定真车的各个细节,甚至购买实车设计蓝图来保证自家玩具小车的精细度。由于产品的大小恰到好处,包装设计讨人喜欢,价格也能让任何小孩子都买得起,“火柴盒”小车迅速引领了市场,远远甩开同行其他公司的产品。人们甚至把不论什么品牌的玩具小车都称为“火柴盒”。
上世纪60年代是“火柴盒”发展的黄金年代,主力产品越来越精致(增加内饰、可动车轮、可开合部件等),新系列也不断推出,销售量一直上升,来自英国的其他对手也很难威胁到“火柴盒”的地位。但美国玩具巨头Mattel(美泰)在1969年推出的Hot Wheels(风火轮)系列,以夸张的外赛车形、艳丽色彩和丰富的玩法(配合轨道,让孩子们比赛速度等等)着实给“火柴盒”带来了冲击,抢占了很大一块市场。尽管在之后的70年代,“火柴盒”的产品依然受欢迎,能与对手匹敌的产品也不断推出,但整体形势却危机重重,随着英国经济形势转差,融资困难,没有创造更大成功的“莱斯尼产品”在1982年宣布破产,并被叶仲武经营的,从澳门起家的环球玩具公司收购。
新东家继续着MATCHBOX品牌的全球推广,为弥补港澳缺少技术工人的缺陷并降低人工成本,环球玩具开始到中国大陆设厂,1984年上海环球玩具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火柴盒”小车也开始在国内流行起来。其后上海环球塑胶玩具有限公司成立,在金属压铸玩具车外,包括塑料拼装模型在内的其他产品也开始销售。“环球”和“火柴盒”成为了那个年代成长的孩子们难以忘却的回忆。
虽然在我们这些小小消费者看来,环球的产品一直受欢迎,但在全球范围内其经营情况却并不乐观,MATCHBOX于1992年被美国的Tyco Toys公司收购。这家公司又于1997年将玩具业务转卖给了美泰,于是“火柴盒”与曾经的冤家对头“风火轮”终于共处在同一屋檐下。而随着所有权的动荡转移,曾热销一时的“火柴盒”在中国也淡出了市场好一阵子,虽然现在又能买到,但似乎已经少了儿时“火柴盒”的韵味,真是有点令人感伤。
填补空白的Tomica
有那么一段时间,“火柴盒”小车在国内市场消失了,而玩它们长大的一代人也开始为走向社会而奋斗,当我们终于有空闲重拾记忆,出现在商店货架或购物网站页面上的却大多是这样一个“新品牌”:统一的红白色纸盒包装,真正火柴盒大小的尺寸(当年国内卖“火柴盒”小车多是透明塑料罩纸卡包装),它的名字是Tomica(日文:トミカ,中文称:多美卡)。
来自日本的Tomica诞生于1970年,生产商为TOMY公司(前身是富山荣次郎在1924年就创办的富山玩具制作所,1953年更名三阳工业株式会社,1963年更名TOMY工业株式会社),在Tomica推出前它主要生产铁皮和塑料玩具。从Tomica的最初设计可以看出,这一产品系列相当遵循“火柴盒原则”,包装也很鲜明。虽然一上来只有6款车,但依靠丰富的细节,靓丽的颜色,精密的工艺以及丰富的功能,Tomica就从日本市场其他合金玩具中脱颖而出了。
Tomica经历了最早只生产日本本土车型的“黑黄盒”时代,自1976年开始发售“蓝白盒”包装的外国车款,1984年“红白盒”包装正式登场并沿用至今,1988年日本车和外国车产品线进行整合统一改为“红白盒”并启用120编号系列。从1994年开始Tomica的生产转移到中国,但产品销售依然以日本国内、港澳和亚洲其他国家、欧美等为主,当时的中国市场销售并不多见。
2006年,TOMY与对手TAKARA合并成立新公司(企业英文名称仍为TOMY有限公司,商标变为TAKARA TOMY),实力位居BANDAI万代之后,为日本第二大玩具公司。由于企业经营始终保持良好的延续和发展,因此Tomica系列的产品种类数量,题材丰富程度不断扩展,同时系列产品的沿革演进保持得较为清晰(与“火柴盒”形成了鲜明对比),既有助于培养铁杆粉丝,也利于大家收藏。
随着在中国市场的推广,现在的Tomica系列可以说是我们身边这类和金小车玩具中的领导品牌,其车型涵盖了绝大部分真实汽车品牌,甚至也很应景地推出了让国人骄傲的“红旗”轿车。此外,例如消防车、工程机械、赛车、动漫卡通(头文字D、迪士尼等)、火车、飞机、迷你汽车城等众多产品的推出,让Tomica更加受人喜爱。试问谁家孩子手里没有几个Tomica?就连爱追梦的大人都要买上不少呢。
精巧模型范儿、德国货、SIKU
在我看来,聊合金小车玩具,除了“火柴盒”、Tomica就该是SIKU了。关于这个牌子或许你听说的不多,但它可是现在欧洲锌合金玩具车的领导品牌,相当有来头。自从Richard Sieper于1921年创立工厂至今,位于北威州Lüdenscheid的Sieper有限公司一直保持着家族企业的身份。从制造金属和塑料制品开始,经历二战战火的洗礼后,公司于1950年转产玩具,并由此崛起。SIKU品牌则取自公司名称和德文词塑料(Kunststoffe)的首两字母组合而来。
从1951年SIKU推出第一款玩具车至今,其产品系列也是相当丰富,尺寸有大有小,但最主力的仍是1:55比例的SuperSeries合金小车,V-Series也很成功。在经历了几年的市场竞争后SIKU成为了德国的“火柴盒小车玩具”之王。随即开始进军欧洲其他国家,并取得了良好业绩。但因为“风火轮”这样的存在,SIKU始终没有在美国打开市场。1987年Sieper有限公司收购了WIKING这家知名的模型公司,进一步壮大了实力。
对于中国市场,SIKU(有译名为:仕高)是比较后来的品牌,市场能见度不算高,其车款多以德系品牌为主,但主题很丰富。既有普通款也有警车、工程车、特殊涂装车、改装车、带拖车(拖挂汽艇、房车等)这些变化,其他还有大客车、卡车、工程机械、可遥控系列等很有特色的选择。尽管总体上可买到的产品不如Tomica那么多,但由于公司经营稳定,SIKU的产品发展延续性很好,这是有利于收藏的一点,此外SIKU最大的优势还在于其产品的精细度上。
只要拿其他厂家的玩具小车和SIKU对比,你就能发现这个德国牌子有着接近小比例模型车而不是玩具的细节展现力。比如车辆的整体造型非常准确地接近于真车,车辆品牌车款型号标示都很清晰,内饰还原度颇高,车轮坚持采用塑料轮毂套上软橡胶轮胎的设计而不是单一的硬塑料成型件等等,甚至在车底盘上都要铸出原车的发动机气缸数,最大功率等数据。也许这就是德国人传统的严谨性格使然,让SIKU的小车做到了神形兼备,把玩度颇高。
写在最后
在主聊了我心中的三大品牌之外,其实还有很多别的品牌涉及火柴盒大小的合金小车制造,比如美国的Hot Wheels风火轮,其母公司Mattel美泰更是业界一霸,但之所以没把它列入主聊范围,主要是“风火轮”业务太杂,从模型车到玩具车都出,两边还都不怎么讨好,模型车做得马虎质量不佳,玩具车经常天马行空花哨胡来(典型的美国玩车作派?),让人总感觉缺了那么一种“玩具也要认真造”的意味。、
另一个品牌,英国狗仔Corgi倒是很不错的厂商,同样涉及精品模型和合金小玩具车等业务。相对来说其做工精致的军品航空模型在玩家心里最为出彩,价格高收藏很有意义,售价不便宜的卡车车模瞩目度其次,至于廉价合金小玩具车就没那么抢眼了。当然,不论什么牌子,什么样子,多少价钱的小车(或别的什么物件),只要它承载了我们的那份宝贵记忆和梦想,就是最值得珍视和留存的宝物,愿我们所有人都能从这份拥有中得到快乐
本文作者:路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