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不明晰,日产国产楼兰前景乐观吗?

日产新款楼兰的国产版本已经在6月29日正式下线并发布了23.88-37.98万元的官方预售价,新车将会在8月8日正式上市销售。作为被定义为一款中型SUV的楼兰,国产之后售价的大幅下降(官方预售价:23.88-37.98万元)肯定有利于一改其目前市场销量低迷的境况。但是,如果说楼兰将成为中型SUV的新领导者,那么势必太过乐观,楼兰未来的走势同厂方的营销会有较大的关系,但是其成为主流车型的可能性并不大,至少成为和汉兰达一个销量级别的产品恐怕非常困难。

1、定位是楼兰成败关键

目前国内市场的中型SUV座次已经排定,甚至产品定位和功能也已经被定义好了,楼兰虽说拥有较大的车身体积,但是仅提供五座车型是其最大的缺憾。

在海外市场,楼兰定义为中型的CrossOver车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跨界车,它的特点就是相比传统的中型SUV来说明显有着更加年轻化和动感化的外形,并且容易驾驭,因此深受年轻消费者特别是女性的青睐。而它的同类型产品主要包括诸如本田的歌诗图以及丰田的威飒,只是相比两款竞争对手,楼兰更加传统一些,因此在市场表现方面也更加有优势。

但是海外市场,特别是北美市场的定义拿到中国显然是不合适的,这也就是上一代楼兰引入国内市场之后表现平平,不单单是因为其刚刚上市接近50万的售价,同时还是由于其车型并不符合国内消费者的口味,特别是家用消费者的口味,拖家带口一家老小的上阵,楼兰远没有七座的汉兰达、锐界这样的受瞩目,即使以五座来衡量,由于动感的外形也不太符合需要中型SUV这些较为成熟买家的需求。

因此,未来楼兰如何把握自身的定位成为其成功与否的重要方面,东风日产打算把其规划成运动化的跨界车呢?还是抗衡汉兰达等产品的传统中型车?只是无论如何规划,其都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2、外形也是楼兰的一大硬伤

以国内的中型SUV传统来看,更为稳重大气的设计才是消费者心仪的产品,这也就是汉兰达能够多年保持领导地位的主要原因,而新科挑战者,福特锐界也是这样的产品,非常符合国内消费者的口味。

但是楼兰的外形设计虽然从运动化的角度来看可能超过大部分中型SUV,但是这却很难打动这个级别消费者的心。平滑流畅的车身外形确实在操控和视觉感方面有优势,但是这显然会影响其内部空间的表现,特别是头部空间则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即使未来楼兰适应市场需求推出七座版,也会因为第三排座椅头部空间缺失较大而且变得毫无价值和意义。

此外,楼兰同即将国产上市的新一代逍客在外形方面有非常多相似之处,但是两者在尺寸方面相差却并不悬殊,加上同样为五座的布局,这显然也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积极性,毕竟大部分消费者喜好面子,过于类似的外形在普通品牌车型中是很难被接受的。

3、动力配置过于陈旧

上一代楼兰之所以在成本方面难以抗衡对手,不单单是因为其原装进口的原因,仅提供3.5升的V6发动机也是一个主要的原因,而新一代楼兰将只提供两款中等排量的发动机,2.5升自然进气发动机和2.5升自然进气发动机+电动机的混合动力车型,这样简配发动机之后,楼兰在成本方面确实有所降低,同时也更有利于国内消费者接纳。

但是这台代号为QR25的发动机着实老旧,这台电喷发动机在日产平台上已经服役多年,虽说稳定性不错,但是最大只有186马力的最大功率和233牛米的峰值扭矩却在同类型产品中毫无优势。无论是新一代的汉兰达还是锐界,都主打2.0T的涡轮增压发动机,超过220马力的输出功率和350牛米的峰值扭矩远超楼兰所配置的发动机。

加上中型SUV本身车身重量较重,用一台勉强足够日产奇骏使用的发动机来推动楼兰这样的车型明显是不够的。而或许混合动力版本在动力方面可能较为充沛,但是却也会因为电机和电池组的加入而大幅提升楼兰的售价(混合动力楼兰有两款车型,预售价分别为32.58万元和37.98万元),这显然对于楼兰的竞争力来说是致命的。

此外,楼兰会继续配置CVT变速箱,这台变速箱在奇骏和逍客上的表现并不算出色,虽说可以合理降低成本,但是却在耐用度和可靠性方面低于传统的自动变速箱,特别是对于希望驾驭楼兰进行一些非铺装路面行驶的时候,这款变速箱就可能是短板了。

 4、价格难以撼动对手

确实,楼兰在底盘方面做得功夫很多,在操控方面可能要超过对手,但是在成本方面也会带来不小的支出。而这样最终造成的局面就是楼兰在定价方面必须参考汉兰达,所以其23.88万元的入门售价仅仅也纸币汉兰达便宜了1千元,而相比奇骏2.5排量车型的起步售价22.88万元来说只多了一万元。这让未来奇骏的价格走势会有一定的变化,日产奇骏目前丰厚的利润或许会被压缩。

而混合动力版本的的两款车型价格均超过了30万元,由于这样的形象工程显然并不会成为楼兰的主力车型,而在动力、传统系统以及空间不如对手的情况下,价格和配置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特别是在配置方面,因为楼兰在价格上可能很难有太大的优势,配置方面如果不能同对手拉开距离,那么注定其变得更加没有吸引力。

专注豪华车行业发展、技术进步、产品研究、品牌定位,品位、感性、奢侈等话题。微信号:haohuacar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1.6万关注 | 2887作品
+ 关注
汽车行业权威的知名自媒体 汽研社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5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